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造林技術與育林方法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國內科技水平的整體提升,推動了林業造林和育林項目向著更加完善的方向發展。林業造林和育林是現階段國內林業資源應用的主要思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需要加強綜合應用先進的造林和育林方法技術,并結合現階段的育林思路,引進先進的育林理念,推動林業建設變得科學有效,實現林業資源的合理應用。
關鍵詞:林業;造林技術;育林方法
隨著人們對環保工作的重視,綠色理念深入人心,很多地方采取了退耕換林、植物造林等措施,以保護生態環境,這一舉措推動了林業經濟的發展。在林業發展中,造林技術和育林方法是有效提升林區內樹木生長的辦法,而苗木培育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樹木的生長。基于此,筆者主要介紹了林業造林技術與育林方法,以供參考。
1林業造林工程的主要質量問題
1.1缺乏合理的林業造林規劃
我國目前林業造林工程中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科學合理的造林規劃,主要原因為相關造林人員對林業造林規劃的重要性的意識不夠。很多工作人員以臨時性的工作態度對待林業造林工作,導致在林業造林的規劃過程中出現過于注重林地面積,而嚴重忽略造林的最終質量的現象。另外,在很多林業造林工程開工之前,并沒有進行實地調查,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和地理環境制定合理的造林規劃,導致盲目造林的現象頻發,并且林木成活率也較低,使得造林效果非常不理想。
1.2林木種苗培育問題
在林木造林的過程中,林木的生長不僅需要養護人員精心護理,更加依賴于幼苗自身的生長。比如:品質優良的幼苗就生長得比較粗壯,抗病蟲害能力較強,在同樣的撫育情況下,這種幼苗的成活率較高,當幼苗成木之后,質量也會相對優良。但是在我國實際的林業造林的過程中,很多地區的生態環境都比較的惡劣,并且缺乏相應的資金、設備以及技術等資源的投入,這些地區無法提供優質的幼苗種子,并且幼苗撫育基地比較簡陋,培育條件較差,很難培育出粗壯的優質幼苗,幼苗的成活率較低,對成木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外,由于很多地區造林前期準備工作缺乏有效的落實,導致造林工程無法順利進行。撫育幼苗是林業造林工程的重要內容,因此,必須要選取優良的幼苗,用科學的方法撫育幼苗,并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促進幼苗的茁壯成長,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提升林業造林的效果。
2林業造林技術方法
2.1播種造林
播種造林主要是將樹種直接播種到土地當中,這種操作方法應用較為廣泛,通常也被稱為直播造林。這種技術操作簡單,不需要進行育苗,整體優勢非常明顯。但播種造林的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播種造林技術的開展對土地有著相當高的要求,不僅需要土壤水分充分,而且種植環境相對穩定,不能播種到自然災害頻發的環境當中,這一方法通常可以應用到土地豐茂的地域。同時,在播種造林技術的應用后期,需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撫育措施,以確保幼苗能夠健康地成長起來。在播種過程中,需要選擇幼苗,選擇顆粒較大、容易發芽且種源較為充足的幼苗。通常可以選擇核桃、油桐等生存能力較強的幼苗。
2.2分殖造林
隨著國內的林業造林技術的發展,衍生出了很多全新的造林方法,分殖造林便屬于其中一種。它主要是將樹木的根枝部分直接植入土地當中,并通過這一方法節約幼苗,減少育苗所需要的時間,使得幼苗能夠更加健康地生長,同時也使得所種植的幼苗繼承原林木的優秀基因。分殖造林的操作較為簡單,幼苗的成活率非常高。但這一種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它需要有良好的生長環境,并且幼苗雖然在繼承林木的優良基因同時,也可能攜帶原林木的不良基因,導致后期的生長出現問題,影響林木資源的應用價值。當前國內使用分殖造林技術所選擇的林木幼苗主要是柳樹、楊樹及松樹。
2.3植苗造林
植苗造林技術指的是將苗木作為造林的基礎材料,進行持續的栽培和種植,這一造林方法可以對許多的樹種發揮成效,并且與播種造林和分殖造林相比較而言,其優點更多,不受土地的嚴格要求,整體的限制因素也相對較少,因而應用非常廣泛。植苗造林的幼苗生長速度更快,所需種量不多,因而在林木造林中的應用效果非常明顯。但植苗造林培育過程整體較為復雜,而且投入的勞動成本較大,需要完善的造林方法和操作。因此,在最終成本的計算上,植苗造林的成本遠遠高于播種造林和分殖造林。
2.4營造混交林
隨著杉、松造林而擴大,商品林追求經濟效益,純林的弱點是不利改善土壤地力,對不良環境適應性差,易發生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因此,從生態和植物的多樣性及穩定林型結構出發,更提倡發展以杉、松、闊為主的多樹種的發展模式,多林種的混交林,將會在今后工作中多數運用于經營方面。立地條件較差的山地紅壤造林地,宜采用一些適應性強的樹種。
3林業育林方法探究
3.1整地技術
在植樹造林前,首先要整理造林用土地。為了大幅度提升造林工作的整體水平和質量,需要依照當地土壤的實際情況,選擇相對應的整地技術。在清理土地中殘留的雜物時,可以利用不同的措施,常見的方法包括噴灑除草劑、火燒或者人工清除。此外,如果用于造林的土地比較平整,可以選擇使用農業機械將土地翻墾。通過多項操作技術,能夠為種植林木創造更加舒適、更加高效的成長環境。但如果需要在山地等復雜地形開墾林木,則可以將山地以類似梯田的形式整理出來,再進行播種。通過以上整地方式,為我國的林木種植造林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3.2種子繁育
通過實踐可以發現,在運用遺傳改良之后,種子繁育技術能夠使林木以較快的速度生長,并且具有較高抗逆性,而且培育出的林木材質較好。在充分應用子代測定結果的過程中,可以建立起繁殖圃、無性系采穗圃等優秀的高世代種子園,目前這也是我國重點的林木種子繁育方向和主要內容。建立高世代種子園能夠幫助我國提高林木良種繁育水平。經過多年實踐與發展,我國各地已經開始積極開展對此項種子繁育技術的研究工作,已經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同一樹種在不同的地源中會產生明顯差異,而這一差異則主要體現在其所適應的環境當中,并且也和其自身的生長特點相關。充分掌握以上的植物生長規律后,能夠為選優建園工作提供必要依據,也有助于針對性地提出良種繁育體系,提升種植合理性。
3.3苗木培育
在撫育管理的過程中,除了從實踐出發調整灌溉和施肥方法之外,也應針對不同樹種采取大量的化學除草試驗。在目前階段,我國部分地區的苗圃均應用了較為先進的除雜草技術,而在造林用苗需求量及數量不斷增加的背景下,不同地區也開始加大研究造林技術及育林方法。以容器的規格及材料等方面的研究為例,目前已經逐漸實現了工廠化的機械作業模式,并且在培養基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較好成績,如組成培養基的基本成分、培養基各成分的比例以及現代化的溫濕度控制技術等。對于控制環境條件下的育苗特點,研究制定了多套適用于我國育林技術的苗木培育技術。
4結語
隨著近年來社會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可持續性發展需求已成為社會對林業發展的主要希望和要求,森林的生態建設已成為林業建設的首要工作任務。在林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各位林業工作者不僅要掌握造林整地、樹種選擇、造林時間的選擇,還要掌握撫育、病蟲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重要的“管、護、防”等問題,才能有效地培育資源,加快林業發展,更好地為林業生產服務,便森林資源做到“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3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