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背景下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關鍵詞】 “互聯網+”;學生;學習方式;變革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0—0076—01
互聯網的發展推動了知識的創新。計算機、網絡技術、空間技術、智能終端等諸多領域的一場技術和設備創新,推動了以人為本的教育形態、教育方式的演變,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形式和原有的課堂形式。特別是當今生活中網絡設備和移動終端的無處不在,使得學生面向未來的學習方式也越來越趨向于海量式鏈接。智能化、個性化的學習在基于人工智能、優質資源共享、機器人技術、互聯網思維等新技術應用必將成為未來學生學習的新助力,這就使得學生的學習方式隨之發生了變革,從傳統的被動式接受知識轉變至今天“互聯網+”背景下主動式接受知識的新局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以移動設備為終端的移動學習(M- Learning)
移動學習是遠程教育發展的高級階段,是以實現終身學習和自由化學習為目的的一種學習方式。主要利用智能手機、Tablet PC、學習機、PDA等現代移動終端,在某個特定的時間段針對特定的問題,可以在任何地點、在移動設備上進行遠程學習。運用信息化移動設備可以適時地提供學習內容并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交互提供高效的幫助。學生能夠根據不同的主題和需求進行分類,也可以以定制應用的形式,通過學習內容的內部相關性快速找到分享的已有資源,豐富學生的知識量,讓學生在課堂上能成為真正的“主人”,以自主、合作、探究、展示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此外,還可以用手機、掌上電腦參與微課堂形成交流和互動,查閱資料,并能完成有效的評估等,使這些移動終端真正成為學習的“助手”,進而實現移動學習。
二、泛在技術支持下的泛在學習(U-Learning)
泛在學習與移動學習相比較,它更加自由化,以“互聯網+”支撐下的智能化的教育環境可讓學生隨時、隨地自主地獲取信息,真正做到學習無處不在,溝通無時無刻。這種無縫學習建立在數字化學習的基礎之上,更是數字化學習的延伸。不管學生在哪里,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主動地、多樣化地進行知識的獲取、創造、儲存、再現、傳播等,達到提高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 實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核心的自發性學習。人工智能輔助學生課內外的學習,為學生的自發性提供了更大的空間,也將學校和日常生活的每個學習過程有效鏈接起來,打破了學習界限,隨時隨地將學習融入到每天的生活當中。
2. 進行碎片式學習,把一切碎片時間進行高效利用。采用碎片式學習方法,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時,可利用一切碎片時間,利用網絡搜索功能,一點一滴像剝洋蔥皮一樣,一層層剝離開來,需要哪片,就學習哪片。然后,根據問題把所有的碎片和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組裝,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加入學生自己的理解、感悟,進而形成新的知識框架。這樣課內外學習會更有效,更有利于知識更新,便于解決問題和達到能力的提升。
三、網絡技術與傳統教學深度融合的混合式學習(B-learning)
混合式學習是將傳統學習與網絡化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優勢互補,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為目的的一種學習方式?;旌鲜綄W習將多種教學設備、教育工具混合在更多的教學方法和多種課堂中,通過一些電子應用創設情景,將學習技巧與學習資源相結合,從而使學生能快速有效地投入到學習當中,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它不僅在指導、激勵和規范教學過程中起著引導作用,而且充分體現了學生作為主體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混合式學習中可以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和力量,將資源盡可能多地整合到一起,方便“一體化”的學習。同時,也可將網絡學習與課堂傳授有機結合,發揮優勢作用,進行討論學習、協作學習、合作學習。
四、將學習和娛樂融為一體的輕松學習(E-Learning)
本學習方式就是以游戲化方式進行學習,關注了學生的體驗,改變了學習中帶來的枯燥和乏味,為知識的獲取增添了樂趣,非常適合現在的學生。輕松學習將學習和娛樂融為一體,營造一種“體驗式”學習環境,讓學生體驗和感受學習過程、樂在其中。通過線上設置關卡、游戲闖關等活動解決學習問題,讓學生既能體驗勝利的成就感,又能激起學習知識的樂趣。現如今一些學習軟件的開發,大幅度提高了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效果,可供學生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面使用學習App、作業幫等應用程序,可以幫助學生融入在學習環境和有趣的游戲中, 通過模仿現實的規則、競爭機制的設計和獲取獎勵,寓教于樂、學藏于玩,激勵每個學生持續性學習。經過教學實踐發現,學生學習時注意力與過去完全不同,每一位同學興趣非常濃厚。在“互聯網+”的學習環境下,學生可以輕松有效地提高學習質量。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93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