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語文思維,是指在語文教育中,通過語文閱讀教學,將兒歌、兒童詩、童話等文學樣式所具有的教育價值轉化為教育成果的一系列過程和行為。其教學目的是:學習優秀文學作品,掌握文學語言,發展形象思維,培養文學鑒賞能力;陶冶審美情感、情趣和能力,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汲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化素質。文學教育的內涵與目的正契合了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觀?;诖?,本文將從提升文學教育理論素養等四個方面淺析小學語文文學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語文思維;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思維是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課程教學中,要將語言實際運用與文學熏陶結合起來,讓二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共同促進語文教育目標的實現。為了更好地踐行小學語文文學教育,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本文將基于文學教育內涵與核心素養內涵的呼應與對接點,來探討小學語文文學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領會文學教育多元價值
文學教育的價值在于通過文學作品的閱讀體現人的精神所向,這種精神具有強烈的生命力,可以激發出人類的各種心理因子,從而實現文學教育對人的塑造。文學獨特的教育功能正是其價值的體現。
?。ㄒ唬┥鼉r值
黃克劍先生提出了教育的三個價值向度:授受知識、開啟智慧、點化或潤澤生命。文學教育正是以文學作品為載體,通過語言知識、文學知識、人文精神、思維品質等文學價值,豐富孩子的知識、培育孩子的能力、健全孩子的人格,從而實現文化教育的生命價值。
?。ǘ徝纼r值
文學的審美特性決定了文學教育審美價值的實現。在文學教育中,通過文學欣賞品評,學生對審美形式秩序進行關照、把握,使其一般心理能力得到培養、訓練,轉變為審美能力,并豐富、成熟為自由運用和創造形式的能力。從而使得孩子在審美感知能力的基礎上,發展自身的審美想象、理解、創造的能力。
?。ㄈ┪幕瘍r值
文學教育中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價值,把握文化價值,助力文學教育,發展核心素養。
1.文學語言教育與文化知識積累
文學教材的語言十分豐富。文學語言教育通過彈性的、多義的闡釋,養成學生對語言的豐富感受力和深層理解力,它是文學教育的重要支柱。通過語文媒介,將文化知識展現在孩子面前,習得語言的同時,也豐富了文化知識體系。
2.人文精神的塑造與健全人格的養成
文學教育通過體味真正具有藝術魅力的文學作品,使學生感受到真善美的事物,充實強化人文精神;同時也可體會到生活中的感動、悲傷、歡樂、痛苦等復雜的情感,從而養成健全的人格。
二、提升文學教育理論素養
(一)兒童心理發展理論
在文學教育中,應該以兒童的視角去發現文學作品的教育價值,順應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努力創設情境,讓文學教育潤澤兒童的心靈與充實兒童的精神,從而實現個體生命的成長。
(二)文學文本理論
當代文學文本理論是一種開放式的闡釋理論,它尊重每個人對文學作品的不同解讀。在文本解讀的實踐中,新的解釋不斷出現,每一代人、每一個人對文學作品有著千變萬化的理解,我們應遵循當代文學文本開放式闡釋理論,在文學教育中,尊重孩子的個性化解讀,引導孩子從不同角度發現文學作品的不同價值。
?。ㄈ┙邮苊缹W理論
在語文教育中,孩子對文學教材的閱讀,無疑是文學接受的一種形式。因此,接受美學的理論成果是進行語文文學教育的重要理論資源。在具體的語文文學教育過程中,要明晰文學作品的接受過程從作家創作文學作品時就已開始發生,了解孩子作為讀者的“期待視野”;要善于進行文學接受的歷史性與共時性研究;要尊重孩子作為接受者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孩子在文學接受實踐過程中的能動價值。
三、發揮文學教育主體作用
教師與學生作為文學教育的雙主體,對理想有效的文學教育的構建與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ㄒ唬┨岣哒Z文教師的文學素養
文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便是:教師知識面廣、文學素養高。只有這樣,才會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浸潤孩子,才會讓孩子“親其師而信其道”,才會實現文學教育的價值。那么,如何提高教師的文學素養?首先,教師要養成勤讀文學作品的習慣。博覽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才能積累教育機智,構建起自身豐富的內心世界。其次,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學感悟能力。教師對文本的感悟能力與表達能力,是文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前提,助力教師解讀文本、凝練語言、簡化大道。因此,教師應從文學的特點出發,樹立文學審美觀念,感悟文學作品之美,讓美回歸課堂,與孩子一起欣賞、享受、創造美,從而使孩子的心靈能夠沐浴靚麗優美的文學之光,進而由衷地喜愛語言文學,熱愛生活與生命。
?。ǘ┳鹬貙W生對文學作品的個性化解讀
關注學生對文學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善于選取個性化解讀視角,引導孩子多元化解讀文本。基于文本,合情合理解讀的同時,還可引導學生增進自身的體驗,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幫助解讀文本,從而透徹地理解文本,創作文學。
四、豐富文學教育主題活動
基于小學語文教學特質,結合教學實踐,從文學欣賞、文學品評、文學創作三個方面來闡述文學主題教育活動。文學欣賞主題教育活動。自主閱讀是孩子對文學文本自主解讀的一個重要方式,孩子在進行自主閱讀時,會建構自己的閱讀機智,根據自身的理解,個性化解讀文本,獲得獨特的審美感受。自主表達。在課前利用幾分鐘,讓孩子進行自主表達,可以是詩歌朗誦、美文朗誦、閱讀分享、故事講演等形式,讓孩子在自主表達文學作品的同時,增進自身的情感體驗,在欣賞與表達中,體悟文學作品的魅力。文學品評主題教育活動。在欣賞文學作品的同時,引導孩子結合自身的感受,形成對文學作品的感知。鼓勵孩子多角度審視、探討文學作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見賢思齊,形成健康的人格。
五、結語
現代的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注重小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更要注意語文核心素養價值引領,培養學生的健全的人格、正確的價值觀。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核心素養的培養,要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統領,結合小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和認知水平,進行語文基礎學科的教學,我們應當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探索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理念下的教學策略和方式,更好地啟迪和開發學生的語文智力。
參考文獻
[1]李澤林.防止核心素養被泛化的危險——兼論貫徹落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學科化傾向[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
[2]郝謐謐,徐梅.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課堂中思維力的培養——以小學語文中段為例[J].課外語文,2017(24).
(編輯:龍賢東)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