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保護區綠地養護管理實踐與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生態保護的要求和大力推進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當下,合理規劃和配置城市綠地,突出城市規劃對于引導資源節約的前瞻性、戰略性和權威性作用,對于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緊迫而現實的意義。
關鍵詞:園林綠地;資源節約
城市綠地作為依附于土地資源、山水資源的一種基礎設施形態,同時,又是植物資源和建筑資源的具體承載者,其規劃建設直接關系到城市資源綜合利用的質量和效率。
1殷墟保護區綠地建設狀況
安陽市人民政府提出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后,于2001年冬季開始,在殷墟保護區范圍內市級有關部門開展了大面積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建成殷墟保護區綠地41.5萬m2,其中由安陽市游園管理站管理的B、C、D區域分別位于殷墟路道路綠地的東西兩側后置一些的位置,距離道路稍遠,是綠色道路景觀的屏障,面積為27.55萬m2,設計人員在尊重殷墟保護區相關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尊重場地位置的特殊性,賦予該地段綠地多重屬性,將這2個區域定位為景觀苗圃用地,兼有苗圃綠地和城市公共綠地的雙重功能,具有一定的城市景觀要求和植物生態景觀要求的園林圃地。
建成后的殷墟景觀苗圃,道路婉轉流暢,一改生產圃地道路棋盤式布局的平直模式,景因路轉,綠隨路變,可游可賞性強;植物層次由低到高,可觀賞視距延長,注重喬灌草結合,常青植物與落葉植物結合,色木與綠色背景結合,增強了視覺效果和生態景觀效果;道路面材設計為簡單的卵石,滿足了保護區景觀和游人健身的需要。
2殷墟保護區綠地建設對后期養護管理的作用和啟示
2.1鄉土植物的使用
鄉土物種不但最適宜于在當地生長,且管理和維護成本最少。段墟保護區綠地中應用了楸樹、銀杏、欒樹、合歡、日本櫻花、紫玉蘭、砂地柏、紅葉李、蜀檜、迎春、木槿、丁香、紫薇等20多種喬灌木,選用苗木規格為喬木品種胸徑3~4cm,花灌木地徑2~3cm。這些品種有的是本土樹種,有的是適宜的外來樹種,但都是不用加以特殊維護的樹種,且少灌溉或免灌溉植物。
該區綠地還大力應用節水型地被植物,如麥冬、花葉蔓長春花、黑心菊、金雞菊、天人菊等覆蓋力強、繁殖容易、養護管理粗放、適應力強的宿根、花卉類植物,在城市水源日益緊張的今天,這些植物代替了長期以來城市園林綠地覆蓋植物單一的草坪,充分發揮綠地調節城市水文循環的功能,提高綠地對水分吸收、儲蓄和滲透功能,減少地表徑流,以補充城市地下水。
2.2增加栽植數量密度提高綠量
在有限的土地上增加植物的栽植數量和栽植密度,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土地資源,提高綠量。
段墟保護區綠地中應用密植的喬灌木4萬余株,至今苗木規格已普遍達到喬木品種胸徑10cm以上,花灌木地徑6~8cm以上。在十幾年的生長過程中,殷墟景觀苗圃不斷抽稀,為城市綠化提供了大量的優質成品苗木。鑒于此,筆者認為在園林建設的開始階段,可以將規格小的苗木采取近期合理密植建成生態景觀型苗圃,在生長期間不斷進行人工抽稀的手法,不僅解決了眼前的景觀問題,同時還解決了綠量問題,也為慢長樹木創造了一個好的生境。在城市植物造景中,大多數樹木的生長體積、生長率都低于同等條件下自然界中的樹木,植物群植其在綠量上的景觀累加效應,同種個體的相互協作效應及環境效益都大于單株及零星種植的方式。從自然界植物個體發育來看,大多數以群體的方式生存,植物要形成一定的規模,其個體才能穩定地生存,單株的種類常因環境的競爭而淘汰。因此,進行合理密植是提高綠量,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資源的手段之一。密植后的植物群落要解決好以下問題:在設計時要明確標明永久定位的景觀樹和暫時性填充樹種,為建成后的調整工作提供方便和方向,也為保持景觀的完整創造條件;種植后的若干年,要不失時機地把過密的群落植物進行人工抽稀,以免植物之間相互干擾,影響植物生長,而造成不良景觀效果。
2.3豐富植物層次穩定植物群落
綠地是有生命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綠地的景觀功能主要體現在園林綠化與城市的協調程度,以喬木為主,喬、灌、草結合組成的多層結構、多功能的植物群落,用豐富的色彩和季相變化與城市建筑一起構建城市景觀。
殷墟保護區綠地通過喬灌草合理配置,形成較穩定的植物群落,不僅對周圍環境有降溫、降濕、抗風防風、形成城市“綠肺”等生態調節作用,而且利用植物群落的自然生態系統的營養關系,通過發揮生物之間的制約作用,形成病蟲害生態調控機制,以生物防治代替化學防治,減少環境污染,維持生態平衡。
2.4減少硬化鋪裝降低建設成本
在殷墟景觀苗圃的規劃設計中,堅持減少地上及地下的人工構筑物,以避免人造景觀對保護區環境的不良影響為原則,因此,沒有工程式的豪華的硬化鋪裝,道路面材設計為簡單補素的卵石,在滿足保護區景觀和游人健身需要的同時,大大降低了工程建設成本。
筆者認為園林綠地的建設要以植物為主體,以不影響植物的旺盛生長為出發點,將綠地內硬質地坪的鋪裝從水分循環、樹木地下部分的通氣性等自然生態過程的需要進行建設和調整,在處于半干早地區的城市,還可適當讓綠地低于硬質地坪,以利于吸儲降雨。
2.5降低維護成本節約管理資金
該區綠地以植物造景為主,選用鄉土樹種為主建造植物群落,既打破了傳統意義上園林苗圃的固有格局,又在城市有限拆遷出的寶貴土地資源上,沒有僅從裝飾植物圖案和植物造型而局限于視覺的唯美欣賞上考慮,因而大大降低了修剪、灌溉、病蟲害防治等維護方面的投入量,充分利用節約了管理資金,對有限的資金和資源,發揮多重的綠地功能,也正是節約型園林建設的目的所在。
2.6綠地設計更加維護生物多樣性
殷墟景觀苗圃因受場地特殊性的限制,沒有通過景觀格局設計過多考慮保護生物多樣性,但保護生物多樣性是景觀生態規劃的一個最重要方面。
自然系統包容了豐富多樣的生物。多樣性維持了生態系統的健康和高效,因此多樣性是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基礎。與自然相合作的城市綠地設計應尊重和維護其豐富多樣性,生態設計的最深層的含意就是為生物多樣性而設計。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維護鄉土生物與生境的多樣性。自然保護區、風景區、城市綠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最后堡壘。曾一度被觀賞花木和栽培園藝品種和唯美價值標準主導的城市園林綠地應將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最重要的設計指標。
3結語
殷墟保護區綠地處于城市重要位置,既是各方游客前來參觀國家5A級旅游景區——段墟宮殿宗廟遺址的必經之路,也是附近居民游玩健身的最佳去處。作為該處綠地的管理者,傳承設計理念,維護好已初具規模的園內喬灌木植物,逐年彌補林下地被植物缺少的不足,把殷墟保護區綠地管理成具有良好生態環境和地域植物特色的城市之肺。
?。ㄘ熑尉庉嫃堉ィ?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2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