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試論漢英文化差異與大學英語教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語言是傳播文化、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認識語言文化屬性是學習與掌握語言的基礎。在高校教育中大學英語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語言課程,因為漢英文化在多方面存在差異,造成大學英語教學暴露出一些問題,降低教學質量。所以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漢英文化差異,增強文化知識教育,了解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在文化差異前提下完善大學英語教學的策略,以增強大學生英語能力和綜合能力。
  【關鍵詞】 漢英文化差異;大學英語教學
  [Abstract]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spread culture and promote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understanding the attribute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the basis of learning and mastering language. College English is a very important language course in college education, because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 resulting in some problem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reduc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we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cultural knowledge,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t present, and analyze the strategies of perfecting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under the premis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order to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Key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因為受社會經濟、地理環境、歷史背景等因素影響,漢英文化之間具有較大差異,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對教學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在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現階段,高校要培養復合型、高素質的人才,英語教學就要重視文化差異相關的教育,進而增強學生的英語能力和文化素養。
  1  漢英文化差異
  為了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知識,大學英語教師可以設設置與英美文化相關的課程,或者支持學生進修和中國文化有關聯的課程,擴展學生視野,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中西文化差異,以此為前提逐步增強其文化鑒賞力。
  1.1  行為準則方面的差異
  眾所周知,內在自我是西方人典型的人格結構,他們會自然而然的將自身與別人相區,著重體現自己的獨特性與個性,強調自己與他人的差異性。我們將此類傾向叫做“立異”心理;而中國人重視集體觀,強調自己與其他人的融合,此叫做“從眾”心理。
  1.2  價值觀念方面的差異
  在人倫本位的傳統文化模式中,中國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采取“該不該”的思維模式,導致大部分古代知識分子沒有裁決真理的能力與權利[1]。在倫理本位文化體系中,人們習慣于對外部指令選擇被動地接受.最多也只能做到將外部指令逐步向自身內在要求轉化。不管是哪種情況,此外部指令都難以體現出真理意義,由于其并非存在個人經過科學論證后的發現,從而也無法當做是個人本質的一種確證。
  1.3  思維方式方面的差異性
  語言不但是思維工具,也屬于一種思維軌跡。人們的文化背景不同,其思維特點與思維習慣也不同,并通過語言形式彰顯出來。英語的表達體現出鮮明的西方思維方式。而很多中國學生會通過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去分析、理解英語知識并進行英語表達,就會造成很多誤解,或者出現交流失敗的情況。比如,西方人通過文章中展示自己觀點時,通常選擇“我”為主語,而中國人并非如此。中國文化始終重視弘揚集體主義精神,不愿意凸顯個人成就,所以很多中國學生在寫英文文章時,就算提出的是個人的觀點,也習經常選擇“我們”來代替“我”,所以一些西方人會誤解此觀點并非是個人觀點,而是集體研究、歸納出的觀點。
  2  大學英語教學現狀
  2.1  大學英語教學因文化差異而導致的問題
  首先,英語的學習中,如果直接采取應用中國式思維開展英語交際,會導致英語交流中植入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或者是認為中西方文化是相同的,會出現交流受阻或者思維障礙,進而出現誤解。要完全使用西方人思維進行英語表達,就不會出現交流障礙。
  其次,就中國學生而言,語境缺失是造成英語交流障礙的因素之一。目前我國教育沒有真正建立起英語語言環境,這是現階段高校教育亟待處理的問題,妥善解決此問題才能從本質上達到敢開口和順暢英語交流目的[2]。同時,大學英語的教育因為應試教育的普遍影響,高校教學特別是英語教學大部分實施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模式,遏止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難以達到參與標準。另外目前大部分英語課堂還采取灌輸式教育和傳統翻譯形式,此種教學方式難以確保學生對教學內容全部理解。   最后,現在很多大學英語教學沒有全面重視教師教學能力。在我國高校傳統外語教學中,一般將交流和語言彼此孤立,導致學生難以將英語當做是交流和溝通的首要方式。分離交流和語言的模式,容易出現信息間沒有較高聯系,學生難以理解彼此間的意思,難以有效獲得的信息的情況,是一種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運用。
  2.2  大學英語教學中出現交流障礙的原因
  2.2.1  傳統的教學方式與英語教材忽視文化的教學
  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教師、教材是三大重要因素,但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依然選擇教師教授、學生接受的傳統方式,應用聽說法和翻譯法等教學方式通常只重視英語基礎訓練,而非增強文化教育和交際能力,影響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久而久之學生在交流上出現弱勢。大學英語教學基本使用單一內容的教材,通常英語教材是按照語法編寫的,教學資源與教學內容非常單一,學生缺少比較完整的語言輸出途徑和語言環境,其學習的內容皆是應付考試,說明教學中沒有足夠重視與個人看法相關的主觀類型題目的設置。由于語言的文化意義在于詞匯的情感表達色彩上,因此,傳統的教學方式對英語教材內容中蘊含的文化傳統、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等,一帶而過,忽略了對文化的教學。
  2.2.2  傳統教育中沒有深入研究語言學對于文化的影響
  在某種程度上,語言學理論影響、制約對外語教學的發展,轉換語言學、結構語言學、傳統語言學都提出語言是該學科的主要研究對象,沒有對文化給予應有重視,在此思想指導和影響下,導致我國現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課堂中缺乏跨文化的教育意識和精神,難以消除由于文化差異對于學習英語的影響。由于漢英語言之間由許多民族價值觀的差異,常用詞語和交際詞匯在闡述上出現偏差,會直接導致交流雙方所要表達的根本意愿。學習語言過程中,不能只關注語法、詞匯、語音等基礎知識。這些基礎知識難以保障順利開展交流活動,必須結合外語文化背景,才能達到交流目的。
  3  漢英文學差異背景下增強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路徑
  根據目前大學英語教學中出現文化差異影響學習學習效果的情況,需要從重視大學英語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構建真實語境、重視教學文化性等方面提出策略,以期對大學英語教學有所幫助。
  3.1  重視大學英語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清晰的了解到,目前英語教學的各個方面都體現出文化影響,融入文化知識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英語素質。在高校英語教學中,要積極實現將教學知識與教學質量相結合,實現師生相結合,要在教學不斷滲透英語文化背景知識,把培養學生語言技能當做是教學目標之一。在文化交際時要重視應用適當的策略,以增強學生對于漢語、英語文化差異的適應性與敏感度。大學英語教師除了通過自學的方式還可以借助一些平臺進行跨專業進修、跨專業培訓或是攻讀學位, 來優化自身知識結構, 實現從單一的英語語言知識向“英語語言知識+行業知識”的轉變[3]。大學英語教學要提高對外語實效性與針對性的重視程度,讓教師素質、教材內容與時俱進,世界是不斷進步和發展的,各個民族都進一步增快發展步伐,此環境下若在不同民族間實現更加有效的交流,以及文化方面、情感方面的溝通,就要同時重視教與學,進而有效處理解決問題。
  3.2  在教學中構建真實語境
  英語教學要營造某種語言氛圍與環境,所以英語教師在優化教學模式過程中,要設置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文化氛圍和教學語境。在備課時,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特別是單元對話,安排英語對話環節,引導學生發言;應用小組合作的模式,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合作,將一些英語課文改編小話劇,學生選擇角色扮演,在故事情境中深刻體會英語國家文化氣息。教師可以在班級建立英語角等英語交際場所和異國文化原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交流,在關注語篇情感、語句特點和社會角色中進行溝通交流,進而增強其英語交際能力。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借助具體事例分析和比較漢英兩種文化,增強學生的印象。例如對比春節與圣誕節之間在起源、慶祝方式、飲食等方面的差異,只有真正體會到語言表達與文化差異的關聯,才會將學到的真正語言用于在現實交流中。
  3.3  在教學中傳遞文化信息的重要性
  由于英語的語法表達方式不同,不同國家所使用的字詞、語句、語篇的基本規律,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句子結構和思想邏輯進行有效學習,避免因思維方式產生的文化差異影響學習英語語法,避免由此產生的錯誤習慣。現行英語教材中,有許多語篇所涉及的國家文化背景,因此,要培養學生對語篇內容的主旨有所掌握,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語言交流技能。在了解和熟悉文化背景知識的基礎上,研讀文學作品,觀摩電影原聲。不僅如此,還可以與外國學生和友人交朋友,拓寬對英語交流的渠道。同時,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收集整理使用英語語言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信息,對蘊含的文化信息進行掌握。
  4  結束語
  教師要在英語教學中有意識的開展文化教學。文化導入要遵守適度原則,有效利用時間,積極引導學生在常見的語言現象中認識與了解文化,再借助已掌握的文化對其學習和實踐外語知識進行指導,在語言教學中融入文化教學,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幫助學生恰當、準確、恰當的通過語言實現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 周瑾.漢英習語文化差異及對外漢語習語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50):103.
  [2] 陳嘉璐.試論漢英習語的文化差異及其翻譯問題[J].農家參謀,2018(03):155.[3]潘曉迪.試論漢英文化差異與大學英語教學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07):135-136.
  [3] 王琛. 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途徑探析[J]. 安徽科技學院學報 2018,32(02),114-1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544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