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代化背景下的幼兒園課程變革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對課程改革的認識進入了一個盲區,大多數教師忙于課改,但始終也不明白課改到底在改什么。面對這種種的困境,我們不禁要問幼兒園課程改革到底該如何進行。教師應該迎合家長的需求還是專家的要求。教師該如何定位自己,是研究者還是實踐者。我們的課程改革應該呈什么走向。這些問題不得不讓我們理論和實踐工作者進行深思。
關鍵詞:教育現代化 幼兒園課程 變革實踐
幼兒園課程變革的動因可以分為外部動因和內部動因兩方面。無論是在何種動因下的課程變革中,課程專家都發揮著很大作用,主導著課程變革的方向和程度。當前,面臨競爭和發展的壓力,很多有條件的幼兒園都渴望主動變革,但是受自身課程意識和課程開發能力的限制,大多會邀請課程專家介入、引領課程變革,以期在變革中獲得更好的發展。因此,幼兒園的課程變革實際上是在與課程專家互動中發生和推進的。從互動角度探討幼兒園課程變革,對其他有類似變革動機和需求的幼兒園具有普遍意義和價值。
一、當前幼兒園課程改革的現狀
自《綱要》開始實施以來,各個幼兒園開始了幼兒園課程改革,本著尊重幼兒、促使幼兒個性全面發展的指導思想,全面開展了以五大領域為基礎的課程模式改革?!毒V要》指出五大領域之間要相互滲透,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為了全面貫徹實施《綱要》,幼兒園的課程結構有了很大的變化,各種課程模式應運而生。教師不僅要不斷地嘗試運用各種課程模式,而且也要忙于促進自己的專業化發展。從觀念上看,從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變成了現在的“以幼兒為中心”。但是,在實踐中教師難于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其結果是,教師疲于應付自己的工作,專家們依然在搭建“空中樓閣”,他們的理論指導與教育實踐嚴重脫節。許多教師被弄得一團糟,他們不禁要問課程改革到底在改什么?由于教師對課改的內涵不能完全理解,課改的進展十分艱難。但是,課改好像成了當前時尚的代言人,沒有進行課改的幼兒園似乎很落伍,在專家評估檢查時,拿不出課改的招牌,就會直接影響評估效果。
二、教育現代化背景下的幼兒園課程變革方法與策略
?。ㄒ唬﹪@管理與評價,建立完善內部評價機制
幼兒教育的外部評價系統相對比較模糊,由于各地區的差異較大,評價很難做到穩定、一致。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園課程開發在管理與評價方面,更多地顯示出了自律的特點。在課程開發中,要努力防止借幼兒園課程開發多樣化之名,行隨意、低效之實。如果不建立起完善的內部管理和自我評價機制,幼兒園課程開發很可能出現表面熱鬧而實際上卻很低效的局面。也是近階段幼教理論工作者和實踐者把幼兒園課程開發作為一個獨立的領域加以研究和實踐的必要性所在。
(二)圍繞素養與能力,厘清課程發展價值取向
課程是幼兒素養與能力培養的核心載體,在課程變革中,我們首先從課程屬性、內容、實施形式和核心價值追求等要素著手,對園內集教活動、區角活動、體能活動、生活活動四類課程進行了頂層設計和梳理。第一,集教活動課程內容主要在主題模式下,以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為主,主要采取集中教學活動的形式實施,以解決同年齡階段幼兒在認知、情感、技能等方面的共性問題。第二,區角活動課程內容包括主題集中活動延伸內容和非主題內容,區角活動課程的設置必須按照幼兒興趣和認知特點,其功能主要是為了滿足幼兒的個別化自主學習需要。第三,體能活動課程內容的建構,是在踐行“將幼兒的健康與生命安全放在幼兒園工作首位”的理念下,對照《指南》健康領域目標,針對幼兒在身心狀態、動作發展、適應能力等方面的發展需求設置的活動,具體形式以集中活動和個別活動相結合,室內活動和戶外活動相結合。第四,生活活動課程內容主要以幼兒園一日生活各環節為載體,在“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下,挖掘生活活動中的教育價值,形成幼兒生活必須的常規認知與行為習慣,具體形式可以是集體活動,可以是個別引導,但更多的是常規生活中的隨機情景教育活動。
?。ㄈ﹪@認知與發展,立足課程設計生活化
杜威說過:“兒童的生活就是教育的最好內容?!币虼?,筆者認為,課程內容的設計也應與現實生活緊緊相聯?,F實生活豐富多彩,為幼兒園課程供給了大量的素材。作為幼兒教師,在選擇課程內容時,要建立在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之上。從幼兒的生活中發現內容并找到適合幼兒發展的課程內容。如今,許多民辦幼兒園的“小學化”的現象正是對課程回歸生活的違背。以中班“比比誰爬得快”為主題的科學活動為例,此活動的教學內容為把不同材質的紙張(卡紙、皺紋紙、衛生紙等),首先讓幼兒觸摸一下紙張的厚度,軟硬等,然后浸入到顏料水中,觀察顏料水在哪種紙張上“爬得快”。此活動使用的材料均是幼兒日常生活所能接觸到的,過程也是幼兒能夠用眼睛直接能觀察到的。因此,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應該是讓幼兒能夠通過自己的親身接觸達到經驗的獲取。依據這一特征,要求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注重其趣味性和易接受性,同時兼顧兒童的思維方式和活動方式。
?。ㄋ模﹪@探索與實踐,開展園本課程特色研究
80年代以來,由于逐漸取消了統一的幼兒園教材和教師用書,為了保證教育教學更能適應本地區幼兒園的特點,各地的幼兒園都在課程開發方面進行了多角度、多層次的探索,不同地區的幼兒園逐漸形成了各自的園本特色項目。為保證新一輪幼兒園課程改革取得成功,我們必須不斷開展園本課程特色研究。
結語
以上是我園在教育現代化背景下,立足本園實際,從幼兒全面發展問題出發,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以園本研修為主要載體的幼兒園現代化變革的一些實踐與認識。我們相信,每所學校在追求現代化的過程中,都會遭遇困惑、問題與瓶頸,同時也在不斷思考、尋找適合自己的變革路徑,只要我們在困惑著、思考著、行進著,我們就一定會收獲著。
參考文獻
[1]虞永平.生活化是幼兒園課程的根本特性[J].學前課程研究,2015(10):18.
[2]楊潔.關于幼兒園生活化課程實施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
[3]孫嗥達.八十年代以來我國幼兒園課程整體改革的回顧與思考[J].南京師范大學,199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