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利用英語課堂學習,培養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顯得尤為重要。
一﹑問題先行,訓練思維靈活性
創設情境法。利用情境激發學生的感情,是讓學生盡快進入課堂學習的一個有效方法。教師可通過學習目標的需要,創設一個個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點燃學生的提問熱情。在4A Unit6 At the snack bar一課中,教師利用餐廳為情景,讓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討論,果然,學生說出了很多讓教師意想不到的句子。課堂情景的創設,豐富了課堂學習內容,促進了學生思維靈活性的演繹,是將語言引向生活的重要“溝渠”。
歸納總結法。歸納總結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圖片、視頻、聲音等多種形式,通過啟發、設疑等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竭盡所能地提出感興趣的一系列問題,教師再通過歸納、總結,出示學生提出的與新授內容密切聯系的問題,一起學習討論解答的方法。以5A Unit1為例,作為故事性的課文,情節比較吸引人,所以教師只出示Goldilocks和three bears的圖片,學生便激動興奮起來,再加上部分學生看過這個故事的中文版本,所以他們的思路得到進一步的激活,“問題之泉”源源不斷地涌出來。教師再把所提問題精簡成Where?/What?/Friends?幫助學生搭建文本框架,初步理解課文。這樣既操練了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又可以有效地建立文本的框架,幫助他們更好地把握課文。
引領導學法。引領導學法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一種方法。學生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概括出文本主要內容及問題,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快速把握文本的梗概,而且可以做到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文本學習的效率。例如6B Unit5,先分小組提出問題:第一類是框架類的,圍繞“who, when, where, what”等疑問詞展開,可以較好整理出文本的框架結構;第二類問題是細節性的,幫助學生在框架下面關注細節,理解或體會新的知識點或關鍵性的信息等。先展開小組之間的問題分享,然后再進行到下一個環節,這就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關于問題的引領與導學的過程。
二﹑聽說結合,訓練思維縝密性
聽的習慣培養。根據小學生的年段特點,要使其在一定時間內養成靜心傾聽的習慣,是要訓練的。一些小的技巧在課堂上屢試不爽,例如,課堂口令、問題搶答、小小錄音機……方法有很多,教師要選取合適的使用,就能在令學生收獲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聽的習慣,為其思維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說的整合能力?!罢f”是“聽”的發展,是更高層次的呈現。傾聽同學發言的學生,他們的思維也會隨之被帶動起來,整合了發言精華,更容易讓自己思緒飛舞,遐想連篇,形成更完善的知識聯系網,從而嚴謹、縝密地進行語言表達。例如4A Unit1在拓展表演的時候,第一組將動物換成了他們自己喜歡的,第二組在其基礎上,增加了招呼和告別用語,第三組則在第二組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Mike過生日,其他同學陪同他一起去玩具店選生日禮物的背景。從以上“說”的發展,不難看出學生對話難度的加深和層次的遞進,這就是整合了輸入內容之后的輸出,思維的縝密性由此可見。
三、 發散拓展,訓練思維創造性
發散的作用。小學的英語課堂上,教師應該抓住所有能發散的環節,培養學生樂于發散、敢于發散、善于發散的好習慣。以4B Unit5 Seasons為例,課文學習內容不多,在學習課文前,教師只出示season這個單詞,讓學生發散想象,他們可以想得更遠,說得更多。這就是發散,解除束縛,自由放飛,留給學生一片可以任意涂鴉的天空,你會發現那幅“畫”,原來可以這么美!
拓展的魅力。英語的新授課,每堂都設置拓展環節,其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新知,發散思維,最后拓寬思路,展現才能,將所學知識重新整合,發揮思維的創造力,提升學習能力。在有了以上關于season的發散思維的成果之后,學生們的思路完全被打開,他們可以模仿書本上小詩的格式,自由地創編自己的作品,有的孩子寫得很長,涉及方面之廣,著實令人驚訝,有的內容遠遠則超出書本的知識范圍,因為興趣使然,他們自行查找資料解決。這樣的一次發散和拓展練習,使學生的思維創造力得到了提升。
(作者單位:太倉市朱棣文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65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