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校體育專業技術課程的網絡開發與建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科教興國的發展背景下,課堂教學的網絡化已成為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主流趨勢,網絡教學已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手段。該文運用文獻資料、邏輯推理等研究方法,對高校體育專業技術課程的網絡開發進行論述。研究表明:高校體育專業技術課程可利用智能傳感設備、多媒體設備、大數據平臺等手段,通過加強校園網絡教學環境建設、體育專業技術課程庫建設、網絡課程制作人才團隊建設等途徑,促進高校體育專業技術課程的網絡開發和利用,提高體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高校體育專業  技術課程  網絡開發與建設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c)-0198-02
  隨著高校教育技術的改革和互聯網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運用,網絡課程教育技術越來越受到高校教育的重視。網絡課程通過圖、文、聲并茂的形式,可以形象生動地展示課程教學內容與過程,擴大教學過程的信息量,也能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教條形式與單調乏味,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有利于增強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克服課堂教學過程受時間和空間影響的局限性,有利于教學重點難點的“再現”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進行。
  1  高校體育專業技術課程網絡開發的依據與闡釋
  高校體育專業技術課程的網絡開發與建設,亦是當前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努力建設具有特色的在線學習、資源共享、教學管理的信息化平臺,創新網絡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1]?!?015年4月,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明確指出:“引入國內外優質在線開放課程,豐富校內課程資源,深化教學模式改革,提升現有課程教學質量與課程建設水平[2]。”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研究發現:當前學者對現代教育技術與專業術科整合的研究與定義缺乏系統性。最具代表性的是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何克抗教授的定義,其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本質與內涵是要求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把計算機與網絡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豐富的教學環境的創設工具,并將這些工具全面地應用到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整理、組合,相互融合,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產生聚集效應,從而促進傳統教學方式的根本變革[3]。通過分析這個觀點發現其包含3個核心要素:創設新型的網絡教學環境、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之上使用新的網絡教學方法、變更傳統教學結構使之產生聚集效應。
  2  高校體育專業技術課程的網絡開發手段
  體育專業技術課程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導下進行的身體運動技能的教授與學習過程,學生通過反復的身體練習,并承受一定的運動負荷,獲得運動技術、技能和運動理論知識。運動技術課程的網絡開發,有助于“主體—主導”教學結構并重,可進行多樣、生動的教學信息的傳遞與呈現,可避免教學過程與內容的不必要中斷,有利于難度動作的反復觀摩學習,有利于運動技術的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有利于體育教育專業技術課程的教學。要實現這些教學效果,離不開現代教學輔助設備手段的支撐。
  2.1 運用智能傳感設備手段
  體感設備是計算機識別人體動作的智能設備,可將人體的肢體活動內容通過音頻、視頻、圖像、動畫等方式呈現,監測承受運動負荷過程中的身體機能指標,并反饋、刺激運動主體,使之協調肢體、糾正動作、調整運動負荷。
  2.2 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手段
  體育專業技術課程的教學需在特定的運動場館進行,筆記本電腦、數碼攝像機、投影儀等教學輔助設備的運用已成為當下高校課堂的必備設施,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可以優化體育專業技術課程的教學。
  2.3 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平臺手段
  智慧校園建設已成為當下高校校園建設與管理的重要方面,校園管理、校園文化、課堂教學、審核評估等都離不開互聯網數據平臺。加強校園網絡學習環境的建設,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節省教育資源,增強校園各方主體的互聯互通,可使學生靈活安排學習時間,方便學生運動技術的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實時了解運動場館的的教學與使用情況,從而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網絡教學環境。
  3  高校體育專業技術課程的網絡課程建設
  3.1 高校校園網絡教學環境建設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應加強學校智慧校園網絡的建設。智慧校園建設主要包括:物理校園、管理服務平臺、大數據采集分析中心、云服務平臺,其中大數據采集與分析中心應是智慧校園建設的核心[4]。應進一步運用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與手段,建設智能化、數字化、個性化的智慧校園網絡環境,提高高校的校園管理與服務效率,促進人才培養、課程教學、文化創新、科學研究等領域有效發展。
  3.2 高校體育專業技術課程庫建設
  在智慧校園建設的基礎上,加強、優化學校體育專業技術課程庫的建設。體育專業技術課程受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結構的局限,多采用小班、分組教學的組織形式,同一門課程通常需要數名科任教師進行教學。開發建設體育專業技術課程的網絡課程,有利于教學資源共享、節省教學資源、減輕教師工作負擔,避免機械的重復勞動。   3.3 高校網絡課程制作人才團隊建設
  體育專業技術課程的專任教師普遍存在計算機知識與應用能力不足的短板。高校的數字智慧校園的建設,大多依賴校外互聯網服務企業或者校內的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專業計算機專業教師團隊的支持與維護,才得以有效運行。為了更好地服務高校教育教學和網絡的開發與建設,應加強建設高校自己的智慧校園與網絡課程開發的專門人才團隊,進行有效的專業優勢互補,彌補其他學科專任教師計算機知識與能力的不足,為高校網絡課程的開發提供技術支持與技術保障。
  4  高校體育專業技術課程的與網絡技術的整合
  高校體育專業技術課程的教學一直遵從“示范-講解-練習”的傳統教學模式,并且一直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因為它符合運動技能“泛化-分化-自動化”的形成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在運動技術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正確、反復的動作示范教學至關重要。網絡課程技術的運用,可以用多媒體教學代替教師的示范,在一定程度上使體育專業技術課程與網絡技術的整合成為可能。運動技術的形成需要建立良好的本體感覺,運動技能掌握得正確與否需要教師用專業的眼光進行綜合評判,而這種評判體系目前很難用計算機替代,這也是技術課程與網絡技術整合的難點,需要深入研究。
  5  結語
  體育專業技術課程的網絡課程建設,可以將運動技術教學內容與過程以圖像、音頻、視頻、動畫等形式,將課堂教學情境完整、靈活、真實地呈現給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輔助教師的教學設計和課程評價,加強教學“主導-主體”之間的交流,從而促進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等多元教學模式的形成。高校網絡教學環境的開發與建設,有利于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節省教學資源,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5.
  [2]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應用與管理的意見(教高[2015]3號)[Z].2015-04-13.
  [3] 何克抗.關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思考[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2(Z1):27-36.
  [4] 陳春亞.淺析大數據背景下高校信息化建設[J].中國信息化,2018(8):82-8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53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