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伴隨課堂教學手段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受到課程改革的推動,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范圍迅速擴大,在短短的幾年內就發展成為了一種主要的教學手段,幫助一線教師取得了豐厚的教學成果。但微課終究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技術,對于具體的實踐應用,還有許多有待探索和完善的細節。就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來說,盡管已經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仍需要教師在實踐中進一步摸索,將微課的優勢與作用充分體現,推動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基于筆者總結的經驗和實踐方法,將圍繞初中數學教學中微課的具體應用展開論述。
關鍵詞:微課;初中;數學教學
引言:
微課利用信息設備和網絡技術,將教學資源整合成為一個簡短的視頻,集中的呈現給學生,不僅對課內學習的資料進行了延伸,還拓寬了學生學習的空間,延伸了時間,建立起了一種新型的授課、指導模式,學生有了更多的自主權,教學也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當然,想要利用微課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掌握科學的應用實踐方法,具體不妨借鑒以下幾點。
一、利用微課激發興趣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技術手段,與傳統利用黑板、教科書教學的模式相比,為學生帶來了更加豐富多彩的學習體驗,教學內容十分豐富,且以一種形象直觀的形式呈現,這無疑是一種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手段。借助微課本身的優勢和特點,教師要大力構建靈動課堂,調動學生興趣。我認為,每一堂課的開始都應將激發學生興趣作為重點,這也是高效完成本課教學任務的前提,因此,應將微課應用于課程的導入環節。
比如,在教學《統計圖表》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用微課設計新課導入環節。由于傳統的介紹與繪制統計圖表的方式過于枯燥與繁瑣,不僅不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且在課堂上繪制還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事先將統計圖表的繪制過程制作成動畫視頻,在課堂導入中展示給學生,借助新穎的形式讓學生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而激起他們學習統計圖表制作方法的興趣,最終為教學質量的優化打好基礎準備[1]。
二、利用微課滿足需求
微課一個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應用于一些重難點問題的突破環節,因此微視頻中的內容都是根據學生的薄弱之處構建起的。教師在應用微課教學前首先需要明確學生們遇到的難點問題,選取有針對性的資源,制作微課內容,這樣才能夠有的放矢,滿足學生們的學習需求。那么應如何了解學生的薄弱之處呢?不妨通過小的測驗來評定。教師結合本課教學內容,擬定測驗習題,根據學生們的答題情況,搜集具有針對性的微課內容,做到查漏補缺[2]。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時,通過對學生的測評發現,學生雖然可以掌握二次函數所描述的關系、二次函數的圖像及其三種表達方式等知識點,但對其具體應用卻掌握得不夠牢固。對此,我設計了相關的微課內容,對二次函數的幾個主要公式進行了更為深入的講解,并對其推導過程進行了詳細講解。因為學生只有了解了基本的知識原理后,才可以更好地應用。之后專門針對剎車距離與二次函數、最大利潤、最大面積及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的相關應用等知識點,設計專題性的交互式微課,讓學生對二次函數頂點公式的應用更為熟練,從而讓學生在反復的練習中更好地掌握這一知識內容。同時,通過交互式功能,學生可在第一時間得到學習成果的反饋,及時調整學習設計,提高學習效率。
三、利用微課突破難點
利用微課,可以將抽象化的知識點具象化,便于學生的理解。在微課教學中,只需點擊鼠標,就可以畫出各種各樣的圖形,隨即進行操作,平移、旋轉以及縮放時的變化情況,都會在屏幕上一一顯示出來。在教學"三角形的三個角平分線相交于一點"時,教師往往在黑板上畫圖進行演示,學生很難做到通透地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然而利用微課,在電腦上進行演示,畫出一個三角形后,利用菜單命令,可以立刻畫出三條角平分線,學生可以在觀察中發現三條角平分線總是可以相交于一點上,教師在將三角形的一個頂點拖動時,形狀會發生相應的變化[3],可以給學生帶來最直觀的感受,課堂教學效率將會大大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也會有所增強。
四、利用微課豐富形式
現代技術是微課發展的基礎,同時,多媒體也為微課的發展提供了更為有效的手段。由于學生在使用微課時是通過互聯網來實現的,教師并沒有直接面對面地對學生進行監督,因此學生很容易走神或者注意力不集中。這就需要教師在微課設計時綜合運用多種新媒體技術,能夠用圖表說明的內容,就盡量不用文字。在例題中,多增加與生活相關的圖片,以此拉近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例如在學習函數時,對于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學生很容易混淆,那么教師在教授完這兩個知識點之后,應該在微課中以圖表形式將這兩個函數的特點進行展示對比,讓學生一目了然,對所學知識有更為牢固的認識。在學習圖形的認識時,教師要在微課中多增加更有立體感、現實感的圖形或圖片,以彌補學生在課堂上對圖形認識不夠清楚的缺憾。與此同時,對于重點內容,教師還可以用不同顏色的字體或者動畫的形式進行強調,如重點文字的展示可以用跳動或者滾動的方式進行強調。例如,在學習因式分解的概念時,可將概念中的“幾個整式”“積”這些重點詞語用不同顏色進行標注,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些詞中,幫助他們準確理解概念[4]。
五、結語
綜上所述,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起到了一種輔助作用,可有效補充課堂教學。經實踐應用表明,微課具有較為突出的主題和明確指向,可極大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升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而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微課在國內的發展尚在起步階段,尤其是微課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究等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較薄弱,需要在教育一線的我們繼續摸索。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如何更好地將微課與課堂教學緊密聯系,更有效地提高微課教學效果仍然是廣大數學教師不斷探索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莊美容.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32(10):167-169.
[2]彭偉堅.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數學研究(下半月),2014(09):27-28.
[3]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4):10-12.
[4]胡鐵生.中小學微課建設與應用難點問題透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04):15-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