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微信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微信,作為一種即時、便捷的移動互聯網技術通訊產品,成為了廣大高等院校學生非常喜歡的即時通訊工具,在生活和學習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也深刻影響著高校生物化學課的教育教學。利用微信公眾平臺輔助教學開展的策略和方法進行研究,實現由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該文探究了基于微信平臺的生物化學專業課程教學模式,論述了幾種具體的教學策略,希望能為高校生物化學專業課程教學的創新給出一些借鑒, 從而推進多種教學模式教學與學習的發展。
  【關鍵詞】微信;通訊工具;教學模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R24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1--01
  一、引言
  《生物化學》是醫學院校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生物化學主要是研究生物體分子結構與功能、物質代謝與調節以及遺傳信息傳遞的分子基礎與調控規律,通過對生物高分子結構與功能進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體物質代謝、能量轉換、遺傳信息傳遞、光合作用、神經傳導、肌肉收縮、激素作用、免疫和細胞間通訊等許多奧秘,使人們對生命本質的認識躍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由于知識點多,課時少,教學手段單一,應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微信作為一種傳播與溝通媒介已經成為大學生交往與聯絡的重要工具之一,微信通過手機網絡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機聊天軟件。因此,嘗試利用微信平臺搭建一個師生交流溝通的新橋梁,就可以實現將傳統的“授業”教學模式轉換為以“傳道、解惑”為主,“自學、授業”為輔的團隊學習新教學模式,如何給現代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是每一個教學工作者多少年來一直不懈努力研究的課題。
  二、微信公眾平臺在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1.微信作為一種即時社交工具能夠與學生實現實時的點對點、點對面的語音、視頻、圖片、文字等多種方式的交流,生物化學是醫學院校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主要是根據教師講解、示范,學生通過實驗操作等方法來掌握各知識點。由于知識點多,內容繁瑣,而且連貫性也很強,一環緊扣一環,內容的難度逐步增加,學生很容易出現厭學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當代多媒體技術,將一個知識點或一個案例的精華部分制作成3-5分鐘左右的音頻、視頻、PPT 等,通過移動技術設備,借助無線網絡將其發布到微信公眾平臺,大學生每天關切的微信內容可與授課教師講授的內容有關聯,學生可以利用智能手機隨時隨地學習,有不理解的地方不僅能求助教師,還可以借助微信公眾平臺一起交流,互動教學。采用這種方法將會非常有效的幫助學生學習,將課堂化整為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2.生物化學知識點多,僅僅利用課堂時間來達到學習的目的 , 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學生需要課前預習,課后練習,及時與老師溝通。為了鞏固學生的學習能力, 我們還可以將一些經典設計制作成微課程并發布到微信公眾平臺上, 學生在課下可以下載課程進行學習,并相互交流制作經驗,從而使得我們的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學生通過反復的學習來掌握各種知識點,這種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避免了學生被動學習大量的信息內容, 讓大腦處于過度飽和狀態 ,而是令學生自我學習,獨立思考 ,使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3.差異化的教學:了解學情,關注每一個學生特長和動手能力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根據這種差異性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方法,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 針對不同的學生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微課教師可以實時觀察微課下載情況,總結學生在學習交流中遇到的共性問題,了解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以及學生對教學進度的反饋情況。根據不同學生的作品在平臺中進行交流,了解學生問題所在,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進度。微信公眾平臺還可以在后臺為用戶移動分組,或創建、修改分組。 這樣我們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微課程學習小組,根據小組進行微課程教學管理,這樣既可以進行分組教學,又可以分開管理.
  4.所有的教育歸根結底還是為了學生,所以教育教學必須體現以學生為本,是現代大學教育教學的主要使命?,F代大學理論課教學的困難就是知識點更新快,學生接收新思想和新方法的意識超前,對以往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不認同,所以取得學生的認同是能夠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的根本。
  三、構建微信平臺在生物化學課教學中應用的設想
  1.以教學定位為主,兼顧其他。首先明確公眾號的定位主要用于教學。網絡上的學習資源林林總總,數不勝數。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圍繞課程教學大綱選擇合適的知識點和資源發送給學生,作為預習階段和課后提升階段的學習內容,這樣可以為學生節約盲目搜索學習資源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在確定以教學為主的定位前提下,也可以推送一些內容比較活潑、大學生比較喜歡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之余能夠放松心情,增加學生對公眾平臺的興趣。
  2.內容的設計。教師在進行內容設計時,要注意內容形式的多變。清新明朗、錯落有致的文章語言,夸張幽默、風格各異的配圖,都能增添圖文消息的閱讀趣味。 首頁的圖片、標題和二級標題都要能吸引人。 同時要注意字體不宜過小,字體顏色不宜過多,要便于手機上的閱讀。 網絡上的學習資源應注意內容要進行重新編輯,切忌把原始內容大篇幅的照搬到微信上 。
  3.促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有學者指出,“現代教育交往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師生之間面對面、直接言語的交往在減少。 而傳輸文字符號、圖片、圖表、圖像信息等的間接交往形式在增加” 。 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曾言,“每一種技術都對人的交往模式進行重組” 。 有了微信公眾平臺的技術支持,教師的常規工作,如布置作業、通知提醒等都可以通過該平臺進行,提高了教學工作效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可以隨時給教師留言提問,并且也不局限于文本,可以給教師留下聲音,增加了與教師的互動機會。 師生關系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的交流,還包括精神和情感層面的交流。 而在微信公眾平臺上,可以實現教師與某個學生之間的點對點私密性對話,對話內容是不會公布于眾的。
  四、結束語
  微信公眾平臺輔助教學的方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特別是給生物化學的學習帶來了新的廣闊的教學前景,將微信交流平臺作為一種學習工具,促進了生物化學的彈性教學.學生不僅可以在課上回顧剛剛教師講過的內容, 還可以利用課下時間隨時隨地進行課程的學習, 滿足學生隨時獲得知識的學習要求,有利于生物化學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氛圍的形成,在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方面充分體現了微信的獨特性和優越性。為保障基于微信平臺的教學質量,必須對微信平臺教學進行及時的評價審核,以促進微信平臺的正確應用和課程的穩定開展,建立微信評價考核機制,評價微信對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的影響,更為全面地認知微信在課程應用中的實際作用,生物化學微信教學的開展提供更為切實有效的完善措施,實現單一課堂形式教學向現代化和網絡化形式的轉變, 微課程的制作學習需要合理運用計算機技術.微信公眾平臺微課程的開發主要用于輔助教學, 并不能完全替代教師課上教學。如何更好地將微信平臺和多媒體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 教師才能更加有效地地投入到教學中,使我們將來教育改革的重點.
  參考文獻
  蔡向陽.微信應用于高職信息化教學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6(12):114-116.
  鄧小霞.微信公眾平臺輔助課堂教學實證研究[J].現代計算機:專業版,2014,(5):41-45
  鞠文飛.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構建移動設備教學輔導環境[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3(12).
  袁壘.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學習研究.中國電化教育,2012,7(306):128-132.
  盧倩倩.高校教師信息化能力提升測量研究[J].教師教學論壇,2018,5(20):235-23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2387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