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現代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現代城市公園作為城市中重要的開放空間,其景觀設計也就尤為重要,因此本文首先研究了景觀設計原則,進一步以梅州馬鞍山公園景觀設計實踐為例,詳細的研究其項目概況、設計定位、景觀分區與路線規劃、分區景觀設計手法等。
  關鍵詞:現代;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梅州馬鞍山公園
  現代城市公園作為一種城市開放空間是整個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城市化進程的肆意蔓延,商業金錢利益的追逐,使城市公園原本應有的文化情感韻味蕩然無存,全球化的同時造成了機械化的“拿來主義”盛行,抹殺了原本的美好事物,最終導致城市高樓遮天、擁擠狹窄,人們心生畏懼。以梅州馬鞍山公園的景觀設計實踐為支撐,具體的分析景觀設計手法。
  1現代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原則
  1.1文化性原則
  現代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應充分延續公園所在區域的地域文化特色,吻合當地氣候條件以及地形地貌,分析整合所在區域的歷史文化要素,以增強公園景觀的地域感,營造具有內涵的公園景觀空間,傳承地域的文脈,弘揚歷史連續性,打造有靈魂、有思想的公園景觀空間。
  1.2地域性原則
  現代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應因地制宜、順應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周邊地貌特點,充分考慮與周邊的自然資源與地質條件呼應,充分發揮“透景”作用并順應其自然氣候,充分利用良好的環境資源景觀。
  1.3人本性原則
  現代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應充分考慮以人為本,應力求營造適宜的空間尺度,符合“環境心理學”的相關特征。設計應充分考慮動靜分區,將比較動的景觀空間布置在相對開放的區域,將比較靜的景觀空間布置在相對私密的區域,同時使得公園景觀空間功能分區與流線劃分相吻合配套,進一步合理地結合原始地形地貌布置公園的水景、綠化以及小品,以滿足公園游客對于休憩放松、交通過渡、交流休閑的功能需求。
  1.4可持續原則
  現代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應充分考慮可持續發展原則,在建設過程中避免破壞生態環境,減少能耗并做到適度消費,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保護所在地域原始地形面貌、維持其生態條件,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并減少碳排放量。
  2現代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實踐——梅州馬鞍山公園景觀設計
  2.1梅州馬鞍山公園景觀設計項目概況
  2.1.1項目區位:梅州馬鞍山公園地處梅州市向東發展的前線上,位于風景秀麗的梅江第2個大拐彎處,也就是梅州旅游文化發展軸的交匯處,由東面出入城區的交通咽喉,地理位置極其顯著,因而,梅州馬鞍山公園景觀設計會密切關系著人們對于梅州新城的印象。
  2.1.2基地概況:梅州馬鞍山公園地塊組成部分包含山地、農田,山地中存在著電子廠以及污水處理廠,用地成分比較復雜,但是擁有豐厚的自然資源,基地中保留了生態化的樹林、農田、水塘等,與此同時,濱水岸線比較自然,且地勢較高,不容易受洪水的影響。
  2.2梅州馬鞍山公園景觀設計總體定位
  2.2.1打造新城的地標性公園景觀。梅州馬鞍山公園是市內少有的山地形公園,其凸起的形象猶如歸讀公園的端點,也是對岸半島濱水公園的風景聚焦點,其形象可以作為廣州大橋的橋頭堡,梅江上的航標,具有非常明顯的標志性地位。
  2.2.2營造承栽多元化活動的場所。梅州馬鞍山公園用地寬裕,山體可以供市民及游客開展休閑健身活動,與市內的其他線形公園有著較大區別,將為未來新城的市民提供一個可供多元化活動的聚集地,為市民提供休閑、健身、娛樂的場所。
  3.3梅州馬鞍山公園景觀設計總體分區與路線規劃
  3.3.1景觀設計總體分區。考慮到現有地塊的開發難度,即基地中除了山體部分,還有農村、農田、魚塘、工廠、污水廠以及軍事用地存在,地權問題需要逐步解決。結合對開發需求的考慮,即新城發展處于起步階段,周邊人口穩定下來估計需要若干年,公園開發計劃可以依據人口發展情況再逐步制定。進一步將梅州馬鞍山公園景觀設計分為3期、3個區域,分別是青謐之谷、魚米之市以及夢想之園(圖1)。
  3.3.2總體路線規劃。經過整體規劃,將公園的各期路網相互連接,并與周邊形成多個出入口,營造一個開放性的城市公園,其中,自行車道路網與歸讀公園相互連接,形成連續的城市綠道系統(圖2)。
  3.4梅州馬鞍山公園分區景觀設計
  3.4.1基于生態可持續的青謐之谷景觀設計。首期山體區域將建成山地公園,山中打造“百花谷”的植被景觀,并整體貫穿沐林小道的游園路線,讓整個山體成為滿足市民登山游賞自然的地方。
  在植被改造設計方面,項目山體現狀以松林為主,樹種單一,植被改造再保留現有林木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補充高達茂盛的常綠喬木,讓山體四季都呈現處郁郁蔥蔥的景觀。山體碗狀地形的前身為工業油庫,由于山體遭受較大的破壞,因此,景觀改造的重點在于恢復被破壞的植被,再豎向剖面上種植四季交替開花的各類小喬木,以遮擋裸露的坡面,各時節的開花植被在綠林的背景下分別開花,形成點綴,百花谷之間圍繞著賞花棧道,谷底部位作為活動的大草坪,為市民提供了充足的活動場地,讓被嚴重破壞的山體在景觀和功能上重獲新生。
  在登山路線設計方面,沐林道為游客提供了基于不同需求的休閑方式,登山路規劃成陡坡登山道和緩坡登山道2套園路體系,緩坡登山道環繞山體設置,穿越山頂的松樹林,讓游客有沐浴森林的生態體驗,緩坡登山道不設置臺階,適合游客休閑健身,可以滿足游客在此散步以及騎自行車的需求。
  3.4.2基于文化傳承的魚米之市景觀設計。農村區域建設用地中存在著大量的農戶、農田以及魚塘,在新城的建設發展進程中,綠野田園景觀即將越來越罕見,因此,景觀設計以保留并改造這些農田與村落為宗旨,進一步將其打造為農家樂的形式,使其成為都市中獨特的田園景觀。具體的景觀設計手法如下:
  (1)改造村落為客家文化藝術街。景觀設計總體保留村落中有價值的建筑,結合外立面改造,并適當地增設新的建筑,將現有的村落打造成一條頗具文化特色的客家文化藝術街,作為將來周邊商業發展的有力補充。
 ?。?)改造濕地及田園景觀。盡量保留現有的魚塘以及農田,并在其基礎上稍作適當的改造,設計成城市農田景觀以城市濕地,由于田園景觀需要維護,設計建議安排現有村民在自主經營商業街的同時,繼續耕作農田,不斷活化公園的景觀功能。
 ?。?)設置濱水碼頭廣場。由于本地段的濱水岸線位于梅江外側,背靠馬鞍山,地勢較高不容易受到洪水的影響,同時考慮到本地段的濱水岸線距離江面過遠,難以營造親水感,所以景觀設計將江邊用地貫通,設置濱水廣場以及過江碼頭,方便市民開展親水活動,進一步延續歸讀公園的步行路線,將梅州馬鞍山公園與其他城市開放空間相互融合,與此同時,臨近廣州大橋下的岸邊設置特色的釣魚屋,考慮到喜愛岸邊垂釣的市民群體,通過在岸邊設置特色的釣魚屋為這些市民群體提供一個釣魚的聚集地,進一步在城市公園景觀中融合釣魚屋。
  3.4.3基于人本性的夢想之園景觀設計。工廠區域改造,需要在電子工業廠房以及污水處理廠搬遷后進行,考慮到廠房搬遷后會余留較多可以利用的設施設備,因此,可以利用并改造現有的廠房,進一步打造文體活動基地——夢想之園。具體來談,電子工業廠房以及污水處理廠搬遷后,留下了許多的建筑物以及構筑物可供改造利用。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85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