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已經滿足不了當今社會的需求,現在的社會更需要創造性、執行能力較強的人。針對當下作文教學模式的不足,語文教師應該努力提高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創新性。
一、加強高中作文的實用性
三年的時間對于準備高考的高中生來說確實很短,教師應該積極想辦法提高教學效率。但高考的初衷是人才的選拔,而不是讓各個高中院校通過某種殘酷的方式訓練出一批高素質的“考試機器”,更不應該功利性地去培養高中生的寫作能力。從實用性教學理念出發,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作文得分亮點技巧的傳授,從而有效提高其寫作水平。例如,鮮明的開頭往往會使閱卷者眼前一亮;完美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整個作文劃上一個很好的句點,而且還可以提高作文的整體水平。
除此之外,對于象征性的文章,可以借助敘事的方式來表現象征的主題,從而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例如,某地高考作文以《父親的肩膀》為題,其寫作要求相對較寬,學生的發揮空間比較大,但是學生如果只寫父親的肩膀,將會導致話題過于狹窄。實際上,肩膀是責任的象征,父親的肩膀為我們提供了足夠的支撐,而我們是否可以在未來像父親一樣肩負起這樣的責任。一旦學生了解和掌握了擬題人的象征寓意,就可以非常從容地進行寫作。實際上,實用性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各個擊破的方式,使學生掌握寫作的要點,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
高中語文教師要擴大知識面,拓寬學生視野,并引導和鼓勵學生平常寫隨筆、記日記,以便增加寫作素材、積累寫作語感,以確保學生提筆有話可說。例如,在進行《荊軻刺秦王》教學時,教師可以對文章的時代背景進行分析,以加深學生對忠義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忠是為天下,如文天祥、陸游、岳飛、于謙等都屬于我國古代忠義的代表,如今忠可引申為對企業、對國家的忠心。實際上,忠可以成為兩極化現象,正面看可以激發正能量,但是過度即為愚忠,則代表迂腐與消亡。此時就需要教師告知學生對待任何事情都需要秉持客觀態度對其利弊進行思考。除了忠之外,教師還可以從勇氣、責任、義氣等角度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對其實用性進行考慮,這樣可以使高中學生依據自身知識水平來進行論證,豐富寫作內容。
二、加強高中作文的創新性
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學生寫作的核心。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有故事,操場上的一顆石子或者講臺前的一根粉筆,都有值得人們回味的故事。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讓學生寫作的素材取之于生活,這樣作文更加細膩,更加接地氣,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種教學模式還會讓學生發現大量的寫作素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解決學生“肚子里沒東西”的難題。
1.提高學生汲取生活素材的能力
雖然藝術高于生活,但是畢竟來源于生活,寫作也一樣。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的個人情感、精彩片段等融入寫作之中,使傳統模式化的寫作內容生動化、形象化。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對生活細節進行觀察和積累,提煉生活中的精粹,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與寫作能力。
2.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雖然那些華而不實的作文看起來索然無味,但是那些完全求實的作文也毫無趣味可言,像是單純的記錄篇,使作文喪失其應有的魅力。因此,在確保寫作實用性的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通過思維的發散,來探究事物的本質。例如,某高考作文以《母親的手》為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母親的手進行抽象化處理,通過聯想將母親的手抽象為責任、愛、家甚至國家等,有效提升作文的創新性。
3.培養學生寫作的主觀動能
為了有效提高作文教學效果,教師要激發學生思維的活性,調動學生寫作主觀動能,結合學生多元化需求與個體化差異來為其構建適宜的寫作平臺。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滿足感,又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例如,在《燭之武退秦師》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燭之武不被重用”來闡述故事的主旨。此時,有些學生想象到了勾踐臥薪嘗膽的例子,反映出磨礪困難的意識;有的學生聯想到逆境中堅持,反映出激勵作用;有的學生認為智者可由小知大,因此可以變為強者。實際上,智者與強者的存在并非天生,而是需要后天不斷的學習、磨礪才能成功。通過學生踴躍表述自己的觀點,并將其轉為書面表述,既能夠培養學生寫作的主觀動能,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想象意識。
高中作文非常重要,但正是因為重要,學校更不應該以提高分數為目的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目前的高中生寫作過于僵化,沒有真情實感,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語文教師應該積極改革,通過新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希望在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高中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新性能得到進一步加強。
作者單位:甘肅省通渭縣第二中學(7433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88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