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數學建模,探尋數學本質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2018年10月25日,我代表學校在太原市六十五中參加了太原市第三屆青年教師“成長杯”新課堂團體競賽高中數學組的復賽,受益匪淺,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現對這節課進行反思:
一、設計理念立足數學的本質,體現數學的建模思想,事半功倍
在這節課上,我引導學生通過實際模型抽象概括對數函數的概念,通過類比一次函數、二次函數、反比例函數、指數函數的研究方法,抽象歸納出對數函數的圖象和性質,設置的例題也是類比指數函數的研究體系來完成,整體進行的比較順暢。這就啟示我:在教學中,要充分認識知識的產生背景、實際意義以及其蘊含的模型思想。引導學生追尋數學的本質,滲透數學的思想方法才是數學教學的目的,引導學生在經歷過程中,體會知識的發展歷程和形成過程,學會學習才是高中數學教學的真正意義,高中數學屬于基礎教育的最后階段,起著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基礎的作用,無論是高校選拔人才,還是學生走向社會,需要的是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公式化的死搬硬套,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把握如何領著學生體會方法,如何在解決問題中總結方法,而不是立足于死記硬背數學的公式和結論。
二、有效導入,成功激趣,引導學生樂學善學
“對數函數”的實例實在是太多了,但是,這些實例中,不無存在著老、舊、偏,諸如折紙問題、細胞分裂問題,學生一看就覺得無聊,而我們是借學生上課,很顯然,這樣老生常談的實例無法激發學生興趣,因此,我采用送獎品的方式設問引導學生來思考,設置以2為底的對數函數模型,同時結合傳統文化“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設置了以 為底的對數函數模型,為后續研究函數的圖象打下基礎。學生畢竟是孩子,一聽有獎品,興奮灶馬上就點燃了??梢?,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層次,在實例的選擇上,要勇于開發課程資源,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有效選擇適合學生的例子,才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才能開好頭,這樣才可能出現有效生成。
三、任務驅動,適時指導,引領反思,有效提升
以學生為主體是我們一貫堅持的教學理念,我?!皩W練”課堂教學模式也是注重學生自己的學和練,這節課上,我充分把時間留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對于對數函數的概念、圖象和性質的探究,我用任務驅動模式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完成,對于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死死抓住對數與指數的關系進行合理指導,引導學生在經歷中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發展學生運用類比方法研究數學問題的意識,引導學生自主建立函數的研究體系,從中體會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討論思想的應用意義和應用方法。學生經歷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對于結論的嚴謹性,也是數學追求的一個方面,因此,我采用幾何畫板,將靜態的問題轉化成動態的問題,成功突破難點——當 和 時,函數的圖象不同,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升華。對于函數的性質的總結,我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同時,拋棄傳統的表格板書,而是采用(1)(2)(3)(4)的形式進行呈現,引導學生在探究完成后,主動反思,當 和 時,對數函數性質的異同,加深理解,促進學生反思。
整個探究過程,我始終使用任務驅動的模式進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滲透函數的研究體系,對學生進行方法指導,使得課堂環環相扣,顯得游刃有余。另外,使用幾何畫板,變靜為動,有效突破教學難點,幫助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梢?,信息技術的使用只要適時、恰當,就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的本質,在學生追尋數學真理的道路上,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再者,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后進行“回頭看”,幫助學生整合知識,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學生增強反思意識的同時,總結研究方法,體會其中蘊含的數學思想,體會數學的模型化意義,真正做學習的主人和知識的研究者,經歷“學會學習”的過程,掌握“學會學習”的方法。
四、充分復習,合理聯系,自然銜接
這節課的內容較多,學生基礎相對較差,我考慮先緊后松,在解決問題中進行復習的辦法進行,因此,我沒有安排充分的時間進行對數運算的復習,導致后續學生列表環節有些困難。這就啟示我: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充分運用好復習環節,充分考慮知識之間的聯系性,設置有效地復習問題,可以使課堂銜接自然,同時,有效的復習檢測效果也為我們后續課堂調控方法選擇提供依據,可以助力課堂的有效生成。
通過這次“成長杯”的比賽,我充分認識到自己優勢和差距。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多年來,我堅持做高考題形成的縝密的數學邏輯思維幫助我認識數學的本質,提升了我對數學知識的重新整合的能力,增強了我對數學知識之間聯系性的反思,激發了我對數學文化價值的研究興趣。三年的初中教學經歷,幫助我充分認識初高中知識之間的銜接,有利于我認識學情,有效設問。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使我更加從容自信,面對不能小組合作的困境,巧妙化解危機。我校七年來的“導學練”課堂教學改革,幫助我更新了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本,滲透建模思想。2015年中級職稱的評審和2017年的“同題開課”活動,促使我積極思考教學方法,形成了“類比”理念指導下的任務驅動模式,輔于信息技術指導的數學“導學練”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但是,作為“成長杯”中的長者,我深深地體會到自己的不足:作為數學教師,只會數學,遠遠不夠。這就促使我,在以后的日子里,要多接觸數學領域以外的知識,多反思,多琢磨,豐富自己的閱歷,開拓自己的視野,做到與時俱進,練好字,愛寫字。
“成長杯”的比賽雖然已經落下帷幕,但是作為一名年輕的黨員教師,我的進步不能停滯不前,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我要永葆學習之心,反思之心,真正做到:靜下心來思考,潛下心來教學,做好學生的領路人,為學生的明天著想,對得起自己的教師稱號,真正做到立德樹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71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