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語文教學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中華民族當中,傳統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民族的靈魂所在,和各族人民都是緊密相連的。因此,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也應發揮在此方面的優勢,致力于中華傳統文化的滲透等,更好地展現學科的人文性,使得學生的文化意識和綜合素質得到增強?;诖耍疚膶⒁源藶樵掝},對傳統文化的滲透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的展開發揮出借鑒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 中華傳統文化 滲透研究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是一種將道德文化作為本體,將道、儒等思想作為主體的多元化文化體系,其中包含著多方面的內容,如節日習俗、建筑、漢服等,民族特色是非常鮮明的。因此,小學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也可以致力于傳統文化的滲透,以在拓展教學資源的同時,增強教學的影響力、感染力等,使得學生得到更多。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意義
  傳統文化是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結晶,文化氣息是非常濃郁、獨特的。而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巧妙地借助這一時機實現對傳統文化的滲透,不僅能有助于傳統文化的弘揚,對于學生本身文化意識、文化能力的提升也有著較大的效用,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等,將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展現出來。
  因此,在教學實踐中,身為一名小學教師,一定要抓住好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等時機,來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以此來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等,使得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將學科價值更好地展現出來。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對策
 ?。ㄒ唬┙柚畔⒓夹g,滲透傳統文化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逐步發展,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整合已經成為一個必然趨勢,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引入,可以大大的增強課堂的感染力、為學生營造一種情感氛圍,更加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等,是教師在教學中非常好的選擇之一。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來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使得最終的滲透效果達到預期[1]。
  例如,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非常多的歷史遺跡,比如蘇州園林、趙州橋、長城等等,這些文化遺跡往往都蘊含著非常豐厚的文化內涵。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就可以運用好信息技術所具有的多種功能,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相應的圖片、視頻等,實現圖文并茂,使得學生在觀賞的同時深深地感受到我國的傳統文化,增強其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
 ?。ǘ┱J真鉆研教材,滲透傳統文化
  在語文教材當中,所有的文章都是創編者精挑細選出來的,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都是意境悠遠、語言優美的。比如,在文章中蘊含著一些禮儀道德方面的,也蘊含著關愛他人方面的,時時刻刻都蘊含著人性美和自然美。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深入到文章的鉆研當中,將這些文化因素挖掘出來,在此基礎上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達到理想中的滲透效果。
  例如,在講解《孔子拜師》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挖掘出其中的禮儀文化,以此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等,將學科的人文性展現出來。比如,在課前,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收集一些有關于古人拜師的相關資料,教師也可以在此基礎上引入一些相關的內容,比如《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將這些文章中所蘊含的仁義道德更好地展現出來,使得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等,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滲透。
  (三)引領學生感受,滲透傳統文化
  在民族文化當中,語言是非常鮮明的象征,語言文化是氣韻生動、意義深遠、形象豐贍的,這也是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所要挖掘出的因素[2]。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也應充分地展現出自身的引導作用,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更好地品味語言美、語言當中蘊含的真善美等,促使學生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建[3]。
  例如,“人”這個字是需要一撇一捺才能站立起來的;“信”這個字左邊是人、右邊是言,說明人應該講誠信。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得學生深刻的感知到我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其在學習的同時也學會做人,使其逐漸的形成持之以恒、一絲不茍的良好習慣等,使其本身得到更好的進步和發展。另外,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抓住一些課文內容,來實現傳統文化的滲透,比如《岳陽樓記》、《詹天佑》、《晏子使楚》等,其中都表現出了非常鮮明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這也是教師在進行文化滲透中的主要內容,急需教師的有效挖掘。
  (四)開展誦讀活動,滲透傳統文化
  在滲透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如果只是停滯在理論形式上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借助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才能真正的實現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將傳統文化的滲透價值展現出來。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也應發揮好自身的組織效用,開展好相關的誦讀活動,促使學生文化意識得到真正的形成。
  例如,教師可以聯合學校,在學校范圍內大力的開展“誦讀經典、傳承文化”的活動,讓學生誦讀一些《論語》、《三字經》、《弟子規》等經典,使得學生懂得如何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等,使得學生累積更多的傳統文化,使其終身受益。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生的年齡是非常小的,其的思想觀念、道德素養還尚未形成,在此階段對其有效地實施好教育和引導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通過語文教學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結合,不僅能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文化底蘊,也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達到一舉數得的效果。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一定要加強自身的重視程度,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授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李立,周金梅.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特色課程構建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05):131.
  [2]趙常姝.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9(06):117-120.
  [3]劉建麗.小學語文高年級“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9(05):147-15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01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