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品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應然追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提出,應注重科學精神的培養,以引導學生形成正向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語文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尋找思維發展的契機,融入教學智慧,在潛移默化中,開拓學生的思維路徑,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思維品質;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意味著語文學科是語言與思維的辯證統一。在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思維品質是指人思維的個性特征,反映了個體思維能力的強弱。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思維品質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和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發展并表現出來的綜合思維能力。因此,筆者積極尋求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融入教學智慧,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一、追問——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師生問答是閱讀教學中的常見策略,教師處于提問的主導地位,學生根據教師的提問進行相應的思考并解答,教師根據問答反饋,判斷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根據教師提問目的進行分類,可以發現主要以“是什么”“怎么辦”問題為主,缺乏“為什么”類型的再提問、再思考。
筆者以小學語文第七冊《一路花香》為例,本文為寓言故事,講述了挑水工用一好一破兩只水罐挑水的不同結果,完好的水罐感到驕傲,破損的水罐感到慚愧;但是挑水工告訴破損的水罐:因為裂縫,漏出的水才能澆灌出美麗的花。以下為筆者的教學實錄:
師:《一路花香》作為寓言故事,想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生:以物喻人,每一個人都有自身存在的價值,我們既不能驕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處地利用自身的特點,就能充分發揮作用。
?。ɑ蛟S,課堂教學到此就可以圓滿結束,但筆者順接話題,追問開去。)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完好的水罐多,還是破損的水罐多,為什么?
生:當然是破損的水罐多些。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也有自己的長處,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師:是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又有多少人會遇到他生命中的挑水工,在必經的路旁撒下花種,最終一路芬芳呢?如果是你,你是愿意做一位挑水工,還是一只破水罐,又或是一只完好無損的水罐?
生:我會努力做一只完好的水罐,盛滿甘洌的溪水,給跋涉的路人飲用。
師:我懂你的意思了,你想努力成為一位具有高尚品質的人,服務他人。
生:我想成為挑水工,幫助沮喪的人尋找優點,鼓勵他們,讓所有人一路花香。
師: “一路花香”不再僅僅是路旁的花香,更是人生路途上的花香,你有著一顆博愛的心。
生:我就是那只破水罐,寫字不好看,我也很努力,可是……
生:加油!我們可以幫你!
師:是啊,“我們可以幫你”,或許我們不是完好無損的水罐,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成為別人或者是自己的“挑水工”,發現優點,灑下花種,靜待花開。帶著你的思考,完成課后練習第4題:讀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什么?請以此為話題完成隨筆。
通過追問,學生的思考不再局限于文字,而是融入生活思維,更具有思維靈活性。完成隨筆的過程,就是學生思維品質再次發展與提升的過程。
二、辨析——發展思維的多樣性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側重于字、詞、句的辨析,以品味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很少針對文本所涉及的相關話題,搜集整理相關資料,創設相應情境來進行辨析。
如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民間故事《牛郎織女》的文本下方有一行小字“根據葉圣陶《牛郎織女》一文改寫?!惫P者在研讀文本時心生疑慮,本文何處與原文不同,編者為何改寫,遂找來原文,對照研讀,頗有感悟。在設計教學時,筆者便直接引導學生參照原文,先找不同,再思考改寫緣由;最后閱讀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思考民間故事的基本特征。教學過程中,學生興趣盎然,妙語迭出,揣摩課文改寫者意圖,真正做到了“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通過不斷地找不同、找相同等環節,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辨析,深入淺出地探析文本,感受古人思維發展軌跡,從而為學生提供思維品質發展的多樣路徑。
三、點撥——發展思維的深刻性
點撥需要契機,更需要教師對閱讀教學過程的整體把握。教師尋找發展學生思維的切入點,能夠恰到好處地融入思維能力訓練。
以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艾滋病小斗士》為例,在質疑環節中,有學生結合文本:“1989年,恩科西一出生就攜帶艾滋病病毒,不久母親又被艾滋病奪去了生命……在南非,每天都近200名攜帶艾滋病病毒的嬰兒降生,這些孩子中有四分之一活不到自己的第二個生日。”提出疑問:恩科西的母親在懷孕時是否知道自己已經感染艾滋病,如果知道自己已經感染,卻依然把孩子生下來,是否對孩子負責呢?一連串的發問,讓課堂的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所有的學生都陷入了沉思。于是,課堂中形成爭論兩方,一方觀點認為:作為艾滋病患者,明知孩子誕生后,會陷入無盡的痛苦之中,這是極大的不負責任;另一方觀點認為:感染艾滋病并不是主觀意愿,孩子誕生后也會有一定的概率不會感染艾滋病。
此時,學生已經不再局限于文本內容,思維也開始向縱深處發展。筆者借機板書“母親”,爭論雙方似有所悟;再板書“生命”,爭論雙方漸次安靜。陸陸續續地開始有學生舉手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終于掙脫了思維的禁錮,開始思考母愛的偉大、生命的寶貴等這些更高層次的哲學話題?!澳赣H”“生命”,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是我們生活中永恒的話題,教師此處的點撥使學生的思考與感悟必將深深地鐫刻于學生的思維深處,并通過語言文字流瀉出來。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教學智慧融入閱讀教學中,尋得思維品質的發展契機,多角度、多層次、多路徑地幫助學生培養思維品質,從而切實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質疑思維等綜合能力,共同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馮淵.提升思維品質的語文閱讀新題型探索[J].中國考試,2019(1).
?。ㄘ熑尉庉嫞簩O麗英)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1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