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區公共園藝活動空問構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城市住區內的公共園藝活動空間滿足了居民向往自然的訴求,也避免了自發形成種植地破壞公共景觀的尷尬,是值得推廣的公共活動空間類型。城市居住區公共園藝空間設計是在有限空間內同時滿足種植和活動的多方協調設計。將設計流程歸納為功能定位、場地條件、邊界擬定、功能組合和設計細化幾個步驟進行梳理,便于提升同類設計的操作效率,也為非設計專業人士提供必要營建指引。
關鍵詞:園藝活動空間;居住區景觀;社區農場
城市居民自發性戶外園藝活動日益增多,體現了居民的強烈訴求,但自發性和個人占有的園藝場地不具有統一性,凌亂無序的外在特征對居住小區的公共景觀效果有著直接的不利影響。隨著物業管理升級,自發性種植場地將會被逐漸清退,以公共為基礎的園藝空間,經過統一設計,后期由指定業主或物業維護,是解決自發種植尷尬,提升居住環境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調研和資料搜索,城市住區內公共園藝空間普遍面積小于1000m2,500m2以下也為常見,探討園藝活動場地的設計過程,能提高常見場地的實踐效率。
1基于園藝活動的功能定位
園藝空間現時常被稱作“開心農場”、“社區農場”,但事實上場地可種植的并不只有經濟作物,還有其他觀賞植物。在城市用地緊張的前提下,不能單純通過種植產出是否滿足居民生活所用來評估場地價值。與城市公共理念結合后,園藝空間的功能定位,由單純種植場地逐漸轉變為以園藝為媒介(garden-base),結合社區交往、休閑、教育、治愈甚至是商業功能,營造具有綠色理念的活動與交往空間。
2場地選擇
園藝活動場地選擇不能單純“見縫插針”,需要同時滿足種植和活動需求。
2.1滿足種植需求的場地條件
種植場地需要滿足的基礎條件有日照、給排水、通風、土壤深度等。一美國園藝種植場地推廣組織在網站中,建議用于蔬菜種植的場地保持6小時以上的太陽直射時間,有可靠的給排水和土壤。應盡量選取南向陽光充足,無積水用地。覆土深度參考屋頂種植花園種植槽泥土深度,多數為30~60cm,覆土應至少滿足以上需求。
2.2滿足舒適休閑的場地
種植需要大量直射陽光,但休閑停留卻偏好有遮陽通風的區域。通常情況下,園藝行為一般發生在早上10時前及下午4時后,可重點考慮該時間段內的場地活動條件,必要時采用景觀軟裝方式提升活動舒適度,也可以室內外結合,利用會所、架空層等場地安排活動。
3邊界擬定
3.1劃定場地范圍
場地面積偏小是城市住區空間的局限性所致,現代種植裝置利用垂直種植,能在50m2甚至更小的空間內,滿足一定產量的種植功能。相比之下活動場地的空間靈活性較低。所以,除了常規根據種植場地條件規劃空間范圍,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可優先根據休閑場地范圍和活動方式擬定場地范圍。
3.2邊界圍合
在公共空間中,絕對圍合的邊界易將場地孤立。園藝活動場地的使用者與其他兒童活動場地、健身場地、休閑場地高度重合。與小區中其他功能場地形成串聯關系,在邊界留出相通路徑或視線聯系,利于功能的互補,提高場地利用率。在開放流通的前提下,邊界的具體設計可以運用鋪裝的置換、高差、植物、格柵等方式處理。
4組合場地功能
園藝活動場地的功能配置、風格品質與大區設計相輔相成,場地功能的細化要基于大區功能考慮。有景觀設計師在其屋頂花園的設計中提出50%種菜、30%景觀、20%休閑服務的綜合功能配置理念。在實際操作中,也可以與已有休閑活動空間結合拓展。
4.1功能組成
公共園藝活動空間中的主要功能空間包括種植空間、休閑活動空間以及拓展空間3大類。種植空間是基礎,除種植場地本身,還包含輔助空間,如存放園藝用品的儲存空間、能夠沖洗、臨時放置處理物品的操作空間。休閑活動空間,優先服務分享活動和教育展示,多人參與的學習交流和戶外餐飲聚會是常見基于園藝發生的活動。拓展空間是基于園藝的其他拓展,靈活廣泛,例如兒童設施、雨水收集設施、戶外裝置與藝術品等,利于增加空間的活力和創意。
4.2功能組合方式
4.2.1場地內部功能組合。在場地內部,種植和休閑的組合方式有2種。一種是種植和休閑混合布置,無明顯分區,此類布置形式適合聚會活動為主體的場所,種植穿插在活動場地之間,種植面積減少,可結合垂直綠化增加種植量。另一種是更為常見的集中式分區布置,有較為明確的分區。集中布置能保證更大的種植面積,園藝種植主題更加突出。
4.2.2與其他功能空間的組合延伸。園藝活動空間的功能是可以向外延伸的。可以將戶外種植延伸到室內空間,形成獨特的室內景觀。也可以結合周邊功能場地完善活動需求。例如,與休閑平臺結合形成社區聚會空間,與兒童活動場地成為兒童自然教育場所,與會所結合拓展會所概念等。不同功能的結合是空間創新的重要途徑。
5設計細化
設計細化的目的是科學種植、舒適休閑,提升環境藝術品質,內容涉及種養、場地和戶外家具小品補充。
5.1科學規劃種植
5.1.1選擇多種種植模式。在統一場地內考慮種植不同種類的種植模式,除了符合不同類型植物的實際情況,還能增加種植景觀的豐富程度和趣味性。除了普通種植床,還有適合兒童和老人的容器種植、垂直綠化、攀藤植物架以及小型育苗溫室等可供選擇,可以在場地內合理安排、自由組合。
傳統用土直接起壟的種植床,土壤不穩定,容易弄臟周邊環境,也不利于土壤消殺調配處理。用板材圍合的種植床是常見的種植升級模式,與地面連通的情況下,種植床高度為20cm以上,其寬度以成人臂長為參考,建議單邊操作面進深不宜大于60cm,兒童專用種植區域可適當縮小。
盡管與地連通抬起的種植床利于保持水分,讓植物生長條件更加理想,但老年人使用較多或現代會所類的種植區,通常會選擇有一定高度的成品種植容器,達到美觀同時,避免種植過程過多彎腰深蹲的動作。成品容器品種繁多,材料有鋁板、防腐木、塑料等,一般帶有排水和一定的蓄水功能,但應注意溢出水流容易在平整地面留下污漬,宜盡快排走。
5.1.2完善管養保障。種植是需要持久管護的活動,除了提供水源方便澆水清洗,過程中還需要用到一系列的園林工具和園林產品,讓相關物品合理存放,方便提取使用,是提高種植便利性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成熟的滴灌系統能在日常提供水分補給,大大減少日常維護勞力,讓更多人能更多時間精力投入到種植的樂趣之中。
5.2提升戶外休閑舒適度
除了在場地選擇時選擇合適休閑的場地,重視無障礙設施等基本需求,還需要重視其他人性化細節,一方面是種植過程中的舒適和便捷,另一方面則是為戶外聚會停留提供舒適的環境。
5.2.1推敲場地鋪裝。在種植過程中,給排水、透氣性是重點之一。但同時也應該兼顧人們活動的需要,平整舒適,不能積水。為了保持土壤的透氣和水分控制,活動區域地面宜選擇透水而又方便活動的地面材料,常用的地面鋪裝有碎石、發酵樹皮鋪面和木夾板鋪面等,也可以通過多種材料組合,形成節奏,增加美感。在輪椅通過的部分,考慮無障礙通行,不宜設置臺階,專供老年人使用的園藝活動場地,輪椅活動的區域不宜設置碎石路面,避免影響輪椅使用。
5.2.2善用戶外產品。戶外條件受天氣、周邊環境影響較大,運用現代戶外休閑產品,可提高戶外停留時的舒適程度。主要考慮的產品運用類型主要包括冬季御寒、夏季遮陽降溫、防蚊防蟲防鼠。此外,還可以選擇合理的戶外家具品類,如桌椅、戶外烤箱、保溫箱等,契合活動場地的主題定位與設計風格,方便居民使用之余,提升整體空間品質。
5.3提升環境藝術品質
環境藝術品質是在整體設計和施工品質基礎上的提升,是藝術性趣味性方向的拓展,除了對應功能劃分中描述的拓展功能,也包括針對藝術和意境的營造。通過統一的設計語言、藝術家具小品搭配、場景營造等手段,與周邊景觀和居民生活需求呼應,帶動使用者情緒,用藝術語言激發空間的活力。
6總結
種植操作過程的人性化,活動場地的合理規劃是現代公共園藝空間的基本要求。其構建流程可歸納為功能定位、場地條件、邊界擬定、功能組合和設計細化幾個步驟。靈活處理場地和住區內其他功能空間的關系,重視拓展和藝術設計,是在基礎流程上進行創新的有效手段。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6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