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茶樹栽培與茶園管理技術發展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茶樹屬亞熱帶常綠作物,是一種耐蔭植物,茶樹栽培中,傳統的茶園栽培模式結構生態系統較簡單,制約了茶樹的生長與茶品質的提升,改變簡單茶園的生態環境條件,利用生物配置優勢,尋找有利的茶園生態環境的栽培模式,是茶葉生產關注的問題。研究了茶樹栽培與茶園管理技術,為提升茶樹栽培質量,提高茶葉品質,促進茶園管理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茶樹栽培;茶園管理
  茶樹屬山茶科,多伴生于我國亞熱帶常綠闊葉雨林中,處于森林冠層下層。茶樹逐漸形成了耐陰、好濕的生態特性,隨著我國茶葉需求量增加,茶園栽培模式逐漸規?;l展,使茶葉生產進入專業化運作模式。我國植茶地區茶園多建于丘陵,以茶園栽培模式為主。傳統的茶園栽培模式結構生態系統較簡單,近年來,在自然環境破壞,水土流失惡劣生態環境條件下,茶園受冷熱環境及病蟲害影響,制約了茶樹的生長與茶葉品質的提升。加強茶樹栽培與茶園管理技術的研究對提升茶樹栽培質量,提高茶葉品質,促進茶葉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復合型茶園栽培模式簡介
  茶樹是傳統的經濟樹種與飲料作物,茶葉在我國農業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茶葉在我國各產茶省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茶葉及相關產業產生的GDP是植茶地區農村經濟與農民收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持續推動茶葉產品質量的提升,促進地區經濟效益發展,必須改變現有的茶園栽培模式。
  茶葉品質與產地生態環境密切相關,世界各產茶國將改善茶葉產地生態環境,作為提高茶葉品質的重要措施。改善茶園生態環境,成為農業科技人員面臨的重要課題。
  目前發達國家不斷提高進口農產品的衛生質量標準,歐盟對茶葉中農藥殘留量實施更嚴格的標準。為此,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尋求適合茶樹生長,在茶葉生長中不易污染的栽培模式,開發綠色食品茶,實現與國際接軌。
  復合生態茶園是具有與生態環境適應的多元生物的人工組合茶園,按各種種群生理學要求,形成一定格局,達到互補作用的群落。復合茶園生態系統受多元生物的影響,與一般茶園在光照、熱量、水分等方面不同。復合生態茶園符合茶樹與共生植物生態要求。影響復合茶園的主要因素有光照強度、氣溫及地位的穩定度、土壤水分含量等。
  塑料大棚茶園采用塑料膜覆蓋保護茶樹冬季不受凍害,江南茶區使用較多,茶園用竹木或鋼管搭成拱形棚架,用透明無色塑料薄膜覆蓋拱棚。利用此法較露地越冬茶樹,提高經濟效益1.5倍以上。
  2茶樹生長影響因素
  2.1氣候條件
  陽光是茶樹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能量來源,茶樹光合作用強度取決于光照強度與光質,CO2與溫度滿足需求時,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度較光照時間更大,其影響周圍環境的溫度與空氣濕度。太陽輻射強度決定光照強度,光照強度受太陽輻射的影響具有明顯的變化規律。
  茶樹是C3植物,光照達到飽和點前,茶樹光合強度與光照成正比,超過光照飽和點,凈光合速率下降。茶葉中碳素與氮素合成受阻,不利于茶樹生長。不同茶園模式下光照強度不足。5月份,光照強度為純茶園>松茶間作模式>塑料大棚模式。8月份,光照強度為純茶園>塑料大棚模式>松茶間作模式。
  地球主要能量源于太陽輻射,大氣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增溫,不同土地覆被類型下空氣溫度具有日變化。不同模式的茶園對太陽輻射有不同的影響。空氣溫度垂直變化中,純茶園模式氣溫日變化較大。
  溫度是茶樹生命活動的基本條件??諝鉁囟戎萍s茶樹生長發育速度。與茶葉采摘期及成茶品質有密切關系。8月份茶園日均氣溫與最值氣溫高于5月份與10月份。氣溫最高值差異表現明顯。純茶園日均氣溫較高。
  各模式茶園相對濕度日變化與空氣溫度日變化相反,中午前后相對濕度較小,林籬茶園變化差異最明顯。說明遮蔭喬木與設施大棚對茶園空氣有明顯的增濕作用。各模式茶園相對濕度在5月與10月中,林籬茶園>松茶間作模式>塑料大棚模式茶園。8月為林籬茶園>塑料大棚模式>松茶間作模式
  2.2土壤條件
  良好的土壤理化形狀能提供植物根系所需養分,在地上部分的生長發育的物質代謝過程中反映出土壤理化特性。茶園土壤理性狀況直接影響茶樹根系生長發育,形成良好的土壤物理性狀能穩定土壤水,氣關系,有利于促進茶樹生長。
  水是茶樹體的最大組成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反應物,氫離子與氧氣是茶樹有機物的重要組分,茶樹體內無機物與有機物運輸必須通過水分運轉,根系對礦物質營養的吸收在水溶液中進行。水分直接影響茶樹的生長與茶葉品質,土壤含水量高于茶樹,茶葉產量必定提高。
  林籬模式茶園與大棚模式茶園土壤含水量基本一致,說明塑料大棚茶園與林籬茶園有較強的持水能力。土壤容重指單位體積內原狀土壤干土質量,容重數值可作為土壤的肥力指標,土壤的容重小,有利于土壤的氣體交換與滲透性的提高,說明土壤結構孔隙多。
  純茶園模式土壤容重值最高,純茶園上層土壤受農事操作活動耕作影響,下層土壤受耕畜與犁壓力,土層堅實嗍。塑料大棚模式茶園土壤容重值較小。林茶復合模式茶園因有植被枯枝落葉及根系對土壤影響,減小了土壤上下層差異。
  3加強茶園種植管理的措施
  建立復合式生態茶園系統,有利于農民經濟收入,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合理的生態茶園模式能充分利用有限土地的光熱水氣等自然資源,實現效益最大化。茶園配置樹種選擇應因地制宜,選樹種應選與茶樹共生互利,病蟲害較少,有一定經濟效益的優良樹種。生態茶園的禽畜,應選擇不會危害茶樹生長,體型較小的品種。注意吸引有益的鳥類及昆蟲,其中的沼氣可凈化廢物,將沼渣為茶園施肥,促進茶園高產。
  生態茶園的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以生態茶園模式為理論依據,充分利用地方植物群落分布狀況。因地制宜綜合治理山園林水,有利于茶園生產管理與機械化作業。
  茶園立地條件必須符合無公害要求,茶園與大田作物應有1km以上的隔離帶,在土地開墾中,要注意保護改善茶園生態環境,改善土壤條件。建立高產優質的生態茶園,注重茶樹品種的選擇,加強培育技術管理等工作。茶樹移栽時,應選擇春秋季進行。施用以經無害化處理的農家肥??赏ㄟ^養殖禽畜培育肥力。移栽后應注意對茶樹的精心培育,防旱防凍。生態茶園管理中,應選擇土壤質地疏松,透氣性良好,有效土層在50mm以上的土壤條件,茶園內直射光比例要小。茶樹葉溫度不超35℃,蔭蔽度30%。
  加強土壤管理,防止水土流失,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合理施肥,及時耕除雜草,促進茶樹健康生長。合理有效地修剪茶園。依據不同的樹齡隋況,對茶樹進行不同程度的修剪。對防護林與遮蔭樹修剪,應使其保持適宜的遮蔭面積。
  加強對茶園病蟲害的防治,茶園病蟲害是影響茶葉質量的重要因素。應以預防為主,以生物防治為中心,提高茶樹的自然抵御能力。綜合使用農業措施與生物防治等方法,綜合治理病蟲害。
  4結語
  不同茶園栽培模式光照強度在日間變化中各有差異,復合茶園模式能有效保持土壤水分,不同栽培模式茶園中茶葉生化成分含量變化較大,茶園生態環境能直接影響茶葉品質,純茶園模式茶葉品質最差。塑料大棚茶園與林籬茶園模式茶園產茶品質最好,應針對不同地區條件采用因地制宜的茶園種植模式,加強對茶園的科學管理,提升茶樹的生長環境條件,促進茶樹健康生長,確保茶園高產高質。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37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