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教育部于2017年發布了《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的頒布為小學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指導,小學班主任在工作中針對當前信息技術普及教育和留守兒童大量出現的現狀,應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加強班級管理。要圍繞《指南》,對學生進行理想理念教育,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生態文明教育,要引導學生自我調節,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樹立正確的三觀,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關鍵詞: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農村小學;班主任
2017年,教育部頒布了《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德育目標,根據學生年齡、認知能力和教育規律,提出了不同的教育要求。小學班主任在進行工作時應加強學習,更新理念,開展常態德育工作,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道德教育是學校教育工作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班級組織者和引導者的小學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農村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隨著城鎮化建設進程的逐漸加快,我國農村小學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是與城市小學相比,農村小學存在教學環境較差、留守兒童數量日益增長、學生管理困難等不良現狀。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小學班主任對學生的德育培養并不重視。他們中大部分更注重對學生的知識教育而忽略道德教育。在進行班級管理時,許多班主任并沒有對學生進行深入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教育。同時在對班級進行管理時,部分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課堂學習而輕視實踐學習,這會阻礙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小學是學生學習知識、樹立三觀的重要時期,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有一些小學班主任的教育觀念相對落后,在管理班級時缺乏正確管理措施,導致班級管理出現問題,農村小學校園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學校與家長之間溝通也相對較難。雖然近些年國家對農村教育越來越重視,但是與城市小學相比,農村小學對班主任的管理還缺乏相應機制,而且有許多農村小學班主任本身年齡偏大,學歷和專業知識能力不足,缺乏現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單一原始,有的甚至沿用學生不聽管教就體罰的不當教育方法。這些都導致學生與班主任之間存在隔閡,不利于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指南》引導下的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策略
(一)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
道德教育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傳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使學生能夠擁有健全的人格,在學習和生活中能夠以良好的心態面對挫折。小學生年齡小,喜歡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會對他們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小學班主任在平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從自身做起,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導學生,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如在進行勞動時,班主任要帶頭清掃,用行動感染學生,激發他們的勞動積極性,調動他們的勞動熱情。同時有利于增加班主任的威信,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
(二)尊重關愛學生,加強溝通交流
愛是教育的前提和根本,教師用真心去關愛學生,才能促進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進行。因此小學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時要用愛心感染學生,多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尊重他們的想法,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加強師生間的聯系,使學生從內心接受教師,通過溝通交流,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教師在工作中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農村許多學生是留守兒童,缺乏自制力。由于父母長期在外,他們也缺乏父母的關愛,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較差,不易管教。
小學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從多個角度出發,觀察學生的行為,通過各種活動增加班級凝聚力。在管理中,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引導他們融入班級,學會自我管理,進而規劃各自的學習和生活。通過板報等多種形式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把《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當作班級活動的準則,在班級中形成和諧的德育氛圍。
(三)建設高效的班干部隊伍
班集體領導團結與否,主要與班主任的引導有關。班級活動離不開班干部,而班干部是班主任與學生的橋梁和學校成功開展工作的重要抓手。因此小學班主任要對班干部精心培養并采取民主選拔的方式,選出同學們信任的、具有一定威信的班干部。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要實行明確分工、分層管理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班級的凝聚力,在班級中建立各種制度,規范學生的言行,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師在課間時也可與學生做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戲,營造遵守紀律、團結友愛的班風,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最終使每位學生都樹立主人翁意識,主動熱愛集體。在舉行活動時,教師要征求學生意見,培養學生為集體出力的觀念,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多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爭當環境小標兵、古詩詞背誦、體育競賽、向孤寡老人送愛心等活動。教師應通過活動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最終使學生健康成長。
(四)家校合一,形成教育合力
我所在的農村小學中有許多學生的家長在外打工,對學生缺乏關愛,沒有時間和精力與學生溝通,導致學生出現厭學情緒。另外,家長與學校和教師缺乏聯系,不了解學校的具體情況,對學校和教師的認識比較片面。因此,作為農村小學班主任,我們要多與家長聯系,進行交流與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并把學生的情況及時反饋給家長,通過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與家長共同協商,找出教育學生的好辦法。
我管理的班級中半數都是留守兒童,他們大多跟著祖父母一起生活。針對這種情況,我定期家訪、組織家長會,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的表現。我通過跟家長進行面對面的交流,與其探討教育方法,組織家長走進課堂了解學生的表現,讓家長與學生一起參加活動,間接增進親子情感。
參考文獻:
[1]李琳.農村小學班主任利用營養餐開展班隊活動的意義與策略[J].學周刊,2018(09):162-163.
[2]高艷霞.淺談以激勵促發展——健全機制,提高農村小學班主任專業發展水平[J].學周刊,2018(05):169-170.
[3]周欣欣.捧一瓣心香 予以愛的力量——淺談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細節教育[J].考試周刊,2017(91):38.
?。ㄘ熑尉庉嫞豪罹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0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