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提升高職院校學生時間管理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前環境下,高職院校的學生對時間的認知水平較低,缺乏時間管理的意識和能力,沉迷手機和游戲的不在少數。如何提高其時間管理的有效性,找出適合的策略和方法具有較大研究價值。
  關鍵詞:高職院校;時間管理;可行性
  一、高職院校學生時間管理現狀
  1.時間管理的兩極分化現象
  一部分學生無所事事,整日手機不離手,微信抖音刷不停,這部分學生普遍有空虛感、茫然感,很難找到目標。另一部分學生則處于異常忙碌的狀態,校內社團、校外兼職忙得團團轉,有時候連作業都無法顧及。
  2.學習動機不明確
  很多高職院校學生缺乏奮斗目標,既沒有提升學歷的迫切需要,又不愿磨煉過硬的職業技能,尤其在一些職業資格證書相繼取消后,畢業變得相對寬松,隨意打發時間的現象較為普遍。
  二、高職院校學生時間管理策略及方法
  1.時間管理矩陣模型分析
  偏重于第一象限(重要緊急)的結果:讓人倍感壓力,疲于收拾殘局和危機處理。偏重于第三象限(緊急不重要)的結果:讓人短視近利,輕視目標與計劃,缺乏自制力,人際關系浮泛。偏重于第四象限(不緊急不重要)的結果:責任感缺失,遇事多依賴他人。而偏重于第二象限(重要不緊急)的結果:有遠見、有理想;守平衡;有紀律;有自制;少有危機。
  由此可見,偏重第二象限(重要不緊急)是最有價值的,這樣可以做到未雨綢繆。就解決策略而言,對于第一象限(重要且緊急)的事務,應該馬上去做;對于第二象限(重要不緊急)的事務應該定出時間,隨后就做;對于第三象限(緊急不重要)的事務,應該授權他人去做;對于第四象限(不重要不緊急)的事務應選擇放棄。
  實際上,對于高效能組織和個人而言,較為理想的時間分配策略應為:第一象限(重要緊急)占比20%~30%,第二象限(重要不緊急)占比50%~60%,第三象限(緊急不重要)占比15%~20%,第四象限(不重要不緊急)占比<1%。
  如何將事務合理對應到每個象限是較為困難的環節,可以采用列舉法,將近期學習、工作以及個人提升的各項內容分別列出,按照A、B、C排序法進行排序,另外,還可采用“活動跟蹤表”記錄時間利用現狀,也可以評測出活動是否有效。
  2.時間管理的可行性建議
 ?。?)做計劃時遵循SMART原則。高職院校學生應對自己的學習和職業生涯進行合理規劃,找到近期、中期及遠期目標,更好地提升學習的動機水平,從而提高時間利用的效能。
 ?。?)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利用零散時間思考問題、閱讀或完成學習小任務,盡量避免沉迷手機。
 ?。?)實行單任務抗壓機制。先把任務排成序,只聚焦一項,接下來一件一件做好,避免產生欠債心理。
  (4)善用時間統籌法。統籌方法比較適合同時開展多項事務性工作,但不適合復雜而需要深入思考的工作內容。
  參考文獻:
  [1]李天暢,張澤彬.大學生學習動機與時間管理傾向的相關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8(10).
  [2]王超,劉銳,王毅.不同的時間管理策略對高職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J].人才資源開發,2016(12):38-39.
  作者簡介:黃心月(1979—),女,湖南長沙人,碩士,研究方向:文秘、寫作、企業管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635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