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實踐操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痹谛W階段,實際操作活動是數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談談作為學生探索新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實踐操作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是課程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
  數學教學 實踐操作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1-0125-01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恰當地讓學生參與實踐操作活動是很有益的。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學生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操作,讓學生的眼、耳、手、口、腦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從而認識數學,理解數學,獲取知識,提高各種技能。小學生注重形象思維,讓學生在課堂上操作是一個用手和動腦的過程。它是解決數學知識抽象與小學生形象矛盾的有效手段,可以使教學學習更有效。
  1.實踐操作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上恰當地指導學生實踐操作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動手擺弄對事物有所發現、找到規律,并能運用規律去解決新問題,這樣能使他們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學習。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先用現實生活中屬于圓形的物體進行舉例,使學生認識了圓與其他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至于怎樣畫圓,老師不用示范,就讓學生自己想方設法大膽嘗試?!澳銈儠嫵鰳藴实膱A形嗎?看誰的方法最好最多?”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積極性,人人動手、動腦,大膽探索,很快,大部分學生都知道并學會用圓規及借助圓形物體(如墨水瓶、茶杯蓋、硬幣等)畫圓的方法。這時,教師表揚他們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然后問:“如果要建設一個圓形大花壇或者大水池,能用圓規畫出來嗎?”這樣,進一步激發了學生興趣,他們又爭先恐后地投入動手探究。通過操作實驗,終于又發現了用標桿和繩子可以畫較大的圓。這樣進行教學,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自始至終使學生興趣高漲,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師生樂在其中,對完成教學目標任務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實踐操作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
  思維始于動作,動手操作可以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學生思維提供支柱,有助于他們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實踐操作并不是單純的身體動作,而是與大腦的思維活動緊密聯系的。實踐操作中,學生不但要觀察、分析、比較,還要進行抽象概括,從中發展思維。例如,在教學“長度單位換算”一課時,我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互相量身高、量黑板、量課本等,讓學生走出課堂,觀察周圍的事物,用正確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和高度。
  又如教學“物體的形狀”時,我讓學生準備一小塊橡皮,一把小刀,讓學生通過切、摸來認識什么是長方體的面、棱、頂點,再讓學生準備各種長方體紙盒,教師拋出問題,學生通過摸、折、拆、拼、比來認識長方體的基本特征。通過多方向的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大腦中形成一個形象化的長方體模型,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學生在思維中操作,在動手中思維,并通過語言將操作過程“內化”為思維,使思維得到發展。
  3.實踐操作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一個人的實踐操作能力是其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既需要學生具有獲取知識的能力,也需要學生具有應用知識的能力。而知識也只有在能夠應用時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識。
  如教學“圓的認識”中有關半徑、直徑間的關系的認識時,如果教師直接讓學生在畫好的圖中量一量半徑、直徑的長度,然后告訴學生結論:“在同圓(或等圓)里直徑是半徑的2倍”,這樣的操作就是走形式,學生只能是被動地接受,沒有達到操作的目的。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在學生認識圓的半徑、直徑的特征后,我請學生4人為一組討論“能否用不同的方法證明直徑與半徑有關系,有什么樣的關系?”這簡短而又帶挑戰性的問題,促使學生在無框架的約束下,積極進行創造性思維。有的小組采用了“折”的方法,有的小組通過“畫一畫、量一量”的方法,有的小組測量的是“同一圓內”,也有的小組測量的是大小不同的圓……學生們因為觀察角度、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的不同等,得出的結論可能存在偏差,但通過小組的操作,組內交流,最終歸納出“同圓(等圓)內直徑是半徑的2倍”這一正確結論。這樣的操作既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愿望和表現欲望,有利于挖掘學生潛在的創新潛能,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進程,使操作活動落到實處。
  4.實踐操作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學生往往是在操作中思考的,直觀操作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豐富的資料,同時也是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重要前提,但是只停留在直觀操作階段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不僅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效率,通過小組內的幾個同學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使問題探討更深刻,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學會與人交往的合作意識,學會與人合作的方法,從而達到資源共享,成果共享,成功共享,極大程度上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總之,加強小學生的實踐操作活動是現代素質教育的發展需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多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借助學具操作和數學工具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到數學的樂趣,在實踐操作中加深對知識的感悟,在實踐操作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
  參考文獻
  [1]張勝芳. 小學數學高效教學之我見[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3(06).
  [2]許方. 淺談高效教學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優化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7(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14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