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雜交種華玉707豐產性?穩產性和適應性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全面了解華玉707的品種特性和推廣應用價值。[方法]根據2015—2016年湖北省山區組玉米區域試驗匯總資料,通過方差分析對華玉707的產量、品質及抗性特性進行分析。[結果]華玉707在2015年湖北省區試中比對照雙玉919增產13.03%,2016年湖北省區試中比對照雙玉919增產18.28%,兩年區域試驗平均單產11 363.40 kg/hm2,比對照雙玉919增產15.47%。[結論]華玉707是一個豐產性好、穩產性強、適應性廣,適合湖北省西南山區大面積推廣生產的玉米雜交種。
關鍵詞 玉米;華玉707;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
中圖分類號 S15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10-0044-03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the variety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Huayu 707. [Method]The yield, quality and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ze variety Huayu 707 were analyzed by variance analysis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regional trial in the mountain area of Hubei Province in 2015 and 2016. [Result]Yield of Huayu 707 increased by 13.03% compared with that of Shuangyu 919 in the 2015 Hubei Province regional trial, and increased by 18.28% compared with that of Shuangyu 919 in the 2016 Hubei Province regional trial. The average yield was 11 365.05 kg/hm2 in the two years, and the yield increased by 15.47% compared with that of Shuangyu 919. [Conclusion]Huayu 707 was elite hybrid maize with higher yield, stronger stability and wider adaptability, which was suitable for large area production in the southwest mountainous area of Hubei Province.
Key words Maize(Zea mays L.);Huayu 707;High yield;Stability;Adaptability
華玉707(參試代號:華玉14-11)是華中農業大學2013年以自交系DN34為母本,DN164為父本雜交組配的中晚熟玉米單交種。2015—2016年參加湖北省山區組玉米區域試驗,2017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2017006),該品種具有高產穩產、抗病抗倒、品質優良等特點,產量潛力較大,推廣前景廣闊。為加快品種推廣應用力度,實現其應用價值,根據2015—2016年湖北省山區組玉米區試匯總資料,筆者對華玉707的豐產性、穩產性及適應性進行綜合分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與地點 數據來源于2015—2016年湖北省山區玉米區域試驗總結。2015年湖北省山區組玉米區域試驗C組參試品種共10個,包括禾盛玉88、恩單588、金玉908、天玉612、康農玉598、禾盛玉518、雙玉919(CK)、華玉14-11、赤玉319、TL6906;2016年湖北省山區組玉米區域試驗D組參試品種共10個,包括禾盛玉88、恩單588、金玉908、天玉612、雙玉919(CK)、康農玉598、華玉14-11、福玉168、永玉6號、康農玉908。其中2015年試驗點有9個,2016年試驗點有8個,試驗點設在恩施、長陽、利川、十堰、五峰、興山、建始、騰龍、秭歸、竹山等地,代表了湖北省西南部不同類別的生態區。
1.2 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5行區,小區長6.00 m,寬3.33 m,面積20.00 m2。行距0.67 m,株距0.28 m,每行21株,密度5.25萬株/hm2。四周設保護行。實收小區中間3行計產,計產面積12.00 m2。
1.3 數據分析
豐產性用區域試驗與所用對照產量平均值比較,用DPS 7.05分別對2年試驗結果進行1年多點品種區域試驗統計分析,用LSD測驗檢驗品種與對照平均值間的差異顯著性[1]。
2 結果與分析
2.1 區試試驗方差分析結果
試驗結果顯示,組內品種間存在極顯著差異,品種與地點間互作差異也達到了極顯著水平,表明可以利用該試驗數據進行品種豐產、穩產性及適應性分析。
2.2 華玉707不同年度和地點的豐產、穩產及適應性分析
2.2.1 華玉707豐產性分析。
由表1可知,2015年華玉707產量11 884.95 kg/hm2,組內排名第1,比CK(雙玉919、產量10 515.15 kg/hm2)增產13.03%,增產極顯著,其中9點全部增產,增產點率100%;2016年產量10 841.85 kg/hm2,組內排名第2,比CK(雙玉919,產量9 166.50 kg/hm2)增產18.3%,增產極顯著,其中8點全部增產,增產點率100%;2015—2016年兩年的平均產量11 363.40 kg/hm2,比CK(雙玉919,產量9 840.90 kg/hm2)增產15.5%,17點全部增產,增產點率100%。通過2015—2016兩年參試品種的豐產性效應分析,得出華玉707的效應值明顯高于對照品種雙玉919,可見華玉707是一個豐產性好、增產潛力大的玉米新品種。 2.2.2 華玉707穩產性分析。
湖北省山區組玉米區試于2015和2016年分別分設在8~9個不同生態區進行,試驗點氣候和生產特點差異顯著,故穩產性變異度越小的品種被認為穩定性越好、一般變異度小,同時產量又高的品種是最理想的品種。從表2可以看出,2015、2016年華玉707 的穩產性變異度分別為4.86%和5.08%,分別居參試品種的第3和1位,表明華玉707在不同環境條件下變化不大、穩產性好。
2.2.3 華玉707適應性分析。
玉米雜交種在不同環境條件下表現出相對產量的差異,是由基因型和環境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以各試點所有參試品種平均產量作為環境指數(自變量),以各品種在相應各試點的產量為依變數進行回歸分析[2-4](表2)?;貧w系數反映的是品種對不同環境條件的適應程度,當回歸系數b=1時,說明該品種具有廣泛的適應性;當b<1時,表明該品種對環境變化不敏感;當b>1時,表明該品種對環境變化敏感性增大,對于高產環境的適應性增大;2015年華玉707的回歸系數b=1.05,2016年b=1.12,表明華玉707對一般環境變化不敏感,但在高產環境的特殊適應性較好、增產潛力大[5-12]。
2.3 農藝及果穗性狀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 該品種空稈率0.9%,低于雙玉919,果穗粗5.6 cm,長19.1 cm,禿尖長0.4 cm,平均每穗15.7行,每行38.8粒;穗粒重、千粒重分別為234.9、408.0 g;干穗出籽率86.3%。穗粗、穗長、出籽率與雙玉919相當,禿尖長比雙玉919少、穗行數低于雙玉919,穗粒重、千粒重高于雙玉919。
2.4 華玉707品質指標
華玉707品質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容重728 g/L,粗蛋白(干基)含量10.23%,粗脂肪(干基)含量5.12%,粗淀粉(干基)含量73.02%。
2.5 華玉707抗性分析
由表4可知,華玉707根系發達,抗倒伏、抗倒折能力強,與雙玉919相當;抗病性好,活稈成熟,抗灰斑、大斑、小斑、銹病等病害,抗性略優于雙玉919。經區域試驗鑒定,其倒伏率1.3%,折斷率0.7 %;大斑病3級,小斑病3級,銹病3級,灰斑病3級。
3 結論
玉米雜交種華玉707的主要特點如下:
3.1 豐產性突出 湖北省山區組玉米區試2015—2016年的試驗結果表明,華玉707在2年所有17個試點均比對照品種增產,增產點率100%,最高單產達11 884.95 kg/hm2,高產潛力大,豐產性突出。
3.2 穩產性較強 該品種不僅產量高而且穩產性參數變異度小,豐產性隨時間、地點變化不大,穩產性強。
3.3 適應性很廣 華玉707回歸分析b值兩年分別為1.05和1.12,b>1,其中2015年b值趨近于1,說明該品種對一般環境和特殊環境均有較強的適應性,特別是在高產有利環境中栽培更容易獲得高產。
該品種的雙親均來源于溫帶和熱帶材料組配的雜交種選系,遺傳基礎廣泛,雙親間雜種優勢強,具有高產基礎;綜合抗性優,根系發達,莖稈粗壯,抗倒伏能力強,葉片持綠久,灌漿期長,苞葉轉黃快,成熟時葉青籽黃,可用作糧飼兼用型品種,良種良法配套更有利于其產量優勢的發揮,適合西南山區玉米生態條件下大面積推廣種植。
參考文獻
[1] 傅曉藝,李彩華,趙彥坤,等. 小麥新品種‘石麥22號’豐產性、穩產性及適應性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2016,32(21):38-43.
[2] 范濂. 怎樣測定作物新品種的穩產性[J]. 河南農學院學報,1979(1):1-8.
[3] 俞世蓉.作物品種適應性和產量穩定性問題探討[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9,12(3):17-23.
[4] 張動敏,陳玲,梁新棉.區域試驗中品種的高產性和穩產性分析方法的探討[J].作物雜志,2003(4):47-49.
[5] 李發民,毛建昌. 品種穩定性參數和高穩系數在玉米區試中的應用與分析[J].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2(1):79-83.
[6] 梁曉偉,李林,趙保獻,等. 雜交玉米洛玉818豐產穩產性分析[J]. 湖北農業科學,2013,52(13):2999-3001.
[7] 宋煒,王寶強,張動敏,等. 玉米新品種冀玉5817豐產性和穩產性分析[J]. 安徽農業科學,2016,44(4):43-44.
[8] 吳成勇.豐產穩產廣適玉米品種路單8號的選育及應用[J].現代園藝,2015(24):22-23.
[9] 史麗麗,焦宏業,史明山,等.玉米新品種邯東599豐產穩產性分析[J].河北農業科學,2016,20(1):76-79.
[10] 杜玉堂.陜單650玉米品種適應性分析[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8.
[11] 常程,韓雷,張書萍.區試中玉米品種豐產穩產適應性評價方法的應用比較[J].遼寧農業科學,2012(4):22-24.
[12] 葉雨盛,李剛,王曉琳,等.玉米品種遼單506豐產穩產性及產量構成因素分析[J].種子,2018,37(7):115-1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40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