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無公害水產養殖病害的防治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我國養殖業的不斷發展,水產養殖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在養殖中,許多養殖戶都會被魚類病害問題所困擾,這就對水產養殖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阻礙。為提高我國水產養殖產量,提升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就必須做好魚類病害防治工作。基于此,本文首先對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治工作現存問題進行了分析,然后結合實際情況,對加強水產養殖病害防治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水產養殖;魚病防治;措施
水產養殖規模的擴大,苗種的頻繁更換以及高密度的集約化養殖,導致我國魚類養殖病蟲害問題越來越嚴重,目前已經成為制約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如何加強魚類病害的防控工作,確保魚類健康生長,就成了當前水產養殖業發展的重要研究內容。
一、我國魚類病害防治現存問題
近年來,我國水產養殖病害種類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多樣的魚類病害對水產養殖造成了巨大影響,而部分養殖戶因為自身專業水平不足,在防治病害的過程中,由于自身操作不當,導致多種病菌出現了較強的耐藥性,從而導致病蟲害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1.藥量過多
適時施藥、適量施藥、均勻施藥、合理施藥是魚類病害防治的要點,但是我國諸多水產養殖戶,在用藥的過程中,都存在盲目加大藥量的問題。無論是殺菌藥物還是殺蟲藥物,都會對水體中的生物造成一定的損害,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水體中的溶解氧含量,導致水體中亞硝酸鹽含量逐漸上升,輕則影響魚類正常生長,重則導致魚類大面積死亡。
2.藥物過期
部分水產養殖戶為了節省養殖成本,在應對魚類病害的時候,使用了過期藥物、違禁藥物,這類藥物的使用不僅會延誤最佳治療時間,甚至還有可能引發魚類群體中毒事件,從而導致魚類大量死亡。另外,違禁藥物雖然短期內效果顯著,但是這類藥物的殘留量比較大,使用之后會對水體環境以及魚類的正常生長造成巨大影響。
3.水質調控
我國水產養殖業越來越集中,導致我國池塘的水質極其容易出現變黑、變臭等等問題,而水產養殖戶因為缺乏專業經驗,在養殖的過程中經常用調水藥、解毒藥要解決問題,這些藥品雖然能夠在短期內改善水體環境,但是難以讓水體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久而久之,就會對魚類的生長造成一定影響。
二、加強水產養殖語病防治的策略
1.改善水體環境
水體環境的改善是防控魚類病蟲害的基礎工作。首先,在水產養殖的過程中要不斷調節水質,確保水體理化指標符合魚類生長要求,要不斷向養殖區域內注入清水,以此來稀釋水體中的有害物質。尤其是在氣溫較高的季節,要定期向池塘內投入水質改良劑,使用增氧機、生石灰來不斷改良水質;其次,要定期對水體進行檢查,排查出水體中傳染病原生物,及早找到“癥結”,對癥下藥;最后,要定期對養殖環境進行消毒處理,要定期采用物理方法、化學方法進行定期消毒。此外,也要根據池塘養殖條件以及技術水平來制定合理的放養計劃,根據水質、氣候、生長期來制定投喂計劃,要確保水體中有充足的溶解氧,溶解氧能夠將一些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的二氧化碳。同時,要合理使用過氧化鈣、易菌素等水體環境改良劑,從而讓水體中的有害物質得到有效控制,阻止水體中有害細菌的增長,為魚類的健康生長提供可靠保障。
2.科學使用藥品
簡單來說,合理適量的使用藥物,能夠保證水體中魚類的安全、健康,如果藥物劑量越大,那么作用也就越強。一般情況下,水產養殖所使用的殺菌藥物、殺蟲藥物分為最小有效劑量、治療量、最大量、中毒量。水產養殖劑量的選擇一般要在最小有效劑量之上,最大量之下。最小劑量不能完全發揮藥品的藥效,有可能延誤病情,而最大量則有可能導致魚類中毒。以殺菌藥物的使用為例,殺菌藥物使用要考慮用藥間隔以及用藥次數兩個要點。一般來說,用藥間隔時間的確定主要是根據藥物的(T1/2)半衰期、藥物吸收周期、分布周期、藥物動力學、藥效來決定的。水產養殖戶在使用殺菌藥物的時候,必須嚴格遵守藥物說明書,合理掌控用藥次數以及用藥量。比如,日本對蝦患細菌性弧菌病,就應該在夜間使用抗菌藥物,因為日本對蝦的習性是“日伏夜出”,所以在夜間使用抗菌藥餌能夠起到更好的作用,而口服的抗菌藥餌一般一周一個療程,投喂時間2d/次。此外,藥物在進入魚類體內之后,要經過轉化才能排出體外,但是不可避免的會有少量藥物因為排泄不充分留在魚類體內,這種情況就被成為“藥物殘留”。如果魚類體內的藥物并沒有被完全消除,養殖人員就再次投放了藥物,那么藥物就會對魚類造成危害。因此,要嚴格執行休藥期制度,休藥期制度會根據魚類品種、藥品、水溫而變化,在這方面我國《漁藥使用準則》中的內容尚不完善,許多藥物缺少休藥期規定。所以,水產養殖戶在選擇殺菌藥物的時候,要盡量選擇有休藥期的藥品。
3.合理控制種群
要嚴格控制水體內兇猛魚類的生長,抑制野生雜魚的繁衍,這些魚類會對養殖魚類的正常生長造成極大危害,所以水產養殖戶一定要對其生長質量、數量進行有效的控制。同時,還要消滅水體中水蜈蚣、水蛭、劍水蚤等等害蟲,劍水蚤可用生物防控的方法進行消除,在池塘中放置一定數量的孔雀魚、貓魚,就能夠快速消滅池塘中的劍水蚤;水蛭的消滅則可以使用干石灰粉,石灰能夠改變水體中的酸堿平衡,從而讓水蛭因為水體酸堿失衡而死去。而石灰的強堿性只能維持短短一段時間,殺蟲后即可擴散淡化,對水體不會造成損害;水蜈蚣是一種較為兇猛的水生害蟲,是龍虱的幼蟲,對魚苗的生長有著極大危害,如果池塘中出現水蜈蚣,則要用生石灰清塘徹底消毒。以水深1米計,1畝水面施生石灰75--100千克,溶水全池潑灑。每立方米水體,用90%晶體敵百蟲0.5克溶水全池潑灑。此外,因為水蜈蚣的卵通常產在雜草上,所以在清塘的過程中要清除雜草。
三、結語
綜上所述,魚類病蟲害是阻礙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要不斷提高魚類病害防控技術,加強技術宣傳,讓水產養殖戶能夠掌握正確的魚類病蟲害養殖方法,科學用藥、科學投喂、掌握技術要點,從而實現水產養殖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姚佳. 水產養殖中常見魚病的防治方法[J]. 南方農機, 2018(6).
[2]康宗正. 淺談池塘常見魚病及綜合防治[J]. 農業開發與裝備, 2017(7):193-193.
[3]徐瑩. 水產養殖戶提高魚病治療效果的要領[J]. 農民致富之友, 2017(20):248.
[4]邵紅巖. 北方水產養殖常見魚病防治研究[J]. 農業與技術, 2018(09):124-125.
[5]張春霞. 魚病防治中存在的問題與防治措施[J]. 獸醫導刊, 2017(14):132-13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7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