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雜交種周單9號的選育與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本文介紹了周口市農業科學院培育高產優質多抗的玉米單交種——周單9號的過程,以期為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周單9號;夏玉米;育種;黃淮海地區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08-93-2
周單9號是河南省周口市農業科學院針對黃淮海夏玉米區的生態特點、生產要求,以高產、優質、抗病、抗逆為育種目標,通過對常規育種技術的改進,以周226位母本、周72-25位父本培育出的高產優質多抗的玉米單交種。2007年3月,它通過了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1 育種指導思想和技術路線
黃淮海地區雨熱同期,陰雨寡照,干旱天氣時有發生,玉米單株產量高,但是群體產量有限,簡化栽培技術普及。因此,穩產、抗逆性強、群體產量高的品種是大勢所趨。為此,選育配合力高、雌雄協調、綜合抗性好的優良自交系組配組合,以抗性好、結實率好、產量高以及株型緊湊為選擇目標,通過多年多點試驗,最終選育而成穩產多抗的玉米雜交種。
2 周單9號的選育過程
2.1 親本周226的選育過程及特征特性
母本周226是用掖478作母本,與P78599選育的穩定材料L599雜交,連續多代自交得到。1990年,周口市農業科學院引進掖478,同年與已有的P78599組配選系基礎材料,采用系譜法從選系材料中選出變異果穗7個。從1992年開始進行單穗編號種植,每個果穗各2小區,每個小區40株,擴大群體基數。通過田間觀察和室內考種結果,留存結實好、根系發達、抗性好以及株型緊湊的穗行。1998年進行配合力測定,對配合力高的穗行自交提純,命名為周226。
周226的特征特性: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出苗力強,株高160 cm,穗位高60 cm,株型緊湊,葉片較窄,頂葉較短,展開充分,雄穗分枝8~10個,雄穗散粉和雌穗吐絲同步,花期協調;地上兩三節氣生根,抗倒伏能力強,高抗莖腐病、瘤黑粉病、矮花葉病,果穗筒型,穗行數12~14,穗長16~18 cm,結實性好,黃籽白軸,半硬粒型;千粒重260 g,河南夏播生育期90~93 d。
2.2 親本周72-75的選育過程及特征特性
周72-75是由昌7-2×H21雜交的F1,再與昌7-2回交后,經連續自交選育而成。昌7-2是河南省安陽市農業科學院1986年選育而成,屬于塘四平頭類群。該自交系配合力高、雄穗發達、籽粒亮黃色等,但是不抗倒伏、感銹病。周口市農業科學院利用H21對其進行改良,保留根系發達、抗性好的單株,然后用昌7-2進行回交。采用系譜法,選擇具有昌7-2的特征特性同時根系發達抗性好的穗行。
周72-75的特征特性:河南省夏播生育期96 d左右;株型緊湊,幼苗葉鞘淺紫色,葉片淺綠色;株高240 cm,穗位高96 cm,全株十六七片葉;葉片上沖;雄穗分支十七八個,雌雄協調性好;根系發達,高抗大小斑病、彎孢菌葉斑病、瘤黑粉、青枯病;果穗筒型,14~18行,紅軸,黃籽,半硬粒,千粒重225 g;配合力高,適應性強。
2.3 周單9號的選育
2002年,在對周72-75進行配合力測定時,組合周226×周72-25表現突出,平均每667 m2產632.5 kg,根系發達,結實好、抗性好。2003年參加周口市農業科學院的生產試驗中,它表現出高產、多抗等多個優良性狀。2004年和2005年參加河南省玉米雜交種區域試驗,2006年參加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
3 周單9號的特征特性
周單9號黃淮海夏播生育期96 d左右,緊湊性株型,株高229~246 cm,穗位高106~115 cm,莖稈粗壯強韌,根系發達,全株葉片21~22片,雄穗分枝14~17個,穎殼紅色,花藥黃色,花絲淺粉色,雌雄協調,結實好。筒型果穗,穗長16.8~17.5 cm,穗粗4.7~4.9 cm,穗行數14.9~15.6,行粒數37.6,出籽率87.9%,千粒質量315 g。
3.1 高產穩產
2004年河南省玉米區試試驗,平均每667 m2的產量為563.2 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3.1%,6增4減,居18個參試品種的第3位。2005年河南省玉米區試試驗,8個試點全部增產,平均每667 m2的產量為634.9 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3.7%,居17個參試品種第2位。兩年省區試18點次匯總,平均每667 m2的產量為595.1 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3.4%,增產點比率為77.8%。2006年參加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平均每667 m2的產量為518.5 kg,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4%。
3.2 優質
周單9號籽粒,硬粒型,光澤度好,粒大,具有較高的商品性和飼用性。經檢測:籽粒中粗蛋白質含量10.46%,粗脂肪含量4.29%,粗淀粉含量70.78%,賴氨酸含量0.29%,容重756 g/L,品質達到普通玉米1等級國標和飼料玉米1等級國標。
3.3 抗病蟲性好
經抗病蟲人工接種鑒定,周單9號抗小班病、中抗大斑病、感彎孢菌葉斑病、抗莖腐病、高抗瘤黑粉病、高抗矮花葉病毒、感玉米螟,綜合抗病性較強。
4 栽培及制種要點
4.1 栽培技術要點
周單9號屬于中熟玉米雜交種,黃淮海夏播6月10日前為宜,適宜密度4 000~4 500株/667 m2。播種時,施用玉米復合肥50 kg/667 m2,足墑播種。墑情不好時,及時澆灌蒙頭水,保證一播全苗。噴施苗前或者苗后除草劑,及時防治病蟲害。大喇叭口期,每667 m2追施20 kg尿素。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籽粒胚乳線消失、黑層出現后,收獲。
4.2 制種技術要點
選擇好隔離區,集中連片種植,足墑播種,保證密度。父母本行比1∶4,母本密度4 500~5 000株/667 m2,父本1 000株/667 m2左右。父母本要錯期播種,先播母本,7~10 d后播種父本。
5 周單9號的推廣應用
在示范推廣應用上,采取一邊進行栽培技術研究一邊推廣、以育種單位為主體、以種子經營企業為依托、建立科研+生產+基地+農戶共同參與的優良玉米品種產業化開發的創新型方式,在完備配套高產栽培技術的基礎上,利用種子企業成熟、完善的銷售推廣網絡和銷售能力,加快推廣應用速度。從2007年在全省各地推廣種植以來,至2018年累計推廣應用200萬hm2,新增社會效益20多億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51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