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合理引導孩子順利度過“死亡敏感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個案分享
  求助者,獨生女,5歲10個月,幼兒園大班,參加幼兒園話劇表演《王二小》,飾演八路軍角色,王小二犧牲自己很難過。演出結束后,陸續出現一些表現:
  經常提到“死亡”“地獄”“天堂”“生病”等詞語。
  做噩夢,夢見“壞人”、夢見“壞人把自己殺了”。
  聽到輕柔的音樂感覺像哀樂。
  會說“我不想活了”“我死了算了”等話語。
  不舒服的時候也會說“讓壞人打死我算了”。
  其姥姥、媽媽很焦慮,不知如何應對,不能給孩子提供有效幫助,擔心孩子會越來越嚴重,帶其前來咨詢。
  第一次咨詢后,媽媽反饋孩子對“死亡”“地獄”“天堂”這些關注的少了,問的次數減少。提到“壞人”比較多。說過“我不想活了”“我死了算了”。
  第二次咨詢后,媽媽反饋孩子關于“死亡”“地獄”“生病”這些內容的問題基本不問了。不舒服的時候偶爾會說“讓壞人打死我算了”。媽媽說最近孩子被同學投票選為小組長,愿意當小組長。媽媽表示孩子在幼兒園回答問題沒信心。媽媽對于孩子提出死亡問題的焦慮降低,關注孩子的其他方面。
  第三次咨詢后,孩子的“死亡敏感度”逐漸降低,孩子的焦慮程度降低,開篇提到的一些異常表現消失,暫時順利度過。咨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后續還需要繼續加以合理引導,提升孩子的內在心理能量。
  死亡敏感期
  一般來說,孩子自3歲左右開始,特別是5、6歲的時候,便可能對“死亡”的概念發生興趣,但由于心理發展的階段不同,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對死亡所產生的體驗也是有所差別的。
  最初接觸死亡概念,往往只是作為新詞納入語言系統,不理解意思,有時也會使用這個詞,像吃飯穿衣一樣自然。但在5、6歲時死亡就可能已經成為一種非??膳碌氖虑?。如果無法得到父母或老師的正確引導,容易對死亡產生錯誤認知,進而產生負面情緒,影響一生。
  關于死亡的恐懼可能讓孩子們出現很多反常的行為:不停地追問父母關于死亡的問題;害怕和媽媽分開;擔心自己會死;擔心媽媽等重要親人會死;晚上做噩夢;怕黑等等。
  由于死亡對于成人來說就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面對孩子的這種追問和憂慮,家長可能會無所適從,但從心理學角度而言,這往往又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因為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在某個階段產生對死亡的疑問和恐懼,需要我們認真用心對待。
  家長如何合理引導孩子順利度過“死亡敏感期”呢?
  1在育兒過程中了解不同時期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
  家長應加強學習,提前儲備資源,了解不同時期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不同階段的敏感期以及每個敏感期孩子可能會出現的特點。當面對孩子問題時能積極、平靜地應對,而不是手足無措。個案中,孩子的媽媽、姥姥對于“死亡敏感期”不了解,面對孩子的追問,面對孩子對死亡的恐懼感,她們很不理解,她們自己也表現出恐慌、焦慮,不能合理引導孩子。
  2以尊重的心態去談,直接面對不回避。
  “尊重”是和孩子談死亡的重要前提。要尊重死亡的現實性和生命的有限性,尊重孩子對死亡的好奇心和對死亡的理解程度,尊重孩子在面對死亡時候的種種反應。當孩子喜歡談論死亡的時候,千萬不要把這個話題當成諱莫如深的事情來對待,更不要一味禁止孩子談論這個話題,否則,來自家長的消極情感反應會讓孩子嗅到可怕的氣息。
  個案中,尤其是孩子的姥姥當聽孩子問到“死亡”相關的話題時,會表現出生氣,會把孩子推開,會批評孩子不該想這些問題,姥姥不能理解孩子的好奇心及害怕的反應。家長越回避孩子越會關注,加劇了孩子的異常反應。
  3家長認真傾聽,不做評判,理解孩子,從而判斷孩子究竟想知道什么。
  當孩子問到死亡問題時,家長不要驚慌,一定穩住,告訴自己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不要認為孩子目前不應該思考這個問題,不要阻礙孩子探索,要嘗試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只要滿足了孩子想知道的那一點就可以結束談話。判斷時可用反問的方法,如“你說呢?”“你認為人死了去哪里呢?”“你認為天堂什么樣呢?”這么做,有大部分的孩子就會很滿意了。
  4了解恐懼死亡背后隱藏的需要
  有些孩子關心這個問題是出于對自己安全的需要,家長千萬不要拿死亡來嚇唬孩子,不要讓他們對死亡產生過度恐懼感;有些孩子是出于對家人的依戀,家長平時要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而不是把孩子完全交給老人照看;有些孩子是出于對自己不良情緒的表達,我們要關注孩子情緒行為的變化。個案中孩子說“讓壞人打死我算了”,其實是自己遇到了困難,很傷心,很著急,這時家長要讀懂并幫助孩子表達他的情緒,給予心理支持,一起去面對解決問題,幫助孩子提升心理能量。
  5挑選適當的時機
  陪孩子養一株植物、花草或是小動物如小金魚、小烏龜、小雞等,一起經歷生命的豐富多彩。當孩子的寵物死去,親人、朋友離世,新聞中天災人禍的傷亡情況,甚至是身邊花草樹木的凋零……這些都是跟孩子探討死亡的最好機會。家長需要注意,孩子沒正面問到死亡時,盡量不主動向孩子解釋死亡問題。孩子成熟度有異,避免使孩子受到不必要的驚嚇。如果問到了,就要正面回答,簡單明了,避免用含糊其辭的語言搪塞這個問題。如“死亡就是睡著了,再也不會醒來了”,孩子可能因此產生對睡眠的恐懼,擔心自己睡著以后再也不會醒來。
  6嘗試引導孩子表達悲傷害怕等情緒。
  如“小金魚死了,我很傷心”“小烏龜死了,我很想它,心里特別不舒服,很難過!”情緒被表達釋放出來,孩子對于死亡的恐懼會逐漸降低。
  7借助繪本、繪畫、涂鴉、游戲等途徑,幫助孩子理解死亡。
  死亡是正常的生命輪回,如果能進一步經由這個話題啟動對孩子的生命教育,則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教育智慧,這就需要父母本人樹立對死亡的健康認識,而且能讓孩子明白死亡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是一個值得尊重的結果。很多相關的生命教育繪本可以幫助父母實現這個教育功能,可以幫助孩子升華對死亡的認知,進而樹立一種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和熱愛生命的意識。繪本推薦,如《我永遠愛你》《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爺爺變成了幽靈》《獾的禮物》等等。
  衷心希望家長朋友們能用心陪伴孩子度過每一個成長關鍵期,給孩子的生命注入源源不斷的能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307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