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現代化背景下振興鄉村教育的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鄉村學校勢必要與城鎮學校競爭,但又限于生源、師資、教育資源、評價等等方面的不足,使得如何破解鄉村教育振興難題,如何提升鄉村教育質量,是關系到鄉村教育健康發展的重大課題。本文筆者從自身教學實踐出發,鑒于鄉村教育發展的現狀,提出了幾點振興鄉村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鄉村;教育;激勵;投入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045-01
振興鄉村教育,必然會加快推進城鄉均衡發展,如何破解鄉村教育振興難題,如何提升鄉村教育質量,是關系到鄉村教育健康發展的重大課題。鑒于鄉村教育發展的現狀,筆者認為振興鄉村教育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常抓不懈。
一、完善鄉村教師激勵機制
縮小城鄉義務教育差距,目前最主要、最有效的措施是吸引優秀人才到鄉村從教、穩定鄉村教師隊伍。要吸引優秀教師,留住人才,培養骨干,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切實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逐步形成“越是鄉村,越有發展前途,教育紅利越好,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勵機制以及充滿活力的鄉村教師使用機制。
為了讓鄉村教師有幸福感、獲得感、歸屬感、成就感,讓鄉村教師職位成為大家眼中的“香餑餑”,筆者建議主要有三點:
一是在教師職稱聘任上予以傾斜。目前,教師的職稱與工資待遇直接掛鉤,職稱的評聘卻存在重資歷輕業績、重條件輕能力的狀況。建議對于在鄉村工作多年的教師,要更多考核其工作實績,而不是職稱申報標準的條條框框;要在職稱評聘的職數上向農村傾斜,甚至對在鄉村從教滿20年的教師予以直接聘任。
二是加大鄉村優秀教師獎勵力度。在2016“感動中國”人物中,“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堅守在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的來自江西的支月英老師成為鄉村教師的榜樣。省教育廳定期評選“最美鄉村教師”,對他們予以精神和物質獎勵,還對從教20年以上的鄉村教師頒發榮譽證書。筆者建議縣政府每年拿出部分專項資金,于每年“教師節”對全縣在教育均衡發展方面、在從事鄉村教育方面做出貢獻、業績的教師進行獎勵。顯示對鄉村教師的尊重和認可,激發其扎根鄉村教育的動力與信心。
三是加快農村骨干教師培養步伐。鄉村中小學師資力量培養不能光靠“輸血”,還要培養自身的“造血”功能。骨干教師在教師隊伍中起著帶頭、引領、輻射和示范作用,是學校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教體局應當總體設計,制定鄉村骨干教師培養計劃,統籌布局,用5年時間,培養200名左右縣級鄉村骨干教師,采取到縣外優秀學校跟崗學習、參加教研活動、開展示范活動等方式,切實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發揮他們的示范引領作用,經考核評定,頒發骨干教師證書。
二、加大鄉村教育精準投入
針對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幾乎有一條千篇一律的建議就是加大政府投入,似乎教育就是缺錢,有了資金就行了。這些年,鄉村教育投入逐年加大,城鄉義務教育不均衡現狀卻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值得我們深思。
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說:“我們的教育資源要持續向最貧困地區、最薄弱環節、最弱勢群體傾斜,進一步增強教育資源投放的針對性、精準性,更加有效地促進教育公平。”筆者認為,教育的確需要投入,但更需要精準投入,“好鋼用在刀刃上”,讓教育資金切實為推動教育均衡發展見到實效。
一是落實規定投入。為解決農村教育最核心的教師“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問題,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大幅提高鄉村教師待遇。累計安排資金43億元,對在連片特困地區鄉、村學校和教學點工作的教師給予生活補助。國務院決定,自2016年起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建立城鄉統一、重在農村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是教育領域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的重大舉措。
二是統籌安排,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加大薄弱學校改造力度,不斷縮小校際差距。在認真調研、合理規劃的基礎上,重新考量教學網點的布局,集中資金,用于建設好農村寄宿制學校,搞好各項配套設施,落實學生用餐補貼,提高服務水平,讓學生安心、舒適。同時,規劃建設教師生活用房或周轉房,讓教師有職業歸屬感,得到生活和工作的便利,不至于成為“走讀教師”。
三是落實專項經費,加強對于教師的培養和培訓。隨著基礎建設的加強,城鄉義務教育最大的差距將在于師資隊伍。因此,師資隊伍的培養提高是縮小城鄉不平衡性的必要手段,必須作為重頭戲來抓。據調查統計,就全國而言,教育經費、師資隊伍和辦學條件10年間均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經費指數的增長速度最快,師資隊伍指數次之。這說明,師資隊伍的培養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大家關注的目光更多的投入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學校硬件建設之上。
四是加強教育信息化投入,使優質的教育資源可以共享。筆者建議,要重視鄉村中小學的信息化教學水平,一方面要落實“班班通”要求,教學硬件要達標;另一方面,加強對全體鄉村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通過組織培訓、參加比賽、現場教學等方式,提高和檢驗他們的信息技術教學水平;第三是充分利用網絡,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總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在深刻認識城鄉關系、變化趨勢和城鄉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間節點上進一步推進“四化同步”發展的大背景下首次提出來的,是黨中央著眼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的戰略安排,這對于深化農村改革、加快實現農村教育現代化、形成“越是鄉村,越有發展前途,教育紅利越好,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勵機制以及充滿活力的鄉村教師使用機制。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