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讓郴州林業步入“智慧時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郴州古稱林邑,意為林中之城,全市林業用地面積138.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7.87%。2014年,郴州市在全省率先啟動了“智慧林業”平臺建設,大膽開啟了“互聯網+”的林業信息化探索之路。如今,5個年頭過去了,郴州市林業局局長廖滿珠高興地說,“智慧林業”使郴州林業管理實現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7”系統打造林業“智慧芯”
智慧林業是指充分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感知化、物聯化、智能化的手段,形成林業立體感知、管理協同高效、生態價值凸顯、服務內外一體的林業發展新模式。
提起郴州的“智慧林業”平臺,廖滿珠局長滿臉自豪的跟記者介紹起了平臺的“2+7”系統?!斑@里的‘2’是智慧林業軟件平臺和森林防火視頻監控預警及指揮調度系統,“7”指系統的功能模塊,主要包括資源林政管理、營造林管理、古樹名木管理、病蟲害防治決策、森林防火預警、森林防火指揮調度、GPS護林員管理7個模塊。正是這2+7的系統讓郴州的林業工作步入了信息化的快車道?!?
自2014年啟動,至2016年初步建成,郴州市“智慧林業”建設共投入1500萬元,構建了郴州全域高分辨率0.5米的航空影像數據和高精度DEM的三維空間數據庫、統一標準的林業資源數據庫,實現了二三維業務應用、森林防火視頻監控及指揮調度、護林員手機定位管理等功能。
郴州市林業局總工程師李群偉介紹說,這個系統的“智慧”還體現在各模塊之間可以相互訪問數據資源,實現資源共享。例如,營造林管理系統可以調用資源林政數據,為采伐和火燒跡地更新設計提供數據支撐;資源林政在林地審批時可以調用營造林和古樹名木數據,判斷征占用林地中是否有重點造林工程、重點保護古樹名木及禁止開發區等,并在規劃設計時作適當調整。
此外,該系統通過每年對基礎數據的更新可完全掌握全市林業的發展態勢,有效管理林業資源,實時監測林業資源動態變化,為各級政府決策和林業生產經營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大數據”整合信息資源
“輕點鼠標,任意一顆古樹的生長位置、樹齡、保護等級、照片等基本信息便自動跳出。古樹名木管理系統的運用,使我們對每棵古樹的情況了如指掌,使古樹名木管理工作邁上了新臺階?!碧崞鸸艠涿炯{入“智慧林業”管理平臺,市林業局綠化辦負責人李大偉贊不絕口。
如今,郴州市“智慧林業”平臺已經納入了3.2萬余株古樹名木的數據。在“智慧林業”軟件平臺大數據的支撐下,不僅能掌握全市古樹名木的分布情況,還能通過系統的數據分析,得知古樹的生長情況,進而開展有針對性的保護。
近日,記者在桂陽縣樟市鎮梅塘村看到,去冬今春新種下的133公頃的油茶林吮吸著雨水,長勢正旺。這是郴州市充分利用“智慧林業”平臺開展營造林管理,推動“大數據”與營造林深度融合的一個縮影。
針對在推進營造林信息化過程中面臨的諸多壓力與挑戰,郴州市在“十二五”森林資源調查數據基礎上,建立了全市林業基礎數據庫,進一步掌握了森林資源基礎數據,摸清宜林地、可造林地等情況,精確掌握了國省干線沿線等急需造林綠化的區域及面積,解決“在哪里造”的問題。近年來,郴州市共完成通道沿線“裸露山地”綠化3800公頃,實現了全市國省干線沿線可視第一層山脊范圍內全面綠化。
此外,郴州每年將各級檢查驗收數據錄入系統,落實到山頭地塊,準確掌握全市造林質量情況,并及時更新營造林數據,使年度撫育管護、補植補造計劃任務的安排更科學合理。近3年來,郴州市完成營造林7.33萬公頃,面積核實率、質量合格率均超過95%。
郴州市“智慧林業”軟件平臺是以三維影像圖為基礎,基于3S技術(RS、GIS、GPS)實現林業數據信息化管理的平臺。通過平臺的大數據整合信息資源,打破了傳統落后信息孤島的局面,為林業資源共享開辟一條新路。
“互聯網+”實現林業管護無死角
3月12日,汝城縣暖水鎮護林員朱訓良在巡邏中發現有人在野外用火,在制止過程中對方不予理睬,朱訓良隨即通過手機定位終端發出報警,指揮中心接到報警后及時通知鄉鎮到場制止并對用火人員進行批評教育。
這起火情的迅速處置,得益于郴州“智慧林業”平臺中的護林員GPS定位調度平臺。有了這一管理模塊的助力,縣級林業局可以直接查看護林員巡護一線上傳的文字、圖片、語音等報警信息,掌握實時林區動態。還可通過系統的全三維電子沙盤,將衛星熱點、視頻監控報警等火情信息發送至護林員手機,真正做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標.
截至目前,郴州市配置GPS定位手機的護林員達2400余人,覆蓋全市11個縣市區。通過GPS定位,提高了護林巡查能力,解決了護林員到崗不到位、聯絡不通暢、不及時及調度不科學不合理的問題,為科學地森林管護工作提供條件,更好地實現了“科技防火”。
近日,記者在郴州市林業局森林防火指揮中心看到,由12塊小顯示屏組成的電子屏上,滾動顯示著裝有高清前端監控探頭的有林地區的監控畫面。工作人員則坐在監控屏幕前,實時巡視著全市有林地區。
“現在大屏幕上顯示的是各路高清監控巡航并傳回的實時畫面,每個監控探頭都可以進行360°全景拍攝,監控距離可達2至5公里。一旦監控監測到野外火情,林火識別系統便能自動進行聲光報警。自系統啟動以來,全市野外用火行為減少了80%以上呢!”市林業局科技推廣中心主任何煊介紹。
除了線上平臺建設外,郴州市還在線下建成視頻監控71套,重點分布在高鐵高速沿線及自然保護區,一旦視頻監控發現火情會自動進行聲光報警,實現了網格化、智能化視頻監控預警。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3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