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日快遞業發展比較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日本快遞業已進入行業成熟期,對于仍處在高速發展期的中國快遞業來說,很多做法具有借鑒意義。本文將回顧日本快遞行業的發展歷程,分析發展模式,通過與日本的比較掌握中國快遞行業發展的特點,并就監管制度對市場發展的影響進行考察,最后對未來中國快遞業的發展進行展望。
  【關鍵詞】國際貿易 發展模式 快遞業
  1引言
  快遞行業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能夠反映出一國貿易的發展程度。特別隨著近年來電子商務的興起,我們能夠直觀感受到快遞業給生活帶來的種種便利。日本快遞業經過40年的發展,現已進入了行業成熟期。中國快遞業的發展軌跡與日本有許多相似之處,日本快遞業的發展經驗對于中國快遞業的轉型升級具有一定借鑒意義,國際之間的貿易頻繁進一步促進中日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
  2日本快遞業的發展
  本部分將回顧日本快遞業的發展歷程,分析其發展特點,并就其發展模式進行總結。
  2.1快遞市場
  回顧日本快遞市場的發展階段,可以分為誕生期(1976—1981年)、發展期(1982—1989年)、安定成長期(1990年至今)。目前,日本的本土快遞企業有21家,全國直營網點有1.1萬個,縣級以上城市已經完全覆蓋。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日本快遞業務量達到42億件,從日本快遞市場的供給方面來看,快遞企業服務網絡的擴大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帶來了業務量的增加。日本大和運輸公司在1975年的快遞網絡覆蓋率是3%,業務量為3萬件。1982年覆蓋率超過了50%,業務量增加到7300萬件,1997年覆蓋率達到100%,業務量達到了7.5億件。
  快遞網絡的擴大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各地自設營業網點的直營方式,另一種是與當地已經存在的物流公司簽訂加盟協議的加盟方式。在日本,快遞公司擴張服務網絡主要采用的是直營方式。中國目前雖然以加盟方式為主,但采用直營方式的物流企業,憑借良好的服務水平,正在迅速占領市場份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擁有完善的運營網絡和信息系統,能夠進行大規模投資的企業迅速占據了市場有利位置,市場開始呈現出壟斷集中化的趨勢。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業務量的提升,運營網絡和專業設備的利用率提高,單件貨物的物流成本下降,從而形成了規模經濟優勢。
  從日本快遞市場的需求方面來看,快遞的使用首先是從C toC領域開始的。日本有中元節和年末的時候贈送禮品和紅包的習俗。贈送的禮物中包含著送禮者要傳達的心意,因此運送過程中禮物不能出現污損。消費者對于快遞服務的便利性和及時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日本快遞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在收發貨的迅速便利、快遞員的服務技能培訓方面著力進行了優化。同時,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還開發了一些差異化的服務產品。
  在BtoB領域,隨著企業物流變得多頻度小數量化,快遞的使用也逐漸流行起來。最開始是文件和重要零部件,接著商品的樣品、電子產品等高附加值小型物品也開始更多地采用快遞的方式寄送。同其他物流方式相比,快遞具有集配頻度更高,運送時間更短的優點,更適合于運費負擔力比較高的貨物。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互聯網等銷售渠道的多樣化,快遞在產地直送和郵購等BtoC領域也得到了廣泛應用。近年來,伴隨著電子商務的熱潮,快遞業務量劇增,最近5年業務量增加了約6億個。
  2.2快遞監管制度
  促使快遞服務水平上升的因素除了消費者監督外,還有政府的行政監管。政府會針出臺相關規定,對未達標的營業行為進行約束,從而保障快遞行業的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日本在1984年頒布了《標準宅配便運送約款》,對于配送時限、損害賠償、貨物限制等方面做出了相關規定。另外,當既有的制度無法滿足快遞業當前發展的實際情況時,政府會放寬行政管制。例如《貨物汽車運輸事業法》取消了營業區分的限制,《貨物運輸經營事業法》放開了聯運業務,這些都為服務網絡的進一步擴大創造了條件。
  伴隨著日本人口日益老齡化、人口數量降低,以及政府的財政危機等結構化問題,日本郵政系統面臨巨大的挑戰。2005年,日本通過了郵政民營化改革法案。郵政民營化的推進給快遞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3中國快遞業的發展
  3.1快遞市場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我國快遞業也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2011至2017年,快遞業務量從37億件增加至401億件,連續四年業務量居世界第一。中國的快遞企業中,原本擁有全國范圍服務網絡的只有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郵政EMS)和中鐵快運兩家國有企業。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建立新的服務網絡會產生巨大的成本,想要參與市場競爭并不容易。大部分民營企業只在特定城市開展配送業務,它們并不直接面向消費者,而是作為加盟店從加盟總部那里接收業務委托。然而,國營壟斷的局面導致了服務水平偏低,民營企業正是抓住這一機會,與之展開競爭。
  快遞企業中,郵政EMS、京東物流和順豐速運采用直營方式,而被稱為“四通一達”的申通、圓通、中通、匯通和韻達五家企業采用的則是加盟方式,各地的小物流公司與之簽訂加盟協議,就可以使用它們的品牌開展快遞業務。近年來,隨著中國國內經濟的高速發展,國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非常顯著的一點就是購物方式的改變。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成為了快遞業的重要推動力量。2017年,快遞業務中約68%的業務來源于電子商務,在主要民營快遞公司的業務中,電商訂單所占的比重甚至超過了80%。
  對于快遞企業而言,一件電商貨物所帶來的利潤比一般貨物要少,但是因為規模發貨的原因,集貨相關的成本大大降低了。隨著價格競爭愈演愈烈,商家免費配送成為主流,為了擠出利潤,保證發貨量就顯得十分重要。這也進一步促進了快遞市場集中化發展的趨勢。伴隨著快遞業的高速發展,許多問題也浮出水面。就消費者的投訴案件來看,主要集中在投遞服務、延誤,丟失短少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①快遞從業人員職業素質參差不齊,員工培訓機制不完善。②行業內競爭激烈,低價惡性循環現象嚴重,中小企業管理粗放。   3.2快遞監管制度
  在日本快遞市場發展過程中,嚴格的監管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業務創新和服務網絡的擴大,但同時也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起到了顯著的積極作用。對于高速發展中的中國來說,建立健全的監管機制對保障快遞市場的合理競爭,提高快遞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的頒布在注冊資本和經營許可方面就快遞市場的準入條件作出了規定?!犊爝f市場管理辦法》和《快遞業務操作指導規范》就“收寄、分揀、運輸、投遞”等環節等方面進一步作出了說明。法律制度的制定對于保障快遞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就目前中國快遞業市場的發展來看,許多中小型的民營企業由于陷入惡性價格競爭,服務意識欠缺,并沒有按照規范的條款來進行業務操作。
  4總結和展望
  綜上所述,本文前一部分內容對日本快遞行業的發展模式進行了分析,闡明了中國快遞行業的發展特點,總結了兩國在快遞行業的監管制度。中國的快遞業和日本的快遞業具有諸多相似之處,同時也有許多不同的特征。
  從供給層面來看,日本本土快遞企業只有21家,快遞業務量主要集中在大和運輸、佐川急便、日本郵政三家快遞企業,這些快遞企業具有先進的設施設備和完備的服務網絡,已經形成了規模經濟效應,這就為企業進行規范化管理,建立服務標準,提高運行效率提供了支撐保障。而在我國,快遞市場準入門檻低,民營快遞公司數量眾多,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爝f行業應通過兼并重組等形式進一步提高集中度,通過資源共享,互惠互利,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服務能力。另一方面,日本快遞企業多采用直營方式,自建運營網絡,因而能夠優化內部管理,有效的控制全網系統,提高效率,減少運營成本。而我國目前多數為加盟方式,只有少數幾家采取直營方式,在管理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因而需要進一步優化企業運作,加強對加盟店的管理、考核,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從需求層面來看,在日本,各個快遞企業將市場進行了進一步細分,在普通郵件業務、國際包裹業務,綜合物流業務等方面有不同的側重,提供多樣化、人性化、高質量的快遞服務產品,避免了惡性價格競爭,保障了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反觀中國,數以千計的快遞企業均提供標準快遞服務,搞同質化競爭和價格戰,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中國快遞業需進一步深挖潛在市場需求,擴大服務維度,規范服務流程,從而實現向高端快遞企業的轉型。
  從監督管理層面看,日本和中國的制度對于快遞行業的發展都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下一步需要進一步落實相關法律法規,提高快遞業法治化、規范化水平。同時要發揮中央和地方政策合力和引導作用,為快遞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當下,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國家郵政局發布的《郵政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了快遞業至2020年全面建成與小康社會時的目標,隨著中國國內和國際貿易的進一步開拓,中國快遞業將會繼續健康科學地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1214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