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育苗技術與造林方法的綜合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社會持續發展,民眾生態意識具有顯著提升,也為林業生態建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為積極促進林業建設發展至新高度,簡單分析林業育苗技術如種子處理技術、幼苗管理技術等,同時概述幾種造林方法如栽苗造林法、插條造林法、分植造林法等,望以此推動我國林業進步、發展。
關鍵詞:林業;育苗技術;造林方法
可持續發展是中國林業發展重要戰略,也可為林業發展提供進一步指導。目前傳統林業發展已難以充分滿足林業發展需求,對苗木生長質量造成較大影響。需足夠重視林業造林方法、育苗技術,選用科學、合理的種植手段,培育優質樹苗,提升苗木成活率,可保證林業經濟效益,推動我國可持續發展。
1林業發展及林業育苗技術
德國曾于18世紀產生恢復森林運動,林業培育技術由此產生,因此,歐洲為林業科學最早發源地。產生專門科學從《造型學》開始,直至19世紀末,林業科學已獲取相應非凡成就,且具備眾多專業著作,主要包括林業保護、林業建造、林業經營等方面。于此基礎上,因現代生物科技飛速發展,加之林業科學實踐經驗、科學知識不斷積累及20世紀60年代后現代化科技水平的提升及參與,使得林業科學得以進一步發展,且研究層面也隨之不斷深入,所涉及領域也隨之擴展,使得此專業逐漸呈現精細化、細致化,林業科學發展也進入新時期。種苗為造林工程基礎,種苗技術水平提升,對整體造林工程、生態環境而言均起到重要作用。因生態環境逐漸惡化,對民眾日常生活、身體健康狀態構成影響,民眾對造林關注程度日益加深,因此,造林工作尤為重要,可將多種先進造林方式引入至實際造林工作中,提升造林質量,維護生態平衡,推動林業健康發展。
1.1種子處理技術
種子篩選為林業育苗基礎工作,為確保種子質量,通常會借助多種方法如粒選、水選、風選等方式,將劣質種子剔除,確保出苗率。種子選取結束后,需對種子進行消毒,將種子內所含有的病菌、寄生蟲卵借助消毒處理予以消滅,避免出苗后遭受蟲害,對苗木成活率、出苗率造成影響。常用消毒方式為紅外線照射及燙種等。此外,土壤為保證幼苗良好生長的重要因素,育苗工作開展時,可借助藥劑對土壤進行消毒,降低病蟲害產危害概率。技術人員需嚴格遵循相關制度開展土壤消毒工作,將苗木、藥物予以混合,為幼苗生長營造良好生長環境。與此同時,技術人員還應結合不同苗木品種開展工作,有效提升育苗率。人員通常采用浸種法催芽,但不同種子對浸泡水溫、浸泡時間要求均各不相同,如部分種皮厚的種子需適當延長浸泡時間、調節浸泡溫度,方可成功催芽。種子催芽技術為有效提高種子成活率主要方式,催芽方法主要涵蓋溫水、熱水浸泡法,即將已選取成功后的種子放置于溫水,或熱水中浸泡,并每天堅持使用溫水淘洗,確保提升種子出芽率。熱水于催芽過程中主要起到泡開種子外皮作用,便于種子出芽。于存有種子的容器中注入熱水,加入熱水時需注意水同種子間的比例,最好保持于2:1。此外,去蠟去油法也為種子催芽的另一類催芽方式,此種方式針對部分外皮存有油脂、蠟制的種子尤為有效,實際操作方式是將此類種子置于70℃的溶液中進行浸泡,待浸泡一定時間后,將種子表面蠟制、油脂清除,隨后使用清水將種子清洗干凈,便可開展催芽工作。
隨著近幾年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眾多育苗器中的催芽方式已難以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目前使用率較高的容器為易于分解、穿透且不可回收容器。從世界范圍內而言,受到各國家廣泛推廣的容器品種較少。借助技術角度予以分析,現階段較為先進的容器為法國所推出的無紡布容器,但結合我國基本國情而言,此類容器成本較高,推廣難度較大。
1.2幼苗管理技術
為提升成活率,應加大苗木撫育管理力度。良好生存環境對處于生長期苗木而言尤為重要,必要時技術人員還應適當增加養分,使苗木健康快速生長。撫育管理內容主要包括定期施肥及澆水等,推動樹苗生長。與此同時,為提升樹苗質量,應于樹苗生長發育過程中定期間苗、修剪,發現不健康枝葉應及時修剪,避免主苗養分不足。選用育苗容器時,也應具備相應科學性,結合不同樹種、規格等選取適應容器。除此之外,還應結合苗木生長習性、特點等調配營養基質。制作時,需綜合容器規格、育苗周期、所需土壤養分等因素進行施肥,過磷酸鈣、鈣鎂磷及復合肥為常用輔助肥料。施肥時,技術人員應嚴格控制施肥量,避免影響苗木越冬,確保苗木健康生長。
2林業造林方法
2.1栽苗造林法
栽苗造林法即從催芽后生長的苗木中,挑取健康苗木造林。健康苗木可有效避免發育不良現象產生,且可提升苗木成活率,也可降低栽培成本。此方法中須強調保護苗木根系,為苗木生長提供充足水分,確保苗木健康成長。栽苗造林法要求種子需具備較強環境適應能力,將環境對苗木健康生長造成的不良影響降至最低,提升種子利用率,也可保證造林質量。此種造林方式需技術人員予以足夠關注,定期管理、維護所栽種苗木。
2.2插條造林法
插條造林具備較強季節性特點,且對周圍溫度具備較高要求。為保證出苗效果良好,技術人員會選擇與秋季、春季開展苗木播種工作。春季時氣溫明顯回升,土壤逐漸解凍,待解凍2個小時后,將苗插至于土壤中,苗木成活率可大幅升高。同時,人員選取插條時應尤為謹慎,綜合考慮苗木粗細程度、年齡等因素。插苗開始前,需對土壤進行處理,如提前做好覆膜、澆水等工作,適當修剪所選取插條,并選取科學、合理的插條方式做好插條造林工作。插條工作結束后,需及時覆土,保障覆膜保溫效果,有助催苗。待需用插條均長出幼苗后,方可撤除覆膜,對提高幼苗成活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2.3分殖造林法
分殖造林主要目的為將已廢棄的森林予以再利用,即借助森林里原有干枯樹枝、根系,通過再加工手段,做好栽種工作。此類栽種手法不僅實現森林資源最大化,同時也可有效降低育苗成本,也可對森林原有環境起到改善作用,提高育苗成活率。借助苗木母體,幼苗抵抗能力也隨之上升,外界環境對苗木生長造成的影響也會隨之降低,所以,技術人員也無需定期進行維護、管理,節約人力。但實際上,分殖造林方法對土壤具有較高要求,同時土壤稀松程度也會對苗木出苗率構成一定影響。
2.4播種造林法
播種造林法即將苗木種子播種至指定地區,此種造林方式主要可分為撒播及條播等,一般情況下在大面積造林中使用頻率較高。此造林方式具備種植簡便且操作簡單等優勢。然而,此造林方式對苗木種子所播種的土壤環境具備較高要求。在此造林方式中,需耗費大量人力管理林區,以此確保種子出苗率。除此之外,造林中通常會采用柞樹及榆樹等種子顆粒大且來源較為廣泛的樹種。
3結語
林業可為民眾提供良好生活環境,對民眾身體健康起到積極作用。目前,民眾對生態問題關注度日益提升,林業保護意識逐漸加強。借助樹木種植,也可對生態環境起到改善作用,同時也可創造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在保護原有樹木基礎上,加大育苗、造林研究力度,培育新樹苗,增加林業種植面積,提升我國綠色植被覆蓋面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