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臺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伴隨著“微時代”的到來,微信平臺已經成為一種全新的生活休閑和工作學習方式。本文針對微信平臺在醫學教育領域的應用和實施進行了進一步的探討和研究,加強了微信平臺在醫學教育的應用,為深化醫學教育的信息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關鍵詞】微信平臺 醫學教育 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249-02
一、引言
隨著科技發展,信息化的深入,微信平臺正全面的走入了人們的生活、休閑,娛樂、交往及工作學習中,“微時代”正全面到來。在此背景之下,伴隨著醫學教育的不斷改革,微信平臺在醫學教學中逐步得到了應用,為了微信平臺能夠更廣泛更有效的應用于醫學教育中,本文針對微信平臺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做了一定的探討,為其更廣泛有效的應用提供依據。
二、微信平臺在醫學教育中可行性
?。ㄒ唬┪⑿殴娖脚_的定義及內涵。微信公眾平臺是騰訊公司在微信的基礎上新增的功能模塊,通過這一平臺,個人和企業都可以打造一個微信的公眾號,并實現和特定群體的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全方位溝通、互動。微信公眾平臺是微信團隊推出的一項訂閱服務模式,其向個人、企業以及其他社會團體。用戶不僅可以推送相關信息,還可以通過關注個人或團體的公眾號閱讀推送的資訊。當前的醫學生幾乎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微信已經成為其人際交往的主要方式,微信平臺應用于醫學教育具備了良好的背景和成熟的時機。
(二)微信工作平臺的基本特征。
1.微信平臺操作簡便,內容豐富。首先微信操作簡便,使用方便。目前醫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機,人人都有微信號,具備使用微信平臺的移動應用。且微信號申請及登錄及其方便,無線網絡資源逐漸覆蓋高校校園及絕大多數公共場所,為微信平臺的使用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微信平臺內容豐富,不僅有文字及圖片消息,還能發布及共享語音及視頻內容,并且具有傳播的及時性,即時發布即時共享。同時它不受區域及時間限制,只要在平臺發布消息,其成員不需要聚集到一起,不管是身邊還是異國他鄉,都能在方便的時候分享平臺的資源。
2.微信平臺資源傳播高效、安全。微信平臺發布資源消息,快捷而有效,成功率高,一旦發布立即生效,平臺成員即時就能享用資源,并立即做出反饋消息。微信平臺成員都是通過QQ好友、通訊錄或者朋友推薦才能加入,微信成員之間彼此有一定的了解,消息資源發布相對安全。
3.微信平臺吸引力大,依從性。微信平臺作為一個新興的信息傳播平臺,迎合了當前醫學生的生活方式及學習習慣,相比較傳統的課堂醫學生更喜歡微信平臺的教學。
三、微信平臺的醫學教育中的存在問題
1.微信平臺本身的限制。用戶推送消息數量有嚴格的限制,對實時內容和消息的推送極為不利; 微信公眾平臺的圖文排版功能簡單,對視頻長度和格式要求十分嚴格,用戶體驗不佳。
2.傳統課堂教學依舊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形態,醫學教育尤其特殊,形象化要求高,尤其是涉及器官形態、結構、病理等教育中需要時使用的模型教具較多,那么如何將微信公眾平臺無縫地整合到教師日常課程教學中,實現微信公眾平臺運用的常態化就成為關鍵問題。
3.微信平臺運轉過程中缺少專門的管理者,老師無法通過后臺判斷發布的資源和推送的消息到底被多少人閱讀過了,閱讀效果如何,無法及時評估教學質量,及時調整教學內容。
四、針對微信平臺的醫學教育中的存在問題的應對措施
1.拓展微信平臺的自身功能。督促微信官方為微信平臺提供多種形式的音頻和視頻發布,并在一定范圍內設置音頻和視頻的長度,同時對于官方認證的用戶每日推送消息的數量和內容及格式進一步擴大權限。
2.醫學院教授進一步加強自身修養,將教學重心部分轉移時“微課堂教育教學”,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構建課后教學輔導平臺,通過一對一的交流或微信群交流方式,為學生提供課程資源等輔導材料,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也可以及時與教師進行交流。教師在“微課堂”教學中,多準備視頻資料,將形象化教學落實的課程中便于學生理解。教師還可以利用群的功能,建立一個專門用于學習討論的群,方便師生在群里互相交流和學習,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互動的平臺,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彌補了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提升了教學質量。
3.建立健全相應的考核系統,定期或者不定期對學生進行相應的考核,督促學生積極參加微信平臺的學習,讓更多的學生自覺而有效的參與的微信平臺的教學活動中來。
五、總結
隨著微信平臺在醫學教育中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師生在教與學的活動中獲得了更大的收益,本文通過對微信平臺功能特征分析了其應用于醫學教學的可行性,同時也剖析了其在醫學教育中的存在問題,并針對存在問題制定了相應的措施,以期為醫學教育的進一步信息化提供一定的依據。
參考文獻:
[1]郭俊武.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育領域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導刊,2017(24):16.
[3]張俊峰.淺析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教育領域的應用[J].才智,2016(36):31.
作者簡介:
蘇存華(1981.5-),男,漢族,江蘇東臺人,博士,中級,研究方向:心臟瓣膜及大血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