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養殖中的常見疾病及防治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生豬養殖行業是我國畜牧業的重要構成部分,能為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收益,是農村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如果養殖過程中發生疾病,會對生豬養殖產生影響,進而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本文就生豬養殖中的常見病及其防治措施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 生豬養殖;常見疾病;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 S858.2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06-101-3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豬肉的需求量也在快速增長,急需推進生豬養殖行業的迅速發展。目前,生豬疾病問題亟待解決。疾病嚴重威脅著生豬的體質,給生豬養殖戶造成巨大的經濟虧損,也會影響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所以需要做好生豬的疾病防控工作,深度剖析生豬疾病的根本成因,同時運用高效的防治手段,確保生豬健康生長發育。
1 豬氣喘病
1.1 主要癥狀
豬氣喘病初期的表現主要有伸脖子咳嗽,同時有分泌物咳出,喂養食料時生豬伴隨間歇性喘氣。到后期,生豬氣喘、咳嗽病癥嚴重,有精神萎靡、進食量下降、體質量減輕、走動量變小等癥狀。如果未能及時預防與診治,可能會造成大面積的生豬群體性感染,影響經濟收益[1]。
1.2 防治措施
1.2.1 免疫預防。為了有效降低豬氣喘病的患病率,需要做好豬氣喘病的免疫預防工作。選擇弱毒凍干苗。在相應的時間段,對各個種類的豬開展疫苗接種工作,比如,仔豬要在7~15日齡時實施第1次接種,60~80日齡時實施第2次接種;種豬接種疫苗最合理的時間是每年8—10月,一年一次便可。若是全新引入的仔豬,要在發生臨診癥狀之前,及時接種疫苗。未出現過此疾病的養豬場,要加強防疫工作,盡可能降低豬氣喘病的發生率。在一般接種疫苗后的7~14 d,生豬體內就會形成抗體,14 d以后能防止同欄感染的現象,30~60 d生豬的抗體水平大幅提高,此時基本不會感染豬氣喘病[2]。
1.2.2 藥物治療。對于條件允許的生豬養殖場,要對病豬實施隔離處理,對母豬進行單舍養殖,斷奶的仔豬需盡可能不并欄,按窩隔離,集中性實施育肥。若養豬場的條件不許可,需要運用藥物控制病情。在春季與冬季,若生豬日益消瘦,老、弱生豬發生咳、喘等現象時,需要在豬飼料中摻入以下藥物:泰妙菌素、鹽酸土霉素以及蒽諾沙星等,持續3~5 d,14~21 d需二次給藥,以降低豬氣喘病的發病概率。如果已患病,需及時運用高效的藥物進行治療??刹捎眉∪庾⑸涞男问剑瑢Σ∝i注射泰樂霉素、氟苯尼考以及卡那霉素等抗菌性較強的藥物。在發病初期,每天至少要注射2次,同時在病豬的食欲恢復正常水平以后,適當減少藥劑量,持續治療一段時間。當生豬大面積發病時,需將治療藥物摻入食用飼料或飲用水中;對于病情非常嚴重的病豬,需聯合用藥[3]。
2 豬瘟
2.1 主要癥狀
2.1.1 急性型。大部分生豬養殖場較易出現此類疾病,潛伏期為24~72 h。
2.1.2 慢性型。慢性型豬瘟往往是由急性型轉變而成,病豬的常見癥狀是體溫不平穩,時高時低,大多為弛張熱型,不再采食,交替出現腹瀉和便秘,顯著下痢,機體不斷消瘦,被毛雜亂,貧血,難以行走且搖晃不定。極少數病豬的耳尖、尾端以及四肢等部位處呈藍紫色或壞死,最后脫落。病程往往持續30 d左右,大多數因為衰竭而死亡。
2.1.3 溫和型。架子豬、斷奶仔豬極易感染溫和型豬瘟,病豬不會有較為顯著的癥狀,病癥相對輕微,病程持續時間長,病情舒緩,皮膚上沒有出血點,但會出現瘀血與壞死,食欲下降,死亡率非常高[4]。
2.2 防治措施
2.2.1 強化豬舍衛生環境管理。為了促進生豬健康生長發育,需要從生豬養殖環境出發,為生豬創建舒適、清潔、健康的生長環境,降低豬瘟的患病率。所以,生豬養殖場需強化豬舍衛生管理,及時清理、消毒,創造優質的飼養環境,以預防豬瘟為最終目標。除此之外,還需創建健全的衛生防疫制度,對豬舍進行封閉式管理,如果人員想要進入豬舍,需先清潔和消毒,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防止將病菌帶入豬舍,避免豬瘟。在豬舍的日常管理中,需要確保豬舍的空氣質量,做好空氣流通處理工作,科學調控豬舍的溫度和濕度,設立隔音板,以降噪。生豬排泄物如果長期得不到清理,容易導致細菌橫生,最終影響生豬的體質,導致免疫力下降。所以,需及時清理生豬的排泄物,優化豬舍環境,為生豬生長發育創造舒適、健康的環境。溫度對生豬體質的影響非常大,不同生長階段的豬對溫度的需求完全不同。例如,成年豬不喜高溫;仔豬對低溫比較敏感,如果將剛斷奶的仔豬置于低溫環境下,易影響食欲,導致抵抗力下降,還會發生腹瀉、呼吸道疾病等問題[5]。
2.2.2 加強免疫。為了達到對豬瘟的高效防控,需要做好相關的豬群免疫工作,降低豬瘟的發病率。要提高免疫工作的規范性,對疫苗的運輸和保存進行嚴格把關,確保疫苗管理的合理性,同時還需科學有效的運用各種疫苗,提高疫苗的免疫成效。免疫工作需在獸醫的指導下進行,合理運用疫苗,注射豬瘟兔化弱毒疫苗,從而科學防控豬瘟。定期監測免疫抗體,及時把握抗體的功效,明確下一步的免疫措施。當前,豬瘟疫苗主要有以下4類:乳兔苗(Ⅰ)、脾淋苗(Ⅰ)、聯苗和細胞苗(Ⅱ)。如果生豬患有豬瘟,需用脾淋苗進行緊急性免疫,必要時需搭配相應的轉移因子。另外,在疫苗注射過程中,需準確把控注射數量,如果注射量較大,不但沒有辦法舒緩豬瘟,還極易導致病情加重。注射的疫苗必須達到國家基本標準要求,不可使用過期疫苗[6]。
3 豬鏈球菌病
3.1 主要癥狀
豬鏈球菌病血清種類繁雜,所以患病豬的癥狀不同,主要有豬腦炎、急性敗血癥、膿腫以及關節炎等,以上癥狀易導致母豬流產、生豬痢疾等問題。
3.2 防治措施
3.2.1 預防措施。強化養殖場的日常清潔工作,及時對豬舍進行通風,按照生豬具體發育狀況,科學調控養殖密度。需高度重視生豬食槽的清潔工作,防止由食槽底端留有的飼料變質,而導致的生豬免疫力降低。合理飼養是增強生豬免疫能力的關鍵,養殖人員需注重生豬營養均衡,定期在飼料中摻入適量的礦物質和維生素,進而提高生豬的免疫力。嚴格遵守“自養自繁”的原則,避免外界豬攜帶豬鏈球菌而造成大面積感染。做好消毒工作,特別是在閹割、斷臍、注射等皮損工作中,需快速、及時消毒,防止生豬皮損部位感染。從生豬免疫角度來看,可運用鏈球菌多價疫苗實施免疫,定期接種疫苗可以有效防止生豬感染豬鏈球菌病。 3.2.2 治療措施。各種豬鏈球菌病的治療藥物完全不同。腦膜炎型豬鏈球菌病可以用磺胺-6甲氧治療,敗血型豬鏈球菌病需要用氧氟沙星、阿莫西林以及紅霉素等藥物治療;關節炎型豬鏈球菌病可用青霉素、阿莫西林等藥物治療,膿腫型豬鏈球菌病發生初期可用普倫卡實施封閉,輔以適量的青霉素;晚期可以酌情進行手術,清除病變組織以及膿液,用生理鹽水清洗患處,用碘伏消毒,確?;謴推诓粫徊娓腥荆枰趥谔幫可戏蹌┗蚧前奉惛鄤?,同時需包扎好傷口。
4 豬水腫病
4.1 主要癥狀
豬水腫病往往出現在換季時,剛斷奶的仔豬極易感染。豬水腫病通常不會整群出現,而是分散發生,掌握好治療時間可以提高仔豬的存活率。豬水腫病對仔豬而言是一種高發疾病,養殖工作者需定期實施防范與治療。豬水腫病的臨床癥狀有豬眼瞼腫脹,頸、臉以及耳根水腫。在發病最初,病豬精神萎靡,食欲急劇降低,聲音嘶啞、結膜充血、懶于活動。更有甚者還會出現共濟失調,口吐白沫,站立時弓背、發抖,或肌肉顫抖、倒地抽搐。有時病豬的四肢會做游泳狀劃動,反應過敏,此時若強行驅趕,則病豬便會左右搖晃,步態不穩定,伴有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問題。此病癥往往持續一兩天,多則7 d以上,少則幾小時。
4.2 防治措施
4.2.1 預防措施。第一,將健康生豬與病豬分開飼養,保證病豬僅可在消過毒的豬圈內活動。對剛斷奶的豬仔,需要及時摻入全新的食物,降低豬水腫病的患病概率。第二,對斷奶仔豬喂養合理的飼料,保證期攝入的營養合理,同時防止仔豬暴食。如果仔豬暴食,可能會導致豬水腫病,因此需加強對仔豬飲食的管理,嚴格把關仔豬的進食量。第三,給斷奶仔豬喂養極易吸收、消化的食物,或在飼料中摻入一定的藥物,如恩諾沙星、維生素E與支原凈等,避免感染豬水腫病,還可以促消化。
4.2.2 治療措施。豬水腫病的治療需要在初期開展,若拖延時間較長,則治療效果較差。正常狀況下,要用藥物治療豬水腫病,可以運用中藥、西藥或中西結合的形式??捎玫闹兴幱袊?、葺米、黃柏、防風、思仙、大蒜、車前草、蒼術、黃答、生姜、商陸、滑石以及澤瀉各10 g、7 g云曲、5 g白術,將其摻雜在飼料中喂養病豬。西藥治療,需要給病豬注射水腫抗毒注射液,根據0.5~1.0 mL/kg的標準治療。病情嚴重的病豬還需注射卡那霉素與痢菌凈,發揮利尿作用。
5 結語
未來生豬養殖必然會向著規?;B殖方向發展,生豬養殖的規模日益擴張,對生豬疾病的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提高生豬養殖戶的經濟利潤,需要強化疾病的防控,確保生豬在良好的環境下健康生長發育。
參考文獻
[1]王艷榮.生豬規模化養殖常見的疾病及防治措施[J].當代畜牧,2015(12):80-81.
[2]吳林海,謝旭燕.生豬養殖戶認知特征與獸藥使用行為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1):160-169.
[3]徐曉劍,黃典蘭.農村生豬飼養疾病防治初探[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8(4):159,208.
[4]鄔瑞琴,許雪英.生豬養殖常見病害的發生與防治[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8(3):163.
[5]史中生. 淺談豬常見疾病的綜合防治[J]. 農技服務, 2015(12):197.
[6]向元容. 淺談春季生豬養殖常見病的預防與治療[J]. 獸醫導刊, 2017(2):81-8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10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