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建構主義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實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建構主義理念與高校體育教學現狀,從四個方面針對不同教學問題進行改革實踐研究。針對學生融入問題,提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進行思維引導的方式增加學習主動性;針對課堂參與度低,提出改善教學環境,營造氛圍的方式提高學習興趣;針對學生協作問題,提出增加教師、學生間協作活動的方式提高知識的交互;針對以結果教育為本,提出調整教師評價系統和學生考核體系的方式來注重過程教育。
  關鍵詞:建構主義  高校體育教學  教育理念  主動性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a)-0005-02
  建構主義作為一種現代的學習理論,主要研究知識與學習關系。它最根本的理念具有四個方面,一是針對知識觀,認為知識是動態的。個體與社會的建構,使得個體與環境交互,不斷推進知識進展。二是針對學生觀,認為學習者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因素,在知識傳遞過程中,承擔一個知識傳遞者的角色,而不僅僅是接受者。三是針對學習觀,學習作為一種協商的,交互的過程,教授過程不僅承擔著傳授的使命,更應當具有色彩的傳授。四是針對教學觀,認為教學過程要注重情景交互與個體間交互,同時新知識應當架構在原有認知的“地基上”[1]。建構主義的發展給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指導理念。中國高校的體育教育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首先,大學教學管理人員并不是專業教育領域出身,對教育理念認知落后,導致高校教育管理模式落后,存在著照本宣科現象。其次,大部分高校體育教師屬于體育專業出身,并未經過系統的師范教育,這代表著高校老師僅有專業知識,卻不具備一名合格老師應有的條件。缺乏調動學生興趣能力,缺乏調動課堂能力。最后,由于部分高校缺乏教學硬件與軟件設施,導致缺乏體育場地、教育器材不足,學生無法進行互動的問題等。針對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本文依據建構主義理論提出如下幾種改革實踐方法。
  1  重新定位師生關系,以學生為中心,加強思維引導
  建構主義強調在教育中,學生應當作為教學環節的主體,增加學生管控自我學習的權利與機會,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課堂,主動學習,教師在教學環節中只起到一個思維引導作用。當代高校的體育教學,有著模板一樣的教學流程,每節課的流程幾乎完全一致,沒有任何創新,沒有老師與學生的交互,完全是老師“灌輸式”傳授體育知識,其次,便是學生的反復訓練。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不能深刻領悟體育知識,一切以傳授者為中心,失去了自主性,導致學生不能靈活應用知識應對訓練中出現的問題,缺乏自我意識以及懷疑精神,這也導致了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無法提升。
  在建構主義的視野下,高校體育教學應當進行改革。在改革過的課堂中,學生充當組織者的角色,教師則利用合理的方式將知識教育穿插在課堂中,幫助學生架構知識,進行良性的思維引導。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可由學生自發組織活動,老師根據自我專業知識,制定引導性的活動規則,規范學生活動中不良行為,及時提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傳授正確知識。在此教學過程中,學生承擔了教學環節的主導角色,學生自發組織的活動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我架構知識的能力,教師則在潛移默化中將知識傳遞給學生,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正確建構。
  2  改善教學環境,營造學習氛圍,注重興趣激發
  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激發學生產生長久的學習興趣。建構主義認為“情景”是建構學習的核心,當學生完全投入到當下的學習環境中,切身體會,自主探索,才能調高學習能力以及成功建構知識[2]。高校的體育教學,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僅在老師示范下進行重復練習,學生無法進入角色,無法生動形象的獲得知識。學生沒有產生學習興趣,長期處于被動的知識接收狀態,思維將會產生惰性,失去自主思考能力。在實際課堂中改善教學環境,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才能有助于學生自我建構知識。
  高校體育教學應就此特點,改變教學環境,在學生自我組織活動的原則上,由老師按照學生的特長及興趣分為不同小組,可以幫助不同學生在符合自己情況的情景下進行學習活動,使得各個學生能真正參與到小組學習活動中,發揮自己的作用,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對學習產生興趣,自主的進行知識吸收和互相傳遞。在這種方式下,學生能夠最大程度地與情景進行交互,享受知識帶來的快樂,便會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因而形成持久的學習動機,更加系統的對知識進行建構。
  3  增加協作活動,增強協作學習能力
  人的基本屬性是社會性,每個人都要與其他個體進行交互。大學是一個小型社會,學生在課堂中應當與其他個體進行有效的溝通。在建構主義的視野下,“協作”是學習的重要手段?!皡f作”應當發生在學習的整個流程中,從開始的資料收集、問題假設、討論研究以及結果驗證都應當由“協作”參與。中國高校體育教學缺乏“協作”,不論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協作還是學生之間的協作都少之又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僅限于老師傳授知識,學生不會進行反思和提問。在體育活動中,學生之間更沒有高質量的思維溝通,僅互相監督動作是否規范。根據建構主義的理念,知識在個體之間互相作用形成的。因為少了教師和同學們之間的互動,高校體育教學必定會出現問題。
  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作活動成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在教學活動中,秉承著學生自發組織和合理分配小組的原則,提高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互動次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靈活參與到各個小組的活動中,及時在小組內進行知識提問和知識糾正,或者和小組成員結合切實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小組內將成員細分,形成組內搭檔,增強組員之間的溝通和協作。小組間形成小組競爭有助于小組間的思想碰撞。經過良好的協作,學生會經歷思想交流,知識互補的過程,有利于學生知識掌握和知識建構。
  4  改革教師評價系統和學生考核體系,注重教學過程
  教學應當注重過程,強調過程多樣化,并非看中結果。建構主義強調不同的學習者可以結合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整個教學過程不應當是單一的一條路徑,而是要根據不同需求形成多層次以及發散的思維過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限制,一切知識授予的目標是要求學生達到最終的考核標準。因此,學生形成了為達到標準而學習的風氣,同時會在最終的教師評價系統僅給自己合格的教師進行高分評價,教師也會因此助長該行為。一切的教學行為失去了應有目的,僅關注考試成績而忽視學習過程,沒有引導學生如何增長體育知識,增強自我鍛煉意識。
  學生考核體系改革的首要目標是將結果考核所占比例降低,增加過程考核。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合理給予分數,建立一套注重過程考核為主的學生考核體系。學生考核體系注重過程有助于學生提高過程參與度,減少功利性。教師評價系統的改革要健全彈性管理制度,確保學生評價老師的真實性,減少因學生考核帶來的負面評價,反映出學生最真實的體驗,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教師評價系統的改革有助于教師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更加注重過程教學,注重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知識建構能力。
  參考文獻
  [1] 沈國鳳.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建構式”模式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6(7):27-31.
  [2] 田燁.淺議建構主義視野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的創新與發展[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2015(17):98-102.
  [3] 吳任慰,于帆,林世芳,等.建構主義視野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師生有效互動探索[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6(3):45-4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496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