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校開展傳統射箭意義及可行性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收集法和邏輯分析法,對傳統射箭進入西藏高校的價值、意義和可行性進行分析,發現西藏高校開展傳統射箭對于促進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豐富西藏高校體育課程,促進西藏高校大學生的身心發展有重要作用。通過對西藏高校開設傳統射箭課程的優勢條件與不足以及西藏高校大學生體育活動現狀分析研究,發現西藏高校開展傳統射箭是具有可行性的。
關鍵詞:西藏高校 傳統射箭 可行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a)-0217-03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collecting method and logic analysis,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of traditional archery to enter Tibet university, found that Tibe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the inheritance and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archery promote traditional sports, rich Tibet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ports curriculum,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college students body and mind.
Key Words: Tibe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ditional archery; The feasibility of research
射箭是在一定的距離內借助弓臂與弓弦的彈力,有控制地瞄準一定的方向或目標,在一定距離之內比賽準確性或遠度的競技體育運動項目[1]。弓箭對于游牧民族來講既是一種生產工具,又是一種強大的軍事武器[2],西藏古代的弓箭最初起源于對生存、生產和生活的需求,是藏民族用來漁獵勞作、驅逐野獸、防身、防御和軍事活動的最實用有效的重要工具。西藏人民善騎射,在西藏許多地方的古老巖畫、壁畫中,反映著弓箭與狩獵、游牧民族相伴的歷史。而從許多遺址中發現的石簇等器物,可以說明遠古時代的藏族先民已經發明了弓箭。而且在民間弓箭已經遠遠超出了武器和生產工具的范疇,藏民族視弓箭為神物,對弓箭是非常敬重的。平常不射箭時,就將弓箭放在家中最險要的地方不敢褻瀆;使用時更為敬重,還要煨桑祈福[3]。隨著西藏經濟的發展,弓箭狩獵已不再是狩獵的手段,也不再是戰爭中的作戰工具,西藏射箭活動成為受藏民族人民喜愛的民間體育活動項目。
1 西藏高校開展射藝課程的價值
西藏地區是高原地區,高海拔、低氣壓、缺氧、干燥等自然環境對人體的影響較大,適宜的體育鍛煉有利于人們對高海拔環境的適應。西藏高校是為高原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而西藏傳統射箭從運動量、運動強度、運動負荷方面來說都非常適合高原人權體育鍛煉,同時對弘揚與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4]”因此傳統射箭課程的開展不僅使大學生感受到西藏傳統體育文化的魅力,更能促進高原大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射箭運動具有強身健體、開發智力、增強毅力的作用[5],其獨特的娛樂性和適宜的運動量有利于養成終身體育素質,因此西藏高校開展傳統射箭是非常有價值的。同時高校是后備人才的培養基地,各種資源的有效利用對發展傳統射箭及宣傳的力度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6]。
2 西藏高校有開展傳統射箭的文化資源
弓箭文化是歷史最為悠久的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之一,包含道德修養和禮儀規范的“射藝”,成為古代培養人才、考察人才和修身養性的手段之一。射箭在西藏高原有很好的群眾基礎,藏民族視弓箭為神物,對弓箭非常敬重。射箭在西藏民間是一項十分普及的活動,深受群眾的喜愛。在“林卡節、羌塘恰青賽馬節、藏歷年、工布年、賽馬節、達瑪節、插箭節、望果節、桑央節”等民俗節日期間會進行射箭作為一種娛樂活動。目前西藏最普遍的射箭比賽是以準確性決勝負的打靶比賽。靶子一般采用一個直徑約0.3m的木質圓片,圓片當中設置一個可以移動的木塞,直徑約0.1m,競賽者以將木塞射出去為目標。西藏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靶子設置,也有系繩的活靶,以及用牛皮革制作的靶子。弓一般竹片制成,或者用鐵制的硬弓,弓上均無瞄準裝置。弓弦用多股馬尾毛或者牦牛毛繩結實纏繞而成,富有彈性和韌性。箭有竹箭、金箭,箭尾部嵌有雁翎,以便使飛箭在射出之后能在空中保持平衡。
西藏射箭活動是藏民族傳統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藏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其種類有立射、騎射、碧秀(響箭)、射弩等。在這些藏民族傳統射箭項目中,立射和響箭是最適合作為健身項目發展的兩種。尤其是具有藏族特色的“碧秀”,十分具有在高校開展的價值,射響箭主要是比準確性,主要是擊靶、擊準。“碧秀”(響箭)射箭射出的箭,其箭頭能夠發出響亮的聲音,整個箭身在空中的飛行姿勢優美,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和娛樂性。“碧秀”(響箭)的箭頭是木質圓錐體,因此安全系數和娛樂性是較高的。古代的靶子由鹿皮制作而成,因而藏語稱為“夏巴”,目前由于鹿是國家保護動物,所以一般用牛羊皮或者繡有吉祥圖案的白布做成,長寬分別為1.8~2m及1.2~1.5m,主要用來擋箭用的,以免箭頭觸及石頭等而損壞。因為響箭特有的民族特色和娛樂性、競技性,因此在西藏地區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3 西藏高校開展射箭項目的意義
3.1 傳承和弘揚傳統體育
中國射箭歷史悠久,是在人們狩獵活動和戰爭中產生和發展的,弓箭具有速度快、射程遠、殺傷力強等特點,在冷兵器時代射箭被廣泛應用于戰爭中,直到火器時代的到來才逐漸弱化了射箭在戰爭中的作用;夏商至宋朝時期射箭被冠以禮器的屬性,中國是第一個將射箭冠以禮器的國家,人們通過各種射箭運動來表達各種愿望和寄托,從而產生了繁盛的弓箭文化;從周朝開始射箭進入到當時的教育中,成為當時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先秦時期六藝(禮、樂、射、御、書、數)是主要的教育體系[7],射箭是當時主要的教學內容。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和社會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歷史性和地域性特點[8],是高原人們生存、生活和發展過程中的寶貴經驗與財富,是藏民族文化、以及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藏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和弘揚學校是傳承和發展文化的重要陣地,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通過學校傳播和發展是最好的傳承發展方式之一。藏民族傳統體育進高校為藏民族傳統體育文雅的傳承拓寬道路,在傳承發展過程中注入年輕的活力,為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傳承提供一個重要的平臺。對于傳統的西藏射藝文化來說,無論是發展傳統射箭的理論研究,還是射藝技術技能的培養與傳播,都需要通過高校不斷探索與完善才能更好地發展[9]。
3.2 豐富西藏高校體育課程
目前,西藏高校開展的體育課程主要包括: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田徑、健美操、武術等體育項目。除了武術課程幾乎沒有開展其他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而且由于高海拔環境特點,學生課余體育鍛煉內容較單一,適合高原體育鍛煉環境的可供選擇體育訓練項目較少?!吧渌嚒闭n程的開發,有利于豐富體育課程體系內容,而且弓箭項目也適合比賽、交流,能夠增強我校大學生技能的提升和校園文化生活的豐富。傳統射箭項目與高校體育課程相結合保護現代體育對傳統體育文化的沖擊,優化高校體育課程,使高原大學體育課程不斷地推陳出新,而且學生很容易產生學習興趣。高校傳統射箭的開展不僅可以豐富西藏高校體育課程,而且能更大范圍的拓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空間,使大學生通過學習傳統射箭,修身養性、增強技藝,從而體悟蘊含在其中的運動樂趣和文化魅力[10]。這對于改善高原大學體育課程單調、枯燥的狀況、豐富高原大學生體育文化生活具有顯著的作用,使高原大學體育課程呈現多樣化、趣味化的發展方向。因此在未來高校必將成為傳統射箭發展的重要場所之一[11]。
3.3 促進西藏高校大學生的身心發展
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不斷的推陳出新,沖擊著大學生的生活,導致大學生不斷縮短自己的體質鍛煉時間,甚至犧牲休息、睡眠時間,宅在家里、宿舍足不出戶。身體鍛煉時間的減少,青少年身體機能素質的不斷下滑,這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傳統射箭項目具有鮮明的娛樂性、參與性、健身性等特點。同時射箭技術要領嚴格,對心理素質要求較高,正所謂“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后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12]。鍛煉中可促進人體機能和各器官的協調發展、有效塑造形體、改善視力和注意力,提升人的氣質,使人冷靜、從容、果斷,同時可鍛煉人的毅力,培養意志、提高道德品質,達到身心合一的目的[13],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提升培養專注力和意志力。體育的目的就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傳統射箭與西藏高校大學體育課程相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高原大學生廣泛的體育興趣,使高原大學生走出來、動起來、遠離手機、遠離電腦,豐富高原學生的體育運動,進一步提高高原學生的動商,增強高原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高原大學生“健康體育、終身體育”的理念。同時傳統射箭可以使大學生身體姿態得到矯正,上肢肌肉和背部肌群得到很好的鍛煉,既可以培養人的氣質、又有利于力量的增強,對養成良好的體型具有重要的作用。
4 結語
傳統射箭在全國高校開設的時間比較短,但幾年來開設傳統射箭項目的高校如雨后春筍,傳統射箭以其獨有的魅力進高校是大的趨勢。目前雖然西藏高校存在師資力量匱乏,場地器材缺少的問題,但開設傳統射箭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群眾基礎。傳統射箭進入西藏高校應借鑒內地其他高校開設傳統射箭項目的經驗,加強藏民族特色弓箭的發展和課程目標建設,為西藏傳統射藝文化進入西藏高校體育課堂、豐富西藏高校傳統體育課程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射箭[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2] 鋒暉.淺談蒙古族射箭運動及其文化價值[J].西部蒙古論壇,2014(4):62-69,127.
[3] 王興懷.藏族“工布響箭”的產生及發展演變初探[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34(4):33-38,138.
[4] (春秋)孔丘,著.論語[M].孫健筠,楊林,譯注.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5] 孟克滿都胡.高校開設蒙古族傳統射箭特色課程的初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31(8):111-114.
[6] 毛旺,張開娟.當代中國傳統射箭社團述論[J].武術研究,2016,1(2):115-117,120.
[7] 周亞婷,羅時銘.先秦時期射箭運動教育規制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39(5):11,13-15.
[8] 張月娟,郭慧芳.影響西藏高校引入藏族傳統體育項目因素分析[J].新西部:理論版,2014(7):32,23.
[9] 毛旺,馮進勇,杜坤.高校傳統射箭課程化建設初探[J].中華武術,2016,5(6):46-50.
[10] 毛海燕.中國傳統射箭在甘肅高校開展的意義及可行性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10):182-183.
[11] 張金,馮要輝.將中國傳統射藝納入高校體育教學的可行性分析[J].中華武術,2014,3(3):31,53-55.
[12] 梁鴻編選.禮記[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
[13] 李承偉,向宇宏.對普通高校開設傳統射箭課程的哲學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12):82-87,13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8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