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引種布病防控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布病主要由布魯氏菌引起,屬于人畜共患的疾病,嚴重影響著人民健康與農業的安全生產。牛羊等牲畜屬于此病的主要傳染源,且隨著養殖規模的逐漸增大,此病發病率呈現出回升趨勢。對此,養殖人員應做好牛羊的引種工作,并采用科學合理的疾病防治措施,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布病的發病幾率,提高養殖經濟水平。
關鍵詞:牛羊;引種;布病;防控;策略
牛羊在感染布魯氏菌后會很容易產生布病,且患病牛羊會出現長期發熱、脾胃腫大等癥狀,嚴重影響了正常養殖,為國家與個人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對此,相關養殖人員應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及時預防,降低布病的發病幾率。
一、牛羊引種布病的發病癥狀
1.牛羊引種布病
牛羊布病主要由布魯氏桿菌引起,嚴重影響著畜類的生產繁殖,且具備鮮明的地方性傳播特點,在某一地區一旦出現便會影響整個地區牛羊牲畜的繁殖。此病較易在牛羊等家禽中發生,會導致母畜流產、空懷問題。且研究發現,致病菌主要存在于牲畜的精液與羊水中,可以通過哺乳以及交配等方式進行傳播。在研究致死病菌的過程中,研究人員顯微鏡下觀察布魯氏桿菌的第一次分離,可以明顯觀察到桿形與圓形,且此細菌無法進行孢子生殖,對繁殖環境與營養條件的要求較低。且布魯氏桿菌具備較強的變異性,培育期間可以變為短桿形,并逐漸變為毒力菌株。
2.發病癥狀
觀察感染此病的牛羊可以發現,其會表現出不同的癥狀。一方面,此病菌在牛體內具備較長的潛伏期,一般為2周至6個月,且發病后會出現明顯的全身癥狀問題,母牛在懷孕5至7個月后出現流產。觀察發現病牛口鼻紅腫并分泌大量的白色液體,并伴隨強烈的惡臭,此種情況一般持續2至3周。妊娠期發病的母牛也會出現關節炎癥狀,公牛會出現睪丸炎問題??傊腥敬瞬『?,牛體繁殖能力明顯下降,產牛量明顯降低。另一方面,感染此病的母羊同樣會出現流產問題,且主要發生于懷孕3至4個月的母羊。在流產前幾天,母羊體溫明顯上升且分泌物增加,并伴隨出現關節炎以及乳腺炎等并發癥。此時養殖人員若治療不及時則會引發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會影響此地牛羊養殖業的穩定持續發展。對此,養殖人員應及時針對疾病采取防治措施,確保經濟效益。
二、牛羊布病的防控策略
1.加大檢疫宣傳力度
養殖人員的專業素質各不相同,對此,相關檢疫部門應做好健康牛羊布病疫苗的防疫工作,提前防范。在疾病高發期時,檢疫部門也應充分重視防疫,并做好布病的防控工作,確保養殖人員可以充分認識布病。養殖人員缺乏專業的養殖知識,大多依靠經驗養殖,檢疫部門的知識宣傳工作可以更好的阻斷疫情的傳播,提高養殖人員的經濟效益水平。
2.加大檢疫工作強度
當前牛羊布病并未出臺明顯的防治措施,控制疫情主要通過預防措施。對此,防治牛羊布病最為關鍵的手段便是加強疫苗的免疫接種工作。養殖人員在注射疫苗時應做好圈舍地面的消毒與清潔工作,以防免疫人員呼吸道與皮膚直接接觸微生物引發感染。同時,防疫人員還應根據免疫流程嚴格做好個人的基本防護工作,隨身攜帶消毒藥物。在注射疫苗時,養殖人員應確認疫苗的基本信息,觀察藥品外觀與包裝是否正常,且嚴格按照相關說明進行配置,并做好注射后的處理工作。除此之外,養殖人員還應與檢疫部門做好配合工作,及時針對牛羊的易感細菌接種疫苗,并進一步做好免疫、檢疫、捕殺牲畜以及環境消毒等工作,建立完善可行的免疫接種體系,嚴格規范疫苗的注射流程,真正由源頭上防治疫情的發展,提升養殖人員的經濟效益水平。
3.加大部門的監管力度
調查分析發現,當前牛羊養殖管理過程中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并未實行科學規范的管理措施,一旦感染很難有效控制。且當前多數養殖人員采用自繁自養以及外地引種的養殖模式,更加加大了養殖防疫難度。同時,受特殊因素的影響,牛羊需要在同一山坡放養,交叉飲食與群居放牧的形式會導致疫情在感染后呈現出放射形的傳播模式,為養殖人員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對此,相關部門應在遵循管理規定的基礎上做好監管工作,從而確保區域農牧養殖業的健康穩定發展。首先應設定區域內的專門監管人員,做好每個養殖場的進出場檢疫工作,并及時針對牛羊的免疫情況定期消毒,完善無公害的處理工作。其次,養殖人員嚴禁在疫區內引種牛羊,應嚴格做好牛羊引種的把關工作。再次,養殖場應針對性的制定完善的審批制度,所有外地引種與采購行為必須得到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所的同意,并在相關衛生部門備案后才可進行??缡∫N需要得到省動物衛生監督所的審批同意,以充分保證區域內牛羊的整體健康。最后,監督部門應加大對無證從業者的打擊力度,嚴禁杜絕私自配種以及無證調運牛羊的行為,攔截牛羊布病的擴散渠道,布病傳播的幾率,為養殖區域內牛羊以及其他牲畜的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依據。
4.加大綜合防治力度
養殖人員應在采用科學防治措施的基礎上規范牧區的養殖模式,降低疫情的傳播速度,且還應嚴格規范“檢、免、殺、消”等免疫流程,落實免疫、環境消毒以及檢疫等防治措施,降低布病的危害程度。首先,養殖人員應全面檢測布病的實際疫情,針對已經發生牛羊布病的區域做好疾病的排查工作,對于關節炎、死胎以及流產等明顯的疾病癥狀進行重點抽血檢查,杜絕交叉感染。其次,工作人員應根據規定針對重點疫區開展免疫工作,做好疫苗接種,并加大監測力度,一旦發現疫情及時采用防治措施。最后,應根據當地的實際疫情建立完善的信息公開制度,且監管人員如實上報疫情,強化信息溝通,完善應急處理機制,最大程度的控制疫情,減少經濟損失。
三、結語
牛羊布病屬于高危傳染病,對于養殖人員而言,其必須做好布病的防治措施,充分降低其危害,在確保牧民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同時,相關檢疫部門也應進行科學治理防治,從而確保整個畜牧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牛羊引種的布病防控策略[J]. 侯遠軍.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 2018(05):75.
[2]牛羊引種布病防控策略[J]. 李成業,楊艷. 江西農業. 2018(02):36.
[3]創新布病防控,有效控制布病上升趨勢[J]. 閆春軒. 獸醫導刊. 2016(09):38-40.
[4]當前大連市牲畜布病防控工作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 權錫梅. 新農業. 2018(19):37-3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3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