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基層醫院護士急救能力培訓需求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 了解基層醫院護理人員對急救能力的培訓需求,為基層醫院護理人員開展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方案提供依據。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對某縣級基層醫院的141名護理人員對急救培訓的內容和方式的需求進行調查。結果 6項急救能力需求中,認為“非常需要”比例占最大的項目為“解決問題”“配合協作”“發現問題”能力需求,其中“技術操作”“理論聯系實際”“發現問題”3項“需要”比例大,分別為55.32%、51.06%、47.52%。護士期望的培訓方式則以示范教學和短期培訓(14.12%)、情景模擬(12.57%)、經驗交流(10.83%)為主。不同學歷之間的技術操作、不同科室之間的配合協作需要程度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茖W歷護士對技術操作的需求程度高于本科學歷護士,普通病房和急診護士對配合協作能力的非常需要程度均高于ICU,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發現問題在急救能力需求中受到關注,基層護士需要發現疾病問題的能力,也是早期開展急救工作的關鍵。??茖W歷護士對技術操作的需求程度較高,普通病房和急診護士對配合協作能力的需求程度較高,基層護士對急救能力培訓方式期望程度依次為示范教學、短期培訓、情景模擬、經驗交流、案例分析、專題講座、上級進修等。
關鍵詞:護士;急救能力;需求;調查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9.11.059
文章編號:1006-1959(2019)11-0188-03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training needs of nurses in primary hospitals for first aid ability,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first-aid knowledge and skills training programs for nursing staff in primary hospitals. Method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needs and content of first-aid training for 141 nursing staff in a county-level primary hospital. Results Among the six first-aid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the projects with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very much need" were considered to be "solving problems", "cooperating with collaboration" and "discovering problems", including "technical operations", "theoretical connection with reality" and "discovering problems". The proportion of "needs" is 55.32%, 51.06%, and 47.52%, respectively. The training methods expected by nurses are mainly demonstration teaching and short-term training (14.12%), scenario simulation (12.57%), and experience exchange (10.83%). The technical ope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and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departments required the degree of difference,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degree of demand for technical operation of nurses with specialist degre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undergraduate nurses. The degree of need for coordination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general wards and emergency nurse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ICU,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problem has been noted in the need for first aid capabilities, and the ability of primary nurses to identify disease problems is also key to early first aid work. Undergraduate nurses have a higher level of demand for technical operations. The general ward and emergency nurses have a higher level of need for collaboration. The level of expectation of primary nurses for first aid training is demonstration teaching, short-term training, scenario simulation, and experience exchange,case studies, special lectures, advanced training, etc. Key words:Nurse;First aid ability;Demand;Investigation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7年重點工作任務》,國家建立了分級診療制度,提倡“基層首診”[1],意味著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將發揮著首要的作用?!度珖o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也提出,使基層醫院護士培訓比例達到90%,推動優質護理服務資源合理配置,提高基層護理服務能力[2],這要求各基層醫院需要加強對護士能力的培訓。近年來,我國各大醫院對本院各科室護士的臨床急救能力進行了評價,但大多數都采用的自制問卷,如張娟等[3]自行設計了針對低年資護士危急癥護理核心能力評價問卷,賀學敏等[4]采用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研究方法,總結出急診護士急救能力評價的5個方面,即基礎及前沿專業知識、護理技能與急救配合、護理臨床思維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心理素質。鑒于對基層護士急救能力培訓未形成統一標準,同時基層護士對急救能力培訓需求的差異性,因此,為了解基層護士對院內急救能力培訓的需求,本研究對某縣級基層醫院的全體護士進行了急救能力培訓需求的調查,為有針對性制定急救培訓內容和方式,以提高護士的急救能力提供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于2017年8~9月選擇某縣級基層醫院各科室的全體注冊護士共143名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143份,剔除無效問卷2份,共收到有效問卷141份,有效回收率98.60%。
1.2方法 根據該院護士實際情況,研究小組通過查閱文獻和本院的實際情況自行設計問卷。問卷分為3個部分:①基本資料:科室、性別、年齡、學歷、工作年限、技術資格等;②急救能力需求:包括6項能力的需求,即技術操作能力、發現問題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配合協調能力、護患溝通能力等,護士根據自我能力從“不需要”到“非常需要”4個等級進行選擇;③培訓方式:包括2個方面,即曾經接受過的應急能力培訓方式和今后希望接受的應急能力培訓方式,備選項為上級進修、短期培訓、學術會議、專題講座、案例分析、示范教學、情景模擬、經驗交流、觀看錄像等10種方式,可以單選或多選。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構成比表示,經正態性檢驗,護士急救能力自我評價呈偏態分布,故多組有序多分類資料采用非參數Kruskal-Wallis檢驗,進一步兩兩比較使用Bonferroni法,兩組獨立樣本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獨立多組無序多分類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顯著性檢驗水準為雙側α=0.05。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資料 141名護理人員中,女135人,男6人;年齡20~50歲,平均年齡(28.60±6.79)歲,其中20~30歲96人,31~40歲30人,41歲及以上15人;所在病區:普通病房108人,ICU 13人,急診20人。其中普通病房由內科、外科、婦產科、骨科、手術室、血透室及其他科室組成。學歷:本科57人,???2人,中專32人;工作年限:<5年75人,5~10年40人,10年以上26人;技術資格:護士72人,護師48人,主管護師19人,副主任護師2人;急救經歷:無18人,1次15人,2次12人,3次及以上96人。
2.2急救能力需求 在6項急救能力需求中,調查對象認為“非常需要”比例占最大的項目為“解決問題”“配合協作”“發現問題”能力需求;其中“技術操作”“理論聯系實際”“發現問題”3項“需要”比例大,見表1。由此可見,發現問題在急救能力需求中受到關注。基層護士需要發現疾病問題的能力,也是早期開展急救工作的關鍵。
2.3培訓方式需求 統計基層醫院護士曾經接受培訓方式和希望接受培訓方式的種類(調查為多選),見表2。發現目前基層醫院常見培訓方式以示范教學、情景模擬、觀看錄像為主;護士希望培訓方式則以示范教學和短期培訓、情景模擬、經驗交流為主,見表3。
2.4不同基本特征間急救能力需要比較
2.4.1不同學歷技術操作能力需要評價情況 不同學歷之間的技術操作需要程度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茖W歷護士對技術操作的需求程度高于本科學歷護士,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2不同科室配合協作能力需要評價情況 不同科室之間的配合協作需要程度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普通病房和急診護士對配合協作能力的非常需要程度均高于ICU,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討論
3.1加強基層護士培訓的重要性 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加強基層護理隊伍的建設,提高護理人員的團隊協作能力,以更好的應對急救事件。此外,我國護理事業發展的基本策略明確指出[5]:“對護理人員要建立和完善包括崗前培訓、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在內的分層終身教育培訓體系,形成適合護理工作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針對基層護士工作的區域差異性,基層護士的急救需求能力必須引起重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制定合理的基層護士培訓內容,不斷提高護理能力。
3.2基層醫院急救需求能力分析 專科學歷護士對技術操作的需求程度高于本科學歷護士,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是與基層醫院對護士學歷要求較低,而部分專科護士接受的新的培訓內容受限有關。急診護士對配合協作能力的非常需要程度高于ICU,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急診護士比ICU護士更需要提高護士之間的配合協作,這可能是與急診處理搶救事件多于ICU有關。普通病房護士對配合協作能力的非常需要程度高于ICU,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普通科室的護士比ICU的護士更需要配合協作方面的培訓,這可能是由于普通病房患者流動性大于ICU患者,因此,普通病房護士需要相互協作溝通,才能更好的了解患者病情。 3.3基層護士急救能力需要程度具有特殊性 國際上對護理核心能力的概念界定沒有統一標準[6]。國際護士會(ICN)[7]聯合研究了ICN框架對災害護理能力的使用,開始討論ICN框架的災害護理能力。雖然本次調查基于基層護理人員的急救能力需求調查,加上基層山區的特殊性,為后期研究基層護士對災害的應急能力提供參考依據。
3.4培訓方式的改進 未來期望的培訓方式中短期培訓是很受歡迎的,反映了護士需要時間集中學習護理急救知識的需要很強烈,這可能和護士工作較忙,很難集中培訓有關。上級進修也是未來期望的培訓方式,說明基層醫院的護士也希望可以去上級醫院進修,學習新的、實用的急救知識,但現實情況是護士外出進修的機會比較少,未來基層醫院可加強與上級醫院的學習交流,適應臨床護理發展的需要。業余自學和觀看錄像的培訓方式已經不受護士歡迎了,可能與培訓方式比較枯燥,效率較低有關。
參考文獻:
[1]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印發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報,2016,13(11):24-30.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J].中國護理管理,2017,24(1):1-5.
[3]張娟,賀連香.低年資護士危急癥護理核心能力系統化培訓的效果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3,23(33):96-99.
[4]賀學敏,陳翠萍,王玲敏,等.急診科醫生對護士急救護理能力需求的質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5,28(7):834-836.
[5]法天鍔.護士分層培訓教育的發展與展望[J].天津護理,2013,21(5):451-452.
[6]Cowin LS,Hengstbergersims C,Eagar SC,et al.Competency measurements:testing convergent validity for two measure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0,64(3):272-277.
[7]Alison H,Goodwin VT,Kristine G.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s(ICN)Framework of Disaster Nursing Competencies[J].Prehospital&Disaster Medicine,2016,31(6):680-683.
收稿日期:2018-10-5;修回日期:2018-11-5
編輯/楊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35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