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保護地藍莓生產的溫度管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近來年,鳳城市保護地藍莓種植面積達1000多畝,為使鮮食藍莓良種能在設施栽培模式下達到早熟、優質、穩產和高效的生產目標,根據藍莓樹種特性,選定的綜合配套技術有土壤改良光均衡利用定植、酸性銨態氮肥選施、水肥一體供應、放蜂輔助授粉、果期變溫管理、整型修剪等,而其中溫室生產藍莓的溫度管理是一項關鍵性技術,包括晚秋滿足低溫的管理和正常生長期的溫度管理等。
1 休眠期溫度管理
進入秋季,在夜溫達到10℃以下時,要及時覆蓋塑料薄膜和保溫被,此時溫度管理的核心是如何保證溫室內的溫度能盡快滿足藍莓對低溫的要求。生產上為降低溫室的溫度,在白天需將溫室用保溫被全部覆蓋。晚上,將溫室保濕被揭開1/3左右,并將風口揭開,讓晚上的低溫傳入溫室內。清晨,在太陽出來以前,將保溫被和風口及時蓋好,此項工作一直進行到白天氣溫穩定在10℃以下時停止。溫室應設置自動濕度記錄儀,對溫室的溫度進行記錄,并測算低溫時間累積的數量,以確定揭開保溫被的時間。
2 生長期溫度管理
2.1 萌芽期溫度管理
低溫時間基本滿足藍莓的需冷量以后,溫室開始進行升溫生產。起初揭開保溫被時,為了使溫室內的溫度逐漸升高,白天應先揭開1/3左右,持續2~3天,再揭開1/2左右,持續2~3天,之后就可以全部揭開了。從揭開保溫被到藍莓開花,白天溫室內溫度應保持在30℃以下,夜溫在5℃以上即可。當白天溫度高于30℃時,要及時放風降溫,當夜溫較低時,會延遲藍莓開花,從而延遲采收期。
2.2 開花坐果期溫度管理
溫室藍莓開花坐果期的溫度管理是十分關鍵的工作,在生產中經常發生由于溫度過低導致的坐果不良,進而嚴重影響產量的問題。2014年,遼東學院藍莓課題組對丹東地區某公司的2個溫室藍莓花期溫度進行調查發現,花期溫度高于30℃后,對藍莓的坐果率影響極大。藍莓花期的溫度管理要求白天不能高于24℃。有的品種花期對高溫極為敏感,短時間的高溫(35℃以上,2~3小時)會導致藍豐、北陸等品種的坐果率降低到30%以下。夜溫仍然是維持在5℃以上最好,即使花期,短時間的低溫(-3℃,3小時)對藍豐、都克和北陸的坐果率沒有影響,但是夜溫的高低會影響花期長短和采收期早晚,夜溫較高的情況下,果實成熟期會提早。
2.3 果實發育期溫度管理
果實發育期白天溫度不超過28℃,夜溫盡量維護在7~10℃的范圍內。為避免夜溫過高,當夜溫達到7℃以上時,夜間就不再需要覆蓋保溫被了,只要將溫室的通風口晝夜打開即可。這樣可以保證溫室有較大的晝夜溫差,使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等的含量增加,風味發育充分,形成高品質的藍莓果實。也有些生產者建議在果實發育期可以將白天和夜間的溫度都相應提高,這樣可以提早成熟。但是果實的單果重、甜度、硬度和風味等都會降低。所以,這一時期的溫度管理需要平衡采收期與果實品質的關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