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思維品質,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發揮,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英語課程標準》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在探索中啟發自身智慧;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在實踐中培養思維品質。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群策群力,深挖教材,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深刻性、發散性、批判性。
[關鍵詞]小學英語;核心素養;思維品質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8-0052-02
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不斷拓展學生的英語學習思路,促進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正確分析各種英語問題,打造高效的英語課堂。
一、群策群力,智慧生花
1.在合作中培養思維的嚴謹性
在英語課堂上,學生面對問題時,想法往往較片面,但經過小組交流和專注傾聽別人的發言后,思維也會活躍起來,想法更全面,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采用頭腦風暴的方式,讓學生對“winter”這一話題進行討論、交換想法,激發學生的創意與靈感。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傾聽答案的過程,其實就是激發思維、自主學習、建構思維嚴密性的過程。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協作力逐漸增強,其他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發展。
2.在等待中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滿堂灌”的教學效果并不好,留出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思考才是明智的。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留白,調控課堂的氣氛和節奏。這樣表面看似停滯的課堂,其實涌動著學生緊張的思維,教師不用著急講解知識和宣布答案,應等待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展,深入考慮,自己解決問題,提升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3.在話題中培養思維的發散性
發散性思維是一種靈活度很高,由此及彼地思考問題,大腦根據已儲存的知識推出與之相關的新概念的思維方式。PEP版教材中有豐富的話題,而且話題之間又有關聯性,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把它們整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思維的發散性訓練。如教師可把“family和food聯合起來教學,引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學生制圖的過程就是思維發散的過程。制圖時,學生要從大腦中提取信息進行多維重組,以充實自己的思維導圖。教師還可選擇一些生動有趣的話題,讓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鍛煉發散性思維。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大膽想象,激活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形成自己的思維體系。
二、深挖教材,展示內涵
1.在質疑中培養思維的批判性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疑問是好事,它是啟發學生思維的支點,開啟他們探求知識的腳步。因此,教師要跳出傳統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改變固有的思維模式,選擇性、批判性地接受知識,提高判斷文本信息的能力,在質疑中培養思維的批判性。如教學新詞“study”時,課文只有一個釋義,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認為它不止一個釋義。果不其然,學生通過查閱英語詞典,知曉其有兩個釋義——“學習”和“書房”。學生質疑和猜測的過程,其實就是打開思路進行思維的過程。學生不局限于一個知識點看問題,有效地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所以,教師要多挖掘教材內外的語言信息,為學生提供內涵豐富的素材,訓練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2.在啟發中培養思維的創新性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盡量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用啟發性的語言或故事情節引發學生的想象,使學生在展示想象內容的過程中有所創新。如“Free talking”是學生熱衷的話題討論環節,教師可為學生設計一些話題,啟發學生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并在課堂上充分展示出來,提升學生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開啟他們創新思維的大門。又如,在“Listening”或“Guessing”的教學環節,教師可開展猜測單詞、復述故事、收集情報等英語游戲活動。猜測單詞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快速思維,鍛煉思維的靈敏性。復述故事則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收集情報的過程,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學會思考,自我完善
1.在前置性任務中培養跨文化思維
前置性學習活動,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收錄英語信息,制作個性化作品,使學生在制作作品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例如,教學5B Unit 9《The English Club》中的“Read and say”時,教師讓學生課前自行查閱世界各國國旗的文化和歷史,并制作成調查表,了解中西文化間的差異。又如,教學“Japan”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課前所查找的資料談一談日本的文化,在世界各國的國旗圖中指認出日本國旗,了解日本國旗的特點,激起學生進一步了解些外國文化的興趣。
2.在過程性評價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往往依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來判定學生學習的好壞,而忽略了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這種只重視結果而輕視過程的評價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要把課堂評價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完整的評價機制,以新穎的教學模式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過程性評價是一種多元化、全方位的評價機制,能有效地促進教師調整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梢哉f,過程性評價是英語教學的新出路。
如譯林版4B Unit 2以“After school”為主題談論學生放學后的活動,教師可讓學生展示在家預習的成效,鼓勵學生在黑板上寫出星期一至星期日的英語單詞,并向學生提出“What day is it today?”“What lessons do you have?”等問題,對學生的展示和回答做出合理性評價,然后播放歌曲《Days of the week》,讓學生在合唱中記憶星期的英語單詞。為了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可讓學生分組演唱,對學生不標準的發音進行糾正。最后,教師評價每一組的演唱水平,獎勵優秀的表演小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對打造高效課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順應規律的發展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學生的發展亦是如此。對學生英語思維品質的培養,也應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把課堂還給學生。只有順應學生的發展規律,學生的潛能才得以充分挖掘,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ㄌ丶s編輯 木 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93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