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模型思想的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教師必須不斷探索新的授課模式才能滿足教育發展要求。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始終將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作為重要的研究課題。文章主要針對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進行了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模型思想;教學價值
一、模型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教學價值
在數學領域,模型思想就是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然后將其塑造成一個數學知識點相互聯系的模型,學生能夠借由生活中的物體來對相關數學問題進行理解、分析與解答。具體而言,模型思想的教學價值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數學理論知識本身就源自生活,教師不僅要貫徹與生活相貼近的這一教學原則,還要注重對模型思想進行有效的滲透與運用,讓學生通過身邊的實物來觀察和發現與之相關的數學問題,然后利用數學知識來對這一數學問題進行解決。這是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重要教學策略。其次,模型思想的運用可以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可以優化自身的學習方式,改變自身的數學學習思想方法。而這與新課改的要求相符合,教師必須在新課改的指導下來創新自身的教學過程[1]。最后,小學數學教學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數學理論知識,并且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實踐能力都還需進一步提高,為了促進學生在數學方面的有效發展,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還需要引入模型思想,滿足小學數學的實際教學需求。
二、模型思想運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教學策略
1.讓小學生初步建立起模型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模型思想,需要學生建立起相應的模型思維,這是促進模型思想滲透與運用的重要前提條件。為此,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將課堂上的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實物聯系起來,提高學生在這個方面的理解能力。
2.通過探究性學習融入模型思想
新課改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創新精神,同時要具有較強的探究能力。為此,教師應該注重采取探究性學習方式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尤其是數學學科本身就具有較強的探究性,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可以有效地促進個人能力的發展[2]。而教師要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融入模型思想,可將公式推導作為切入點,展開高效的探究性數學教學活動。比如,在“圓錐的體積”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引入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讓學生對這一過程進行表述,然后進行自主思考。學生可選擇教學模具來輔助自主學習,在模具之中倒進沙子之后,可發現圓錐體體積并不能轉化成為長方體或者正方體,因為它們相互間并不存在明顯的聯系。但是學生卻可以發現圓錐體和圓柱體之間有比較明顯的關系,也就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即圓錐體的體積。
這一發現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在不斷觀察與求證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其中滲透的模型思想,有利于學生對模型思想的運用與熟練掌握。
3.為數學問題賦予相應的背景
教師可以靈活地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滲透模型思想,尤其是數學課堂上長期以來的枯燥乏味氛圍必須得到優化。為此,教師可以為實際的數學問題賦予相應的背景,讓學生在創作數學問題背景的過程中,有效地活躍數學課堂氣氛。比如,在兩車行駛的應用題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親自參與進來,創設這一數學問題的背景。即兩名學生分別站在教室兩側,然后模擬兩輛車的行駛情況,包括相向而行、背向而行、兩車相遇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幾種情況進行分析,然后總結出其中蘊含的一般規律,再將其引入實際的數學問題中進行解決。這有利于滲透模型思想,提高學生對數學應用題的解題能力。
綜上所述,模型思想是數學學習中非常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教師應該注重將其滲透在數學教學之中,讓學生建立起模型思維,并學會將其運用在實際的知識理解、數學問題的解答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小軍.淺議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模型思想的探討[J].中外交流,2018(42):94.
[2]爾古阿呷.合理定位有效滲透——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模型思想的研究[J].語文課內外,2018(25).
作者簡介:農志都(1975—),壯族,廣西德保人,小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65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