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大學水產養殖學專業的建設及改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貴州大學水產養殖學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已有20年,本文在回顧其發展歷程和建設現狀基礎上,闡明了水產養殖學在人才培養和服務貴州水產業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并總結了學科專業在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質量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指出下一階段水產養殖學學科應立足喀斯特山區特色水產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目標定位,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加強專業內涵建設、增強綜合實力,將水產養殖學專業建設成為西部有重要影響力的特色專業。
關鍵詞 水產養殖學專業;發展;改革;特色專業;貴州大學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6-0249-04
Abstract The aquaculture major in Guizhou university has been built and developed for 20 years,on the basis of reviewing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construction status,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importance of aquaculture major in talent cultivation and service of aquaculture in Guizhou,and summarized the insufficien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m,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at the next stage of aquaculture should be based on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n characteristic aquatic products in the karst mountains,further focused on the discipline direction,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nnotation,and enhanced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o build aquaculture major into an important and influential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in west China.
Key words aquaculture major;development;reform;characteristic specialty;Guizhou University
貴州大學水產養殖學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已有20年,成為全省水產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主力軍,為貴州乃至全國輸送了大量有用人才,有效促進了地方水產業的發展,但專業建設速度和發展質量還亟待加強。因此,本文在回顧專業20年的發展歷程基礎上,總結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下一步改革的理論,以期為區域特色水產養殖學專業建設提供參考。
1 水產養殖學專業發展現狀
20年來,貴州大學水產養殖學專業牢牢抓住西部大開發和特色漁業發展的大好時機,依托專業自成立以來積累的科研教學實踐經驗和成績,不斷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努力打造符合貴州漁業經濟快速發展需求的特色學科,實現專業建設為地方經濟服務的宗旨。
1.1 人才培養基本情況
1990—1994年受貴州省教委的委托,原貴州農學院與貴州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現貴州省水產研究所)合作開辦了第一屆和第二屆淡水漁業??瓢嘟虒W工作,緩解當時水產專業職業師資和基層水產專業技術力量缺乏的局面。于1999年經教育部門批準正式招收水產養殖專業本科生;2003年成立了貴州大學校內特種水產研究所;2005年獲得水產養殖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并于2007年正式招生;2010年取得農業推廣碩士(漁業養殖領域)招生培養資格;2011年獲得貴州省“特色本科專業”稱號。
目前,本學科下設水產養殖學全日制本科專業1個、水產養殖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1個和漁業發展領域專業學位點1個。水產養殖學專業通過新增試辦專業評估、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和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至今已連續招收20屆本科生和11屆碩士生,累計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了本科生500余人,研究生30余人,充實了全省各縣市水產技術推廣和漁政管理機構的人員力量。其中一些優秀的畢業生已成為技術推廣、教學和創業的中堅力量,擔負起地方水產業發展和管理之重任。
1.2 科研與服務地方情況
20世紀80年代末,原貴州農學院牧醫系呂克強教授等人開始了魚類資源調查研究和《貴州魚類志》的編制工作[1-3]?!笆濉币詠?,本學科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參加國家級重大基礎研究前期專項2項,主持省農業攻關項目4項、省長基金3項、省自然科學基金15項、省教育廳自然基金3項、貴陽市科技局項目2項、?;?2項以及各類橫向課題50余項。在水產資源、魚類種質鑒定及評價、水產動物生理、水產養殖和水域生態等領域均有涉及,成為全省水產學理論研究的高地,已公開發表論文320余篇(含SCI 20篇、權威期刊10篇和核心期刊160篇),獲國家發明專利5項,新型實用專利15項。 本學科團隊充分發揮技術優勢,積極參與地方水產業建設和扶貧攻堅任務,先后為地方編制產業發展規劃12項,當好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參謀,出具專題報告和技術方案20份,培訓實用技術人才1 000人次,在地方魚類繁育、大鯢養殖、鱘魚養殖、稻田養殖和水生生物調查評價等方面提供有力技術支撐,出版專著4部。依托教育廳和校基金項目支持,在青田田魚的引種繁育和稻魚共生系統養殖示范中取得較大成績,獲2017年度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至今,本學科共獲貴州省科技成果轉化二等獎1項,貴州省和上海市科技進步獎各1項。有9位教師參與全省扶貧攻堅,其中1人獲省委組織部扶貧考核 “優秀”等次。
1.3 專業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和學院高度重視本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先后從省內外科研院校引進博士5人,碩士3人。目前,本學科有專職教師15人,其中9人具有博士學位,4人具有碩士學位,教授3人,副教授6人,碩士生導師12人。4人任貴州省水產學會副理事長和理事,1人任教育部高等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和教育部學位中心評審專家,1人任中國水產學會淡水養殖分會和漁業資源與環境分會委員,4人為貴州大學學術骨干,1人為貴州大學學科帶頭人。
1.4 教學科研條件
貴州大學水產養殖學專業現有780 m2實驗室、360個室內循環養殖水族箱和1個水產標本室。設有貴州大學教學試驗場水產實驗基地、貴州大學特種水產研究所和棘胸蛙良種研究中心(校企共建),與貴州省水產研究所、遵義綏陽縣芙蓉江鱘魚繁養有限公司和貴州麗水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等企事業單位建立了校外實踐教學和試驗研究合作關系。
2 水產養殖學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貴州大學水產養殖學專業辦學至今20年,辦學實力和科學研究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對照貴州大學創建一流學科的總體目標以及國內水產養殖學學科的發展趨勢和水產企事業單位對人才需求的現實情況,專業的建設速度和能力略顯不足。
2.1 師資隊伍建設能力不足
本學科從事水產專業教學和科研人員12人,專業背景涉及漁業資源與分類、生態、營養、生殖調控、遺傳進化和珍稀魚類增養殖,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四川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海洋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西南大學、大連海洋大學和廣東海洋大學等科研院校。成立之初,具有水產專業背景教研人員僅2人,2006年隊伍增加至8人,5人為博士,中途有9年出現人才引進斷檔,近3年又引進4位青年博士,隊伍才壯大到12人。另外,隊伍中有豐富專業實踐經驗和省部級科研成果的中年教師偏少,剛跨出校門青年教師的教學科研優勢一時難以跟進,缺乏在國內有影響力的領軍型人才和教學團隊??傮w來看,本專業師資隊伍建設速度滯后,教學和科研團隊整體實力不夠強大。
2.2 人才培養質量有待提高
貴州大學是貴州省唯一從事水產養殖學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培養單位,擔負貴州省高級水產人才培育和輸送的重任,已形成以碩士研究生教育為突破口,本科生教育為主的人才培養體系,但人才培養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
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學生為發展中心、學習成果為導向、學習效果為標準的觀念轉變不夠快,有關水產養殖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探討還較少,已申報主持的教改項目(5項)只涉及課堂和教學過程的單方面,特色精品課程申報少。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不適應本學科專業的發展和要求[4-5],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實驗和實踐教學平臺建設不足,造成一些生產實踐教學環節及其操作只能通過多媒體或黑板演示,學生獲得必要的實踐鍛煉的機會偏少,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弱,必然影響貴州大學水產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進而影響學生就業和學科專業未來的發展[6-7]。
2.3 科研的創新性不足
對所從事的學科專業秉承堅持不懈的科學研究和探索,同樣是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和形成的必然結果,能提高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地方經濟持續發展。本學科現有的研究多集中于魚類資源調查與評價、原著魚類(如普安鯽、裂腹魚、白甲魚)個體生物學和遺傳背景及其多樣性研究,涉及一些特色魚類的繁育及生理等基礎研究,但營養與疾病、育種、資源與環境、水域環境調控與生態修復、健康養殖等方向的研究工作嚴重不足,原創性和創新性的成果較少,主持國家級項目以及發表高水平和高影響因子的科研論文偏少,難以在國內水產領域產生重要的影響力。針對貴州水產業存在的問題,提出的基礎性和創新性研究課題少,較少關注其發展中關鍵性技術和難點,對貴州水產業發展的科技引領作用不突出。
3 水產養殖學專業改革的思考
今后,水產養殖學專業的建設與發展的定位是以20年發展的經驗為新起點,以科學發展觀和科教興校、人才強校戰略思想為指導,以喀斯特山區現代特色漁業快速發展和省部共建貴州大學為契機,圍繞貴州大學創建一流學科的總體目標,加強水產養殖學學科專業內涵建設,突出特色、強化優勢,增強綜合實力,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研究水平,將水產養殖學學科建設成為具有鮮明西部喀斯特山區特色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高地。今后,本學科專業需圍繞以下4個主要方面加大改革和建設的力度。
3.1 凝練學科發展方向,夯實專業建設的基礎
學科建設是高校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核心,是帶動專業各項工作全面發展的龍頭,是學校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的標志。貴州大學水產養殖學學科應以貴州喀斯特山區漁業為基礎,把特色水產資源、特色水產養殖和漁業環境凝練為學科發展主攻方向,加強水產種質資源鑒定與評價、水產動物營養與生理、水產動物病害防控與健康養殖、養殖水環境調控與生態修復等研究領域的建設。一是加快學科專業隊伍的建設和培養。進一步調整師資隊伍結構,在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中向主要研究領域傾斜,注意學科、學緣和學校的交叉,再引進高水平學科帶頭人3~5人,派遣年輕教師到國內重點實驗室和重點學科定期進行學習交流,聘請知名專家學者定期指導本學科的建設與發展,在各領域產生1名學術領頭人。二是提高學科研究水平。緊密聯系貴州特色水產資源[8-9]和漁業發展重點,組織力量進行10~20項國家級到省部級的項目申報和實施,開展主要經濟魚類的基礎生物學研究,重點攻關1~2種特色魚類規?;庇夹g和2種珍稀魚類資源保護技術,3種主要養殖魚類肉質改良和疾病防控技術,重點養殖水域環境調控與生態修復試驗,發表高水平論文30篇左右(其中SCI收錄論文10~15篇),新增發明專利5項。三是加大學科研究平臺投入,改善學科支撐條件。重點建設貴州特色魚類種質資源分析評價公共平臺和養殖環境檢測分析公共平臺,更新實驗儀器設備,為研究生培養和教師從事科學研究提供必備的條件。四是加大碩士點的招生和培養力度。研究生教育是教學與科研的結合點,它與學科發展、科學研究密不可分。今后應在養殖和養殖生態等方向加大研究生招生和名額分配力度,全力配合水產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的建設申報。 3.2 進一步優化學科人才培養模式,強化課程教學體系改革
水產養殖學是闡述水產養殖動植物生物學特征,綜合比較、闡明水產養殖生物學原理及其關鍵技術的綜合性應用學科[10]。水產養殖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既要充分體現厚基礎、強能力、重實踐、高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又要兼顧專業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結合學科發展狀況和社會的需求,不斷融入現代技術和學科新進展,整合教學內容、優化課程體系,從1999年至今,先后制定了6個水產養殖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版本,每個版本都有當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最新2016年版本增加了實踐教學環節比重,獨立開設認識實習、社會實踐、專業考察、專業技能實習和新生研討課以及學科競賽培訓等實踐教學必修課和第二課堂,強化畢業論文(設計)的規范管理,增加實踐教學環節,延長學生在校內外教學實習基地實習的時間,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提供可能。但從水產養殖學學科的應用性和養殖生產的季節性特點出發,有必要對方案做進一步調整。如魚類增養殖學、甲殼動物增養殖學和水生觀賞動物養殖學等專業課程還必須設立專題實踐教學環節,而且組織教學的時間盡量安排在魚類繁育的4—5月,而不是混雜在暑期小學期(7—8月)。同時加強與養殖企業和基地合作,構建與產業緊密銜接的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利用學校和企業2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通過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完成學校、企業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達到專業人才培養規格與行業生產的接軌,吸納行業主管部門、企業、用人單位共同參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
加強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課程教改的申報研究,大力倡導和推行研究式、啟發式、研討式、探索式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引自《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充分發揮教與學2個積極性,努力實現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與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的有機統一。加強學科相互滲透、交叉融合,向特色漁業、生態漁業、無公害漁業、設施漁業、健康養殖方向發展,增加水生生態和環境學科交叉的教學內容,增設跨學科、綜合性專業特色課程,開設企業創業案例課、科研案例課,建設系列精品課程。有必要增設水產健康養殖學、漁業環境評價與生態修復、水產生物技術、漁業經濟學等課程。結合特色水產養殖本科專業和喀斯特山區水產業特點,加強冷水性魚類增養殖學和魚類學等精品課程的建設。通過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整合力度,實施模塊化課程群建設,設置特色水產動物繁育與增養殖、漁業資源與環境、水產動物病害與健康、水產動物營養與生理4個課程模塊。
3.3 著力打造水產養殖學專業綜合技能訓練平臺
水產養殖學是一個專業性、應用性、實踐性極強的應用性學科,不僅要求學生具備過硬的理論知識,而且在水產動物的親體培養、人工催產孵化、苗種培育、成體養殖、病害防治、餌料投飼和水質調節等重要生產環節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著更高的實際需求。
專業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專業基礎課與專業課的實驗教學、實踐訓練關聯性不強,理論知識與實際生產嚴重脫節和學以致用效果不佳的缺陷,阻礙了創新性和創造性人才培養。建立水產綜合技能訓練教學平臺,將有助于整合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的實驗實踐教學資源優勢。通過完善實驗室基礎條件、功能合理布局和深化實驗實踐教學改革,將水產動物生產過程和生產環節與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有機地融合為一個整體,能夠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系統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動手能力。
該平臺應涵蓋4個主要專業實驗室,建在貴州大學新的實習基地內。一是水產動物室內循環水繁養技能訓練中心,進行水產動物的親體培養、催產孵化和苗種培育等養殖環節操作訓練,改善魚類增養殖學、名特水產動物養殖學、水產動物生理學、水產動物組織胚胎學和魚類生態學等課程的實驗條件,有利于開展與繁養相關的性腺發育的形態觀察及組織學判斷、胚胎發育進程觀察與控制、幼體生理生化指標檢測分析和生長發育等基礎知識的綜合訓練研究,達到專業知識培養和專業技能訓練一體化培育目的,還可為疾病防治和水質調控等專業基礎課提供實驗條件和實驗材料。二是名優水產動物病害診斷與防治技能訓練實驗室,可提升水產微生物及免疫學、魚類藥理學、水產動物病理學和水產動物病害學等課程的實驗條件,達到對發病水產動物外觀癥狀觀察、病原病理的檢測與疾病診斷、藥物篩選和治療一體化的技能訓練目標。三是名優水產動物養殖水質監測與改良技能訓練實驗室,提升學生對養殖水質主要理化指標的測定技能,以及對其形成原因的初步分析技能,對不良水質理化指標進行改良處理的相關操作技能,進一步深化養殖水環境化學、設施漁業、養殖水環境污染控制原理與技術等課程實驗教學課程體系改革,達到水產養殖過程水質分析與評價、水質改良一體化的技能訓練目標。四是名優水產動物飼料配制與精準投喂技能訓練實驗室,培養學生名優水產動物人工配合飼料配方的設計與優化的技能,飼料的配制、生產制粒以及主要營養成分測定分析等方面的技能,水產動物生長性能、降低水質污染等為目的精準投飼策略設計與操作技能。
校內實習基地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其無可替代作用,不僅為學生提供各種技能實習,也是教師進一步熟悉專業、鞏固實踐知識和學習先進技術的重要場所,也便于管理和解決各方面矛盾[11]。因此,加快貴州大學在長順縣新的水產養殖教學實習基地的規劃建設與功能升級改造勢在必行。
3.4 加大學科專業的招生宣傳和就業指導力度
貴州大學與國內眾多綜合性大學和農業院校一樣,在水產養殖學專業的建設中面臨諸多相似問題,如專業在校內的吸引力、親和力和招生上面臨其他學科專業的挑戰[12-15]。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水產養殖學與動物科學和動物醫學2個本科專業以動物生產(或動物生物技術)類錄取進校,大一不分專業,進入大二后再進行專業選擇和班級劃分。招生環節在校內專業招生中就不占優勢,而后進入大二分班分專業又在學院內部的專業之間面臨競爭,以60人的招生名額進校到真正進入大二水產養殖學專業學習不足50人。近3年,以水產養殖專業為第一志愿本科生生源錄取率在35%~40%之間,而畢業生就業率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如2015和2016年本科生就業率為100%,2017年年初就業率71.70%,其中考研率達22.64%,研究生近2年的就業率為100%(部分數據引自于貴州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 針對學科專業特別是本科在招生方面的困境,有必要制訂專門的招生和就業宣傳,就專業性質、特點、人才培養模式、就業途徑和前景做詳細的介紹。對入校學生也要進行學科專業的推介,強化學科專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特別是在沿海地區農業產業中的比較優勢和就業渠道優勢,同時充分發揮教師在科研和生產中的技術優勢和服務產業的影響力,帶動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和服務地方產業的活動,提升學生對專業的興趣和專業對國家、社會和產業貢獻度的認可,積極引導高年級學生提早進入畢業規劃,繼續配合學校和學院實行的“博學計劃”,發揮學科點教師的專業背景和與母校學科點的聯系作用,鼓勵和帶動部分優秀的學生積極報考研究生。2017和2018年度向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海南大學、廣東海洋大學和本校等科研院校輸送碩士生和博士生26人。發揮學科點教師與水產企事業單位長期的業務合作關系,提早帶領學生進入實習和見習鍛煉,為學生畢業后盡快就業提供良好機會;定期組織專業教師、就業指導部門和用人單位舉辦就業和人才需求的專題講座,轉變學生唯“行政事業單位”論的就業觀念,鼓勵大部分學生走向基層和生產第一線發揮技術優勢,樹立報效家鄉和貴州水產業的決心;邀請部分畢業創業成功的校友為畢業生做自主創業的培訓,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就業思潮,為水產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4 參考文獻
[1] 呂克強,李光,謝家驊.貴州省境內珠江水系主要經濟魚類調查[J].貴州農學院學報,1983(1):24-37.
[2] 呂克強.貴陽地區魚類調查報告[J].貴州農業科學,1980(6):58-61.
[3] 伍律.貴州魚類志[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9.
[4] 姜海波,戶曉娟,安苗,等.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現代農業科技,2018(10):284-286.
[5] 姜海波,安苗,肖超能,等.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學課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文化論壇,2015,32(3):334-337.
[6] 唐黎,姚俊杰,安苗,等.水產養殖專業教學實習和生產實習的改革與探索[J].教育文化論壇,2015,32(3):331-333.
[7] 周賢君,孟立霞,姚俊杰,等.貴州地區水產養殖學實踐教學改革初探[J].凱里學院學報,2014,32(3):68-70.
[8] 楊興,姚俊杰,袁家謨,等.貴州省水生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的規劃[J].貴州農業科學,2008,36(6):123-126.
[9] 李正友,李建光,楊興,等.貴州省主要經濟魚類種類及開發應用前景[J].貴州農業科學,2009,37(10):142-145.
[10] 劉煥亮.水產養殖學概論[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0:1-2.
[11] 翟林香,陳軍.水產養殖技術概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
[12] 喬秀亭,楊廣,蘭德平.校內基地在高校水產養殖專業教學中的作用[J].天津農學院學報,2005,12(3):62-64.
[13] 徐鎮,陸開宏,趙青松,等.提高水產養殖學專業在綜合性大學中的專業親和力和影響力[J].中國農業教育,2005(1):23-24.
[14] 李樹國,常杰,胡宗福.偏遠地區水產養殖專業面臨的招生、就業問題及解決途徑[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8,14(2):82-83.
[15] 范兆廷,劉敏,韓英.地方農業院校水產養殖專業的辦學模式和發展方向[J].中國農業教育,2005(1):25-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3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