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松育苗造林技術要點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落葉松作為落葉喬木的一種,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及實用性,是東北、華北地區的常用造林樹種之一。從技術探究角度出發,分別分析研究落葉松的育苗技術和造林技術的要點,希望能夠為理論研究推波助瀾,為落葉松的育苗造林應用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落葉松;育苗;造林;技術分析
落葉松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地區,它枝繁葉茂、樹干筆直、生長速度快、木材堅韌,是造林、用材的常用樹種。落葉松育苗造林技術的應用,為大范圍培育、種植落葉松奠定了基礎。應當在全面了解技術要點的基礎上,結合所處區域的自然環境,結合落葉松本身的特點,充分發揮落葉松的優勢。
1落葉松育苗技術要點
1.1落葉松的種子處理技術
落葉松的種子包在球果當中,種子呈灰色斜卵圓形,種子的篩選、晾曬、浸泡等處理工作的科學有效性對種子萌芽及幼苗均有直接的影響。合理的種子處理工作能夠提升落葉松苗期的抗病蟲害能力。通常情況下,通過使用低濃度高錳酸鉀浸泡的方式來進行消毒,高錳酸鉀和水的比例為1:200左右,通常浸泡的時間約為3h即可,不可浸泡過久,以免高錳酸鉀對種子萌芽產生消極影響;但也不宜提前取出種子,以免達不到預期的消毒效果。在種子經過消毒之后,即可使用溫水對其進行浸泡催芽,水溫應保持在40℃,浸泡時間在24~36h之間。在此期間,可以同步進行挖坑作業,選擇背風向陽、溫度較高的位置并進行標記,發芽坑下挖0.5m左右即可。發芽坑挖好之后,將浸泡的種子放入坑內,并使用塑料膜密封處理發芽坑,結合當前的氣候條件為種子提供溫度、濕度穩定合理的環境。此后,應以天為周期翻動種子,觀察種子是否裂口,若1/3的種子裂口,即可進行播種。
1.2落葉松的整地技術
為了給落葉松提供適宜的土壤環境,應當對預種植的區域進行整地處理。應調查研究當前的土質環境,結合落葉松所需的營養物質、土層厚度、硬度等對土地進行處理。實際上,一些地區的土壤環境無法滿足落葉松的要求,不適合種植落葉松,整地是建立在落葉松能夠在該區域的自然條件及自然環境下生存的基礎上。將落葉松種植在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營養豐富、土質疏松、偏酸性的沙壤中,能夠給落葉松一個較佳的成長環境,有助于落葉松的健康快速成長。翻地作業應提前于種植1年進行,通常情況下,翻地的深度在30~40cm,翻地的同時應施肥土地,肥料的投放量約在750kg/667m2,在工作實踐中應結合土壤、土質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調整。在播種作業展開之前,應進行硫酸亞鐵溶液的調配和噴灑,以提升土壤酸度,創設適宜落葉松生長的土質環境。對于東北和華北地區而言,冬季較為寒冷會將土凍住,不宜進行以上作業。能夠使落葉松發芽的溫度約在9~14℃之間,應選擇適宜的時間段進行播種作業。在種植時,可以提前將種子和細沙按照l:3的比例混合,并使用覆蓋細沙土及草簾的方式來保持溫度,以提高幼苗的出芽率。在半數左右的幼苗出芽之后,即可選擇早上或晚上將覆蓋的草簾掀掉,并對苗床進行適量澆水,保持土壤的溫度和濕度。
1.3落葉松的苗期管理技術
在種子發芽之后,育苗期間的管理內容主要包括對苗床溫度、濕度、光照等方面的控制,在幼苗出土發芽之前,應當及時補充水分,著力避免苗床干裂。應注意的是,一次性補水量不宜過多,可以增加澆水次數,減少澆水量,或使用滴灌等技術手段進行輔助。在幼苗出土之后,可以適當減少澆水的次數,結合落葉松幼苗所需增加澆水量。此外,幼苗不宜被陽光直射太久,避免幼苗由于曝曬受傷或死亡??梢允褂么钤O遮光棚的方式,在苗床的上方位置阻斷一部分光照,使透光度保持在60%左右,主動創造適宜幼苗生長的光照條件。應注意的是,不少東北及華北地區的春季溫度并不穩定,且春季氣溫較低,應對幼苗進行合理的保溫處理,結合實際的氣候條件,制定出降溫的應急處理方案,避免幼苗受凍,阻斷其健康成長。在部分幼苗已經長出5片以上的針葉之后,應查看及分析幼苗整體的生長情況,在成長情況不均衡時,應進行間苗處理。間苗時,要控制幼苗的株距,將密度保持在700株/m2,并對病、弱、殘苗進行處理,保留長勢較佳的健康苗,為每棵幼苗都預留好足夠的生長發育空間。在幼苗成長一段時間之后,應當結合其長勢進行二次間苗,將密度保持在600株/m2左右。間苗的同時進行除草,盡量使用人工除草的方式,將落葉松幼苗之外的所有植物除去,減少落葉松的競爭壓力,避免其他植物搶占生存空間及土壤養分。在幼苗狀態基本穩定之后,可以結合土壤的透氣性及透水性進行適當的松土處理,應小心作業,以免對幼苗的根系產生傷害,影響幼苗的后續生長,使幼苗生長在溫暖、濕潤、松軟、營養豐富的土質環境當中。
2落葉松育苗造林具體方法
2.1選地及整地的工作
在進行育苗技術的應用時,應結合育苗區域的實際情況,對技術手段進行轉化和使用。選地和整地是育苗造林的基礎部分,只有建立在科學的選地和整地的基礎上,落葉松幼苗才有大批量健康成長的可能。落葉松長成后,具有高大、堅韌且枝繁葉茂的特點,但其種子的個頭較小,在前期種植時需要和細沙進行混合,而且幼苗成長初期較為脆弱,容易受外界的環境影響,對于生長環境的溫度、濕度、光照等具有一定的要求。總的來說,選地應根據土質、氣候、交通和排水等因素來進行判別,擇優選址。在確定選址后,即可進行整地,提前整地為種植預留時間,保障土壤能夠得到全面精細化的處理,能夠滿足苗木所需的透水度、透氣度及酸堿度。
2.2種子處理和播種工作
種子處理和播種工作是保障落葉松質量的關鍵時期,本階段主要的技術要點為種子消毒和催芽工作。其中消毒作業應當注意的是高錳酸鉀溶液的調配,由于落葉松種子消毒所需的溶液濃度相對較低,應當進行合理的控制,在消毒作業完成之后,應當沖洗掉遺留在種子上的溶液,并將干凈的種子進行溫水浸泡。在進行種子量的控制時,應當結合發芽的概率進行種子量的選擇,發芽率在40%~50%,種子量應保持在6kg,發芽率高于50%,需要結合發芽情況相應地減少種子量。播種完成之后,應當對幼苗及苗床進行保溫處理。
2.3苗期管理和造林
苗期的管理和造林工作的技術要點主要包括澆水、施肥、除草、抗病等。苗床應始終保持濕潤、溫暖的狀態,利用合理的溫度進行催芽,后期的追肥作業應在苗木的成長期進行,可以使用尿糞類肥料也可使用氮磷肥,應根據苗木的實際表現及土壤的營養狀態選擇適宜的肥料,為落葉松的健康茁壯成長奠定良性基礎。在造林階段,應當結合幼苗的生長情況進行移植,確保苗木的根系不會在移植、運輸的過程中受到傷害。起苗的時間以春季為宜,在苗木落葉之后進行,應保障土壤的濕潤度,將株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圍內。
3結語
落葉松在前期的育苗階段需要進行大量的投入,通過技術的透徹掌握及靈活應用保障落葉松質量。在進行造林和育苗的過程當中,應當把握好技術要點,結合種植地區的實際情況,為幼苗創設適宜的生存環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3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