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試論數學思想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以往教師小學教學的時候主要是傳授學生基本的數學知識和一些解題的方法,而忽視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新課標中對于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方面應科學的運用數學思想,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自發的解決問題,讓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化,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數學思想的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非常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數學思想 教學 培養 小學數學 自主學習
  小學數學新課標中提出,小學數學教師需在教學中滲透各種數學思想,并將其形成系統化的培養模式,從而加強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實際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會存在“解題難,課上聽不懂”的問題,導致學生無法對數學產生興趣且無法高效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之所以會產生這些弊端,其實質原因是學生缺少數學思想培養方面的能力,導致學生缺少主動去思考問題的能力,只能靠強行記憶理論知識和解題步驟來學習數學,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讓學生自主學習,自然而然地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1]
  一、鍛煉學習數學能力,加深對數學的理解
  1.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與其他年齡段學生相比,小學生具有得天獨厚的學習優勢,可以很快的接納新知識且記憶力強。在實際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利用這一特點,避免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先認識數學,了解數學,并鼓勵學生自發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促進學生初步培養數學思想。例如,學生在學習1-100的數字及加減法時,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判斷人民幣所代表的不同金額,或模擬超市購物情景,讓學生自主計算交易值和最后找零的數值并進行實際操作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2]
  2.幫助學生自主形成數學知識體系
  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讓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摸索出學習規律,總結出學習經驗,逐漸掌握主要知識點的原理和應用,自主形成數學知識體系,提升自身學習數學能力。比如,教師在講解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內容時,可以讓學生自行研究歸納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的特點,借助模型自由變化四條邊的長度變化,讓學生自主思考發現三者之間的規律,并且舉一反三,由梯形可以得到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兩種特殊形態,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學習數學知識。
  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
  1.促使主動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應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鼓勵學生細心觀察生活,注意數學在生活上的應用,激發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開動大腦思考,簡化學習過程,達到讓學生快樂學習的目的。例如,教師可以在講解四邊形和三角形的同時,向學生介紹四邊形的不穩定性和三角形的穩定性,而在實際生活中欄桿的加固之所以是三角形而不是四邊形就是應用了這一原理,促使學生主動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相結合。
  2.促進學生在課堂上舉一反三,拓展學習內容
  教師應在課堂上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發現并提出問題,在課堂上形成融洽的師生互動,從而在課堂上舉一反三,不斷拓展學習內容。比如,學生在學習自然數的加減法時,可以更深一步地進行拓展,聯想到分數和小數的加減法,從而得出它們之間的運算實質上是相同的。為了讓學生懂得舉一反三,不斷創新學到的知識,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讓學生自主吸收接納數學知識,不斷拓展學習內容。
  3.將數學思想體現到實踐當中去
  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讓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與見解,促使學生發展一定的創新能力,并且將其運用到具體實踐當中去。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師應鼓勵學生將數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在一起,學會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升華所學到的知識。
  三、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自主形成數學思想
  1.適當在課堂上加入游戲環節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興趣不高,一節課結束下來基本都只是教師一個人的主場。教師應在課堂上適當加入一些游戲環節,激發學生的大腦學習潛能,鼓勵學生積極加入到課堂互動中去,充分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應利用這一特點,利用一些積木或數字串接等趣味游戲,吸引學生加入,讓學生在快樂地玩游戲的同時自然而然地熟練掌握及運用數學知識。[3]
  2.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
  研究表明,過于嚴肅的環境不適合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同理,教師在教學時也應避免讓學生對課堂產生枯燥,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應積極在課堂上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主動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
  3.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知識的大部分解釋需要通過典型的例子來實現。因此,數學知識的學習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應充分認識數學知識教學的特點,不僅要引導學生認識問題,解決問題,而且要讓學生有機會引導學生主動解決問題。通過解決這種形式的問題達到對學生數學思維的滲透。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要抓好數學思想的灌輸和滲透。以類比法為例,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解決類比思維問題最常用的方法是推導出一些公式和定理,通過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這就是一種類比思想的運用,而這種類比思想的滲透,和例題是分不開的。當教授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讓學生做相應的例子,先回答矩形的面積,再比較矩形區域的三角形面積。通過這個類比和推導,我們可以指導學生認識三角形面積的計算。這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到規則,解決問題,實現數學思維的滲透。
  結語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此,教師應善于發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并且將知識與實際緊密結合,自主形成基本的學習框架,有助于提高自我學習能力和改善課堂效果,大大提高教師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聿松,王明一.小學數學思想方法滲透教學調查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8(16).
  [2]李寧寧.數學思想方法在“數的運算”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華夏教師.2018(30).
  [3]王俊芳.淺談小學數學思想方法及其在教學中的滲透[J].學周刊.2018(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663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