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臺縣林業造林方法與營林生產管理解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對于石臺縣來說,森林作為當地綠化水平的重要指標,在森林建設中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巨大驅動力,保障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實現了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目標。近年來,石臺縣森林由于受到了松材線蟲的影響,林業局不得不開展松材線蟲治理工程,全面清除馬尾松,更換松樹品種。基于此,首先提出林業造林方法,進而分析了營林生產管理措施。
關鍵詞:林業造林;方法;營林生產;管理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林業產業發展,其主要方向就是林業造林。石臺縣大力推動森林產業發展,并且獲得了極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在新時期下,為了能夠減少松材線蟲的影響,實現林業產業效益最大化,必須要強化林業造林工作以及營林生產管理工作,采用更加先進、科學的管理手段,不斷豐富管理經驗,實現對林業造林的高效管理。從林業造林現狀來看,還需要采用以人為本的營林生產管理模式,培養專業能力過硬的管理隊伍、技術隊伍,在森林再造當中,對松樹林資源進行科學保護,進一步發揮森林經營效益。
1 林業造林與防治林業災害的方案
1.1 林業造林方案
1.1.1 播種造林法
在林業造林過程中,需要采用適合不同樹種播種的方法,部分地區采用樹種直接播種的方式造林。該方法可以縮短育苗過程,并且操作更加便捷,適用性較高,可以實現大范圍的森林樹種播種。其適用于樹種較多、容易發芽的種類。播種完成之后需要保證水分充足,以減少自然災害對樹種生長的負面影響。再者,樹種播種方案比較適用于人員活動少的區域,其無須投入大量的人力,讓樹苗自由發育即可。樹種播種多數采用穴播、條播、撒播方法,為了能夠保證發芽率、促進樹苗健康發育,在播種前需要進行催芽處理,盡可能在春季播種,保證樹種快速發育,降低樹苗損害率[1]。
1.1.2 植苗造林法
植苗造林法,就是將生產基地中具有完整根系且生長到一定高度的苗木,運輸到森林區域進行移栽的方法。對于杉木和楓香來說,大苗高度在2~3.5 m、小苗高度在1.5~2.0 m,栽植深度控制在50 cm左右(由于杉木和楓香樹較高)。在移栽過程中需要保證水分充足,起苗時間、運輸時間都要嚴格控制,移栽前將樹根放入水中浸泡,讓根系充分吸水。同時,需要修剪側根,將傷根、爛根、病蟲根剪除,減少病蟲發病率。采用“三埋二踩一提苗”的移栽技術[2],即在移栽前先將土回填1/3,之后放入苗木再回填1/3,最后將剩余土填入;此時可以輕輕地將樹苗提起,讓苗木根系和土壤充分結合,再將苗木扶正踩實。
1.2 林業災害防治方案
由于石臺縣森林松材線蟲為害嚴重,因此在松材線蟲防治工程中,需要將原有的馬尾松全部清除,使用杉木和楓香等替換,從而降低病蟲害的影響。對疫區、保護區、毗鄰區的森林,按照“分類經營、分類實施”的原則,因地制宜地提出病蟲害防治對策,并將現有單一品種森林更新改造,采用混交林的方案治理病蟲害,將病蟲害治理工程納入森林經營計劃當中。對于石臺縣來說,其工作重點是天然林資源保護和森林更新改造,提升森林整體質量。從林業造林方來說,由于之前受到了松材線蟲的影響,因此在造林時要重點防治病蟲災害,杉木和楓香等樹種要綜合處理,加強林業開發與再造,確保當地林業資源總量。
為了保證森林正常生長發育,需要全面落實抗災、減災、防災這3項工作。對林木病蟲害問題進行嚴格檢測,如果發現松材線蟲,需要及時采取科學方式治理,盡可能將松材線蟲災害扼殺在萌芽階段,將破壞性降到最低。科學林業造林以及營林生產管理,能夠強化森林對松材線蟲災害的抵抗能力,再加上石臺縣逐漸朝向混交林方向發展,可以加強松材線蟲的控制力度。
在設立林業災害防治方案當中,需要和社會發展現狀相結合,從根本上找出森林松材線蟲災害問題的根本。在森林生長發育階段,遭遇到病蟲害的因素有很多,除了自然因素外,還包括人為因素,所以要強化營林生產管理力度,保證石臺縣林業健康發展。
2 營林生產管理
2.1 加強災害防治
2018年10月19日,石臺縣召開了全縣森林防火和松材線蟲防控工作會議,各鄉鎮政府、管理委員會、林業部門在會議中明確提出了強化災害防治的要求。結合會議要求,在災害防治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要求。
2.1.1 強化思想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
各鄉鎮、部門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森林防火和松材線蟲防控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在“防”上做足功夫,確保不發生森林火災,確保森林安全。
2.1.2 堅持防控并舉,扎實做好“兩防”工作
在森林防火方面,要加強宣傳,從根本上減少火災發生概率;積極組織、排查森林火災隱患和風險;嚴懲違規野外用火和火災肇事者;針對本區域內林區分布情況,修訂完善森林防火應急預案,加強應急隊伍及防火器材建設和實戰演練;各部門要加強溝通聯系,全面落實森林火險預警響應措施。在松材線蟲防控方面,一要加強枯死樹木管控,及時清理枯死松樹,全力保障牯牛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森林安全;二要加強綜合治理,各部門聯動,全面落實林長制責任,逐塊落實責任人;三要建立健全防治長效機制,接受公開監督[3]。
2.1.3 完善組織體系
各項防控措施必須要落實到每個崗位上。各鄉鎮要嚴格落實森林防火行政首長負責制,黨政負責人員履行森林防火第一責任人職責,負責森林防火工作。各個成員單位強化聯防抗災,不斷加強協作,保證森林安全,堅決保衛林區安全,避免火災和病蟲害的負面影響。
2.2 完善幼苗苗圃運營機制
在林業管理過程中,森林管理部門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科學選擇承包方式、私人經營方式,推動苗圃市場化發展進程。在營林生產管理當中要保證多樣性,采取多元化的經營體制。同時,在林業企業經營當中,可以與承包方簽訂回收協議,制定相應的獎懲措施,根據杉木和楓香的等級確定價格,保證杉木和楓香樹苗質量。
2.3 強化林地撫育管理
對于部分林業地區來說,為了能夠降低病蟲害影響,有條件的森林地塊可以采用農林間作的方案,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土地利用率,對幼林起到良好的撫育作用,促進幼林健康生長。此外,還需要將追肥和基肥進行結合,科學開展施肥管理工作。隨著幼林生長,要特別注重氮、磷、鉀相互配合,遇到干旱伏天,盡可能配合澆灌。施肥完畢后,還需要展開松土、除草工作,改善土壤性能,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讓幼林、成林更好地發育。加強病蟲害監控工作,構建網絡監控體系,如果發現新的疫情,要及時提出防治對策。監測采用普查、高新技術結合,專業隊伍治理和群眾舉報結合,重點林區和一般林區結合方法。特別是重點疫區或林業改造工程地區,需要常年開展動態監測,發現病蟲害疫情要封鎖,并全面展開撲滅工作[4]。
3 結束語
林業造林是石臺縣近年來的重點實施項目。在林業造林階段,需要采用科學的造林方案,如混交林、農林間作等,提升林業營林生產管理質量,利用先進技術不斷提升林業經營水平。在樹木選種過程中,需要結合石臺縣自然環境,分析新引進樹種的生長發育特性和規律,加強火災以及松材線蟲防治,從而培育出更好、更優質的林木,推動石臺縣林業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 1 ] 高峰,劉愛霞,陳希文. 探究現代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J]. 農民致富之友,2016(02):143-144.
[ 2 ] 袁駿生.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措施研究[J].綠色科技,2015(11):133-134.
[ 3 ] 黎志華.試論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的措施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4(11):97-99.
[ 4 ] 靳嶸.試論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的措施分析[J].科學中國人,2014(22):116-1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4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