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產業鏈深度解讀? 稀土到底能不能打疼美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稀土最近搖身一變成為中美貿易戰中的明星角色。它究竟能在中國反制美國的行動中做出多大的貢獻,則需要對稀土產業鏈進行一次梳理。
  稀土其實并不稀有,而是鈧、釔和鑭系元素共17種化學元素的合稱,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展開開采活動;然而美國為何如此忌憚“稀土牌”?因為中國已經不單是稀土資源大國,更是稀土的產業大國。本文通過對稀土全球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進行一次深度分析。美國感到恐懼,并非空穴來風。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國和消費國,其稀土產業具有礦產資源豐富、冶煉分離技術先進、產業鏈完整的三大優勢,處于世界稀土產業的龍頭地位,目前沒有國家可以撼動。
  在去年美國進口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屬中,80%來自中國;愛沙尼亞、法國和日本也向美國出口稀土加工品,但原始礦同樣來自中國;截至2018年8月,中國稀土專利申請量累計比美國多出2.3萬件,加工技術已經遙遙領先。如果中國開始限制對美國出口稀土,價值萬億的依賴稀土供應的美國主要企業將受到巨大沖擊。
  美國從去年以來對中國實施多輪關稅制裁,但稀土始終未入列征稅清單,即便美國正在考慮的另外3000億美元關稅清單中也不包括稀土。稀土一次又一次被美國選擇性地忽視,顯示美國對中國稀土優勢的忌憚。當前由MP Materials經營的美國加利福尼亞的芒廷帕斯礦是美國唯一的稀土礦,也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有可能成為中國稀土替代方案的稀土礦之一。
  但是這些原材料必須送到中國進行加工,自6月1日起,中國對已加征關稅的600億美元美國貨品進一步提高關稅,分別為調高至25%、20%和10%,其中稅率25%的商品就包括了稀土金屬礦中國海關對芒廷帕斯礦石征收的關稅。
  上游:稀土礦石開采
  中國稀土資源總量的98%分布在內蒙古、江西、廣東、四川、山東等地區,形成北、南、東、西的分布格局,具有北輕南重的分布特點。輕稀土型資源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地區。重稀土型資源則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地區,例如江西、廣東、廣西。在中國內稀土產業鏈上游,形成了以6家大型國有稀土集團為主導的市場格局,他們整合了全國23家稀土礦山中的22家,以及59家冶煉分離企業中的54家。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發布的稀土資源報告,截至2018 年全球共有稀土儲量1.2 億噸,中國有4400萬噸,占比38%,美國占比約1%;全球中重稀土資源分布中,中國占比41%,美國占比22%。除去中美,全球尚有近30個國家地區擁有稀土資源。2018年,全球稀土礦產品產量約19.5萬噸,中國產量為12萬噸,占62%;
  美國、澳大利亞等國雖然有一定的中重稀土資源,如黑稀金礦(含量13%~35%釔組稀土)和硅鈹釔礦(35%~48%釔組稀土),但總體品位較低且難開采,即使未來開采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其產出的中重稀土元素仍不齊全。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產出17種全部稀土元素的國家,在重稀土元素的供應方面,短期在世界上無其他國家可以替代中國的地位。
  中游:礦石的冶煉加工
  上游開采的原始礦并不能馬上投入工業生產,而是必須經過加工,把精礦轉化為稀土化合物、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屬或合金等,才能進一步用于各種工業用途,例如制造永磁材料、發光材料、稀土催化劑等。據Roskill統計,中國的稀土產量約占全球80%~90%,規模雄踞全球第一,一些國家開采的原始礦,包括美國唯一稀土礦——加州芒廷帕斯每年開采的原始礦,都被運到中國加工。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的稀土生產規模就穩居世界第一,去年產量占全球總產量71%。到目前為止,中國仍然是稀土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品種最為齊全的國家,同時也是產品供給量最大,主導全球稀土市場的國家。
  90年代前,美國加州芒廷帕斯礦山曾是全球最主要的稀土供應方;但1995年后中國迅速擴大了稀土供應份額,躍居全球第一大供應方。2018年冶煉分離產品14.5萬噸,占全球總供給85.83%,是全球最大的冶煉分離國家。
  根據安泰科2017年稀土報告公布的數據來看,從2015年至2017年,美國對稀土冶煉分離產品年度平均需求為12702噸。2018年1—11月,美國從中國進口稀土冶煉分離產品共計1.2萬噸,占中國出口的全部稀土冶煉產品的29.3%,可見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冶煉分離產品占了全國需求的80%以上。因此,在美國冶煉分離產能尚未啟動的情況下,美國對中國稀土冶煉分離產業鏈有很強的依賴性。中國稀土產業一直處于穩步發展的態勢,隨著產業鏈不斷延伸,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不斷調整,目前已經趨于佳境。高純、單一稀土產品已達到總商品量的一半以上,基本適應和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在冶煉分離產品中,稀土氧化物為主要產品,包含氧化鑭、氧化鈰、氧化釹等。
  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建立了自身在上中游產業鏈上的顯著優勢,在稀土采掘、冶煉、分離提純方面,中國占據絕對領先地位,例如純度極高的提純專利技術,這使得傳統依賴中國稀土資源的國家地區,即便想要重新建立自身的生產體系,在客觀上也面臨著較大的困難。
  中國在全球產量的占比如此之高,主要原因是中國企業對全球企業展開的價格戰以及后期對企業的整合。中國已經在全球范圍內鎖定了獲取稀土金屬、合金、磁鐵和大多數后氧化物的途徑,而且全球只此一家。反觀美國,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發布的相關數據,2018年美國對稀土的凈進口依賴度為100%。目前有3家美國企業計劃或正在建設稀土處理廠,最早的一家預計明年投產,其余兩家最快要到2022年才能啟用。美國現在僅有一座稀土礦在運行,每年開采約5萬噸稀土,這些稀土還需要運到中國加工處理。事實上,美國太專注于稀土開采而非整個稀土供應鏈,對其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產生了負面作用,因為所有國防和技術應用都始于稀土金屬或其他后氧化物,而不是新采掘的礦石或氧化物。
  美國國防承包商和技術公司使用的所有稀土金屬、合金和磁鐵都可以追溯到中國:它們如果不是直接來自中國,就是間接通過日本采購或美國合金和磁鐵制造商進口。   面對中國的舉措,美國在過去幾個星期已開始采取行動,試圖擺脫稀土的單一采購途徑。美國國防部后勤局正與馬拉維、布隆迪等地的供應商接洽,尋求多元的稀土供應。
  美國藍線公司(Blue Line)和澳大利亞稀土生產企業萊納斯(Lynas)近期宣布簽署合作備忘錄,在得克薩斯設立稀土分離工廠。萊納斯是中國以外全球最大稀土生產商,對全球稀土供給份額約達12%。對美國來講,當務之急是創建一套不可逆的生產線。不過,美國能否在短時間內找到替代,或是恢復國內稀土加工以滿足需求,依然充滿了未知數。
  下游:稀土產品的應用
  稀土產品的下游應用包括傳統的應用領域和稀土新材料應用領域兩大領域。
  在稀土的具體用量方面,鑭、鈰、鐠、釹等輕稀土元素為應用領域最廣、用量最多的稀土元素。釤、銪、釓、鋱、鏑、釔等重稀土元素雖然從用量上占比不大,卻是高科技領域不可或缺的添加劑。
  以“鏑”(dysprosium)為例,凡是涉及激光、核反應堆、計算機硬盤、熱電聯產引擎等高科技產品的生產,都必須要使用鏑,而后者在世界上只有中國有,在其他國家幾乎沒有發現過可采的儲量。自中國領導人考察江西稀土行業以來,重稀土元素價格顯著上漲。根據瑞銀(UBS)的數據,釹和鐠(用于生產磁鋼的兩種主要稀土)的價格已從5月初的每公斤32美元左右漲至每公斤42美元左右。
  稀土新材料應用領域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儲氫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稀土拋光材料等,近年來呈現出穩定增長。
  磁體是稀土的首要下游應用。全球120000噸的稀土需求中約26%來自磁體,合金冶煉和催化劑緊隨其后。世界稀土需求60%以上在中國,其中40%以上的需求是稀土永磁材料。按需求終端來看,稀土在新能源、軍工等新興領域有廣泛的應用。
  根據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的報告,全球大約7%的稀土資源被用于國防軍工領域。稀土永磁材料行業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涉及消費類電子、電機、壓縮機、風力發電、新能源汽車、醫療器械、汽車零部件等。中國以80%以上的市場份額主導著稀土磁鋼行業,限制稀土磁鋼的出口會導致美國乃至歐洲汽車制造商將被迫從日本購買,迅速推高價格。如果這些禁令真的進一步向下游延伸,那將沖擊美國電動汽車制造業,或阻礙該行業在美國的發展。
  目前中國在上中游擁有絕對的產業鏈技術和成本優勢,但在下游的高精尖技術應用領域與美日等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因此對美國進行稀土打擊,就是通過對上中游環節進行出口限制從而打擊美國的下游應用環節。
  目前在上游環節的資源開采,美國用量占比較大的輕稀土資源已經具備了不小的開采量,因此限制輕稀土出口的殺傷力有限,反而會起到打擊中國工業生產力的反作用。在中游環節中,重稀土元素的加工在美國出現了不小的真空地帶,而中國對重稀土有著牢固的控制,因此具備對美國重稀土應用技術領域進行打擊的能力。
  從2016至2018年美國政府庫存數據上看,美國在此期間儲備了0.5噸鏑、18噸銪和25噸氧化釔,以中重稀土元素為主。此外,在2018年計劃采購的稀土元素清單里,有416噸未具體說明是何種稀土產品,可以看出美國在2018年中美摩擦期間已儲備了總計超400噸中重稀土元素產品。
  在稀土各金屬在下游應用占比情況表中,占比較大的仍然是鈰、鑭等輕稀土元素,中重稀土中占比較大的是釔、鏑、銪和鋱,這幾個稀土元素恰好是美國儲備量較大的品種。
  在稀土戰略儲備上,美國已擁有大部分下游應用所需的中重稀土元素儲備,但美國能憑借這些儲備堅持多久仍是未知數。如對美國禁運中重稀土元素產品,對美國儲量較大的釔、銪影響有限,對儲量較少但仍有重要應用的釤、釓、鋱、鏑等稀土元素可能有較大影響,但美國尚有416噸不明類別的稀土成為不確定因素。不過,也有專家指出,即使上述消息屬實,囤積并非長久之計。如果中國立即對美國實施稀土禁運,沒有可替代的生產基地,美國依然不可能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就美國而言,在“和平狀態”下和中國展開各種規模的稀土合作,通暢的供貨鏈已經變成一種慣性,到目前為止,美國政府為避免落入困境,6月2日公布6個行動方案,包括加速研究開放,加速部署回收和重新使用稀土的方法,找到替代辦法,以及分散進口,改善提煉、分離和凈化進程等等。除此之外,行動計劃還規劃采取通過從海水或者煤炭垃圾中提煉稀土的非傳統辦法。
  總的來說,短期在美國冶煉分離產能尚未啟動的情況下,如果采取限制美國進口礦加工等措施如征收高額關稅,對美國下游產業可以產生較大的沖擊。
  中國沒有因為目前的產業鏈優勢止步不前,反而選擇通過優化產業結構進一步拉開與他國的差距。為什么中國有信心用稀土狠狠地打疼美國,相信看到這里大家都心知肚明了。
  ◎ 撰文|泊然
  ◎ 來源|鳳凰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926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