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美麗公路景觀設計思考與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伴隨著經濟發展進步,人們對公路建設的期望和要求越來越高,公路景觀也不單指道路綠化,而是將公路視為一種線性資源,融合串聯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路域景觀,讓公路成為展示文化和地方特色的綠色走廊。在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的背景下,美麗公路建設也提出了更高品質的要求,圍繞一路一景,全方位提升路域環境,積極打造“暢、安、舒、美、綠、文”的公路出行環境,公路應當變成集服務、通行、人文、景觀以及歷史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共線形空間。
  關鍵詞:美麗公路;景觀設計;思考
  1公路景觀設計現存問題分析
  1.1自然景觀資源利用不充分
  目前公路景觀設計還存在部分誤區,公路美化提升還停留在大手筆的綠化及高成本的生態防護方面,把單一的綠化種植作為公路景觀設計的全部,片面考慮用地范圍之內公路自身的景觀,沒有充分結合沿線周邊的視覺景觀、地貌地形及自然風光。
  公路途經路域范圍之內的山、水、林、田、湖、海等自然風貌是極其寶貴的景觀資源。公路設計要立足自身獨特的自然景觀資源,盡可能保護原有地質風貌、人文景觀,盡量避免破壞周邊生態環境,要融合利用周邊生態資源,科學合理地建設生態公路。
  1.2地域文化特征不鮮明
  地域文化會涉及到民俗風情、歷史文物、宗教信仰、民間工藝以及古跡遺風等多個方面內容。我國是一個文化豐富、歷史悠久以及民族眾多的國度,地質復雜且幅員遼闊,不一樣的地域之間將產生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文化特點,有鮮明個性以及明顯可識別的特點。
  目前在公路建設中,還存在千篇一律、千路同景的現象,沒有很好地反映出公路所處區位的特色,對于地域人文特點把握方面存有明顯不足,關鍵是對于公路所處區域的地方文化特征解讀不到位,景觀設計整體的定位是不精準的,在一定程度上喪失公路該有的地方特色。地方特色滲入能夠使得途經的旅客、司機對當地特征有所了解,對于公路的沿線特色產業也起到宣傳作用,對區域內部經濟的發展也能產生一定推動作用。
  1.3公路沿線資源串聯不夠部分公路景觀設計還局限在路兩側的綠化提升,未能實現對路域范圍內的一個高水平統籌。打造美麗公路,需要順勢而為,充分結合沿途風貌,體現田園風情,別樣的生態環境,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達到“融景、添景、引景、借景”效果,實現公路與周邊環境和諧統一,做到以線串點、以線帶面,積極推動全域旅游。美麗公路是連接全域旅游的重要紐帶,整合公路沿線田園風光、山水資源、民俗文化、旅游產業等各類資源,實現公路作為經濟走廊、生態走廊的功能。
  2公路景觀的設計特色化途經以及措施
  2.1挖掘和選擇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歷史發展的進程沉淀得到人文底蘊,構成地域內的獨特文化特色。要充分將所在區域背景下人文歷史的特色資源挖掘出來,充分考慮到地域文化特色,使得公路景觀設計免于文化趨同??紤]文化遷移性、運動性以及時間性,利用這一動態視角來認真對待且選取積淀在大眾心中有關道路方面記憶的片段或是美好的憧憬,涵蓋將來、過去還有現在,運用這一類設計化語言進行形象外在的表示,進而可以將公路文化表現出來。
  2.2運用和整合景觀設計當中對于自然資源運用以及整合顯然是極為關鍵的。天然山體水體、自然綠地等方面是構成空間的有機體,也是公路景觀設計當中的關鍵構成成分。借用傳統的造景手法進行靈活應用,科學合理搭配相關植被,構造出高與低、疏和密以及藏和透的空間,進而構建出立體景觀。
  2.3融合和營造運用線性化組織把時間因素引進景觀內,通過對視線把控以及引導,以及空間變動和開合,伴隨游覽線路跟進以及秩序逐漸開展。由河流、山巒、峽谷以及叢林等多種豐富景觀的變動,重點來配置、鋪墊以及設置最有代表性景觀的高潮,運用景物當作映射的陪襯,使得公路沿線各個景觀節點連貫有序。
  2.4展示和提升生態美學中關鍵的原理是顯露出自然,在當前公路景觀的設計方面愈來愈受重視。為了使景觀富有節奏感以及韻律感,進行景觀設計時需要充分表現出風景意趣,運用水平、垂直、意境以及境界的層次改變使其實現。把峽谷、山峰、城市、田園、文化、建筑、遺跡以及民俗等多種景物實現有機的結合。遮擋避讓公路沿線中破壞風景的環境,把沿途可以襯托出主題的特點景觀風貌進行加強、串聯以及引導。
  3公路景觀的設計特色
  3.1生態理念在公路景觀設計中的融入公路景觀的設計需要融合考慮道路沿線的自然生態條件,能借景的不造景,弱化人造景觀的痕跡。結合考慮平縱面與橫截面,當填挖土方平衡時,需更為重視和自然條件有機的結合,盡可能不破壞自然環境,經過對局部的微地形調節來改善沿線生態條件。公路兩側盡量做到不露黃土,路邊廢棄或閑置地做到應美盡美、能綠則綠,同時對部分視覺效果不佳環境通過綠化遮擋美化。要適地適樹,選用鄉土樹種,避免種植名貴或本地不適宜種植的樹種。盡量選用壽命較長的植物品種,形成持久性公路景觀,如水杉、香樟等。宜種植管護壓力小的植物品種,不宜種植球形等造型植物,減少后期維護工作。堅持排水優先,充分考慮綠化植物及景觀設施對路面排水的影響,路肩或者路邊坡地被綠化盡量少用草皮,可采用管理相對粗放的三葉草、麥冬等地被,降低后期養護成本。利用鄉土植物塑造“綠廊”“花廊”,營造“車在廊中走,人在綠中游”的景觀意境,創造人與環境和諧共存的生態之路、綠色長廊。
  3.2地域文化特征在公路景觀設計中的融入發揚公路文化、利用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公路景觀內涵。公路景觀的設計可以深挖公路沿線的自然風貌、歷史人文以及社會經濟等多種景觀特點,通過沿路設置建筑小品、村標節點,或者結合休息驛站等形式,充分展現出各個地區獨特的韻味和特色特點。景觀節點不宜大拆大建,可利用當地石材、廢棄物品等特色元素作為景觀材料。要有針對性地選取象征著本土文化的樹種,并層次鮮明著力將公路的沿線文化特點與氣息反映出來。對文化元素進行提煉,實施藝術化的加工和變動,進而構成有特點的造型、風格以及色彩,伴隨公路的起伏、延伸以及彎曲,逐步展現于大眾的視野中。
  3.3發揮美麗公路經濟交通走廊效應發揮美麗公路建設長效機制,讓美麗公路建設成為全域旅游發展、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以完善的公路網絡為基礎,進一步提升公路沿線景觀及配套設施,打造生態富民之路,發展全路域旅游示范公路走廊。發揮美麗公路輻射效應,促進路域周邊資源互聯互通,助推沿線各個鄉鎮、特色村落節點以及沿途景區、農村產業共同發展。通過對美麗公路的建設,改善交通出行環境,提升游客接待能力,構建綠色文化生態廊道,激活美麗經濟推動全域產業、旅游發展,構建將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的致富之路。將地域特色、民俗民風、歷史人文融入公路景觀,一路一景、路景相融。
  4結語
  當下社會迅速的發展進步,公路事業也在迅猛的發展之中。美麗公路的內涵、外延也在不斷拓展,在最初安全通行基礎上,肩負起推動區域發展、展示地方特色、促進民族發展等作用。中華民族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我們應當對公路景觀以及地域文化進行相應的研究,使歷史文脈得到延續,對民族的文化進行弘揚,創造有生態效益,有文化內涵,有地域特色的交通精品風景走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56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