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育苗技術與管理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以塞罕壩機械林場樟子松為研究切入點,對其具體的育苗和管理技術進行了詳細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樟子松;塞罕壩;育苗技術;管理
樟子松又稱之為海拉爾松、蒙古赤松,屬于松科大喬木,是我國北方最為常見的耐寒樹種之一,具有耐寒、耐旱、抗病、生長迅速等特點,樟子松最高可達到30m,是城市綠化、防護林建設、園林植樹的最佳樹種。同時,樟子松的木材在我國多種行業中均有廣泛的應用,有極高的經濟效益。
1塞罕壩機械林場的樟子松培育現狀分析
1.1塞罕壩機械林場
塞罕壩機械林場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自治縣北部的壩上地區,該機械林場于1962年由原林業部建立,并在1968年劃歸河北省林業廳進行管理。到目前為止,塞罕壩機械林場的總面積約為9.33萬hm2,其中林地面積達到7.47萬hm2,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是我國最大的人工林林場。其如同一條綠色的長龍,橫亙在內蒙渾善達克沙地南緣,是一道天然的綠色屏障。在該林場中,擁有0.83萬hm2的樟子松林,約占整個林區總面積的11.2%,是塞罕壩機械林場的最主要樹種之一。
1.2樟子松育苗栽培現狀樟子松林作為塞罕壩機械林場的主要樹種之一,在栽植過程中,必須要掌握一定的育苗技術和管理工作,以提高其栽植的成功率。但就目前而言,塞罕壩機械林場在樟子松林建設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由于該地區的的氣候屬于典型的半干旱氣候,并且地形以山地和高原為主,日間風沙天氣較多、土地肥力較低,在樟子松林建設過程中,對育苗技術要求相對較高。但在具體建設過程中,受到當地育苗技影響,其育苗質量相對比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塞罕壩機械林場的樟子松林建設。
2樟子松育苗技術分析
2.1播種前準備工作
在進行樟子松育苗之前,必須要做好樟子松育苗地的選擇工作。最佳的土壤條件應為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較低、土質肥沃。如果有條件,最好選擇前茬為松、柞育苗地,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適合樟子松生長的菌類。但該土壤內不宜連續多年播種,否則就會因肥力不足、澆水次數較多等因素影響導致其生長不良;另外,在進行育苗之前,應施足底肥,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2.2選種因為樟子松的種子對幼苗的生長具有很大的影響,是樟子松林發展的基礎。種子選擇完畢之后,還要從種子的純度、生活力、千粒重、發芽率、飽滿程度等方面,對種子進行檢驗,確保其發芽率。
2.3種子處理在具體處理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雪藏、沙藏、溫水浸種3種方式,對種子進行有效處理。
雪藏主要是在1~3月份,選擇背陰處,降雪之后將所有的雪進行收集,并將其放到準備好的30~50cm深的坑中。之后,將種子和雪按照容積按照1:3的比例,進行均勻混合。裝入麻袋之后,放在雪上,并將其培成雪丘。在雪丘上覆蓋40~50cm的雜草,以免春天發生融化。播種前3~5d內,將種子取出,用0.5%的高錳酸鉀進行2h的浸泡消毒、撈出、陰干,即可進行播種。
沙藏主要是在播種之前,選擇地勢高、排水良好、背風向陽的地方挖坑,深、寬均為50cm,并在坑底部鋪上席子,將經過消毒的種子,與2倍的濕沙混合,放入坑內,夜間蓋上草簾,白天將其掀開,并適量澆水。經過18d左右,種子就可以出現裂口,并將其從沙子中篩出,進行播種。
溫水浸種主要是在播種前7d將種子進行消毒之后,浸泡在40~60°C的水中保持24h后,將其撈出,并放到室內溫暖處,每天利用清水對其清洗2次,待到種子出現50%裂口時,即可進行播種閻。
2.4播種技術樟子松對播種技術要求相對較高,在播種之前,要對土壤進行處理,確保其滿足樟子松的生長需求。通常,在播種之前,可用多菌靈藥物對其進行消毒處理。還要利用細沙、細土等對土壤進行改良,以提升土壤結構的均勻性;完成土壤處理之后,必須要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待其出現70%露白之后,方可進行播種;在具體播種過程中,應選擇黑土、腐熟肥料等作為覆土,其厚度約為種子的2~3倍,并保證種子之間的溝距。同時,還要進行鎮壓和定期澆水,但必須要控制澆水時間,以免出現積水現象;種子出苗前后,還必須要做好遮蔭處理工作,以免受到鳥類的侵害。
3樟子松栽培技術
幼苗培育2年之后,可以在春季4月份進行移植栽培。在移植之前必須要灌足水,之后再進行起苗。出苗時及時進行捆包,避免讓苗木經受風吹日曬。捆包苗木時灌好泥漿,保持根部水分充足;苗木運到林業基地之后,可以采用小坑靠壁栽培技術、明穴培植法、隙植樹法等進行栽培。
3.1小坑靠壁栽培技術該栽培技術操作簡單,且成活率較高。主要是將苗木栽培坑(深35~40cm、寬30cm)的一壁進行垂直處理,確保其和栽培人員相對,將種苗沿著垂直比扶正進行倒坑栽培。
3.2明穴培植法該栽培技術較為常見,可有效提高樟子松苗的質量。主要是挖出1個長為30cm、深度為35~40cm的坑,并將苗木置于坑中央,將其扶正之后,覆土進行固定即可。
3.3隙植樹法該栽培技術屬于一種高效栽培技術。主要是挖1個深度為50~60cm的坑,并在上方留有10cm的縫隙,將樹苗放入縫隙之中,然后抖動樹苗,確保其根部完全舒展。之后,將苗木靠在縫隙的一側,并將縫隙進行填實。
4樟子松管理要點
4.1水分管理在樟子松播種之后,必須保持土壤濕潤,以免種子發芽之后因為缺少水分而死亡。一般必須要2~3d澆水1次。在高溫天氣時,可以縮短澆水的間隔時間,約為澆水1次/d;出苗之后,仍需加強水分管理,以降低地表溫度,避免其對幼苗的生長產生影響;7~8月時,可將澆水的頻率減少為1次/3~5d;8月之后,逐漸減少澆水的次數,至10月,一般無需澆水,直到埋土防寒之前,進行1次澆水即可。
4.2除草管理樟子松在撫育期間,為了防止雜草爭搶肥力的現象,必須要做好除草管理工作。
4.3間苗當苗木已經形成木質化時,必須要進行間苗。間苗時,應留苗700株/m2,并確保5cm以上的苗木有330萬株/hm2。
4.4苗木越冬保護樟子松在越冬過程中,常常因為大風、氣候干旱等因素,導致其苗木出現了大量的水分流失,以至于大量的苗木出現死亡現象。因此,在進行越冬保護的過程中,必須要在土壤解凍前,使用細土將其進行埋嚴。
4.5病蟲害防治在樟子松林的生長過程中,其幼苗極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因此必須要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在防治過程中,可以用硫酸亞鐵對土壤進行消毒,并在樟子松出苗之后的7~10d內,對其噴灑1次退菌特,以增強其防枯萎病效果。在其生長的過程中,如果其幼苗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可以用毒餌誘殺的方式進行處理。
5結語
綜上所述,樟子松是塞罕壩機械林場中最為重要的樹種,具有極高的生態和經濟價值。在進行人工造林時,必須要掌握樟子松的撫育技術和管理要點,以提升樟子松的種植質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