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農業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代化發展的重點戰略規劃。本文分析農業信息化與農業電氣化、農業信息數字化、農業智能化、農業自動化及農業現代化的關系,得出農業信息化是影響目前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因素,同時詳細分析農業信息化在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升農業生產力水平、全面提高農民素質等方面的作用,以全面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 農業信息化;信息農業;農業科技
[中圖分類號] S1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19)07-56-2
近幾年,我國對農業信息化發展規劃建設的管理強度不斷提高。農業信息化是在農業生產、流通、消費以及農村的經濟、社會、技術等領域全面應用現代科技信息技術和智能設備,以提高農業生產經營、農產品流通、農產品消費的科學化、智能化水平。
1 農業信息化的內涵
1.1 農業生產管理信息化
農業生產管理信息化包括農田基本建設、農作物栽種養護管理、病蟲害的防治、牲畜的飼養管理等方面。其主要目的是實時采集信息,方便農戶開展生產管理。
1.2 農業經營管理信息化
農業經營管理信息化,是指實時確切地向農民群眾反映與農業經營相關的經濟趨勢、穩定資產評估投資、物價漲幅變化、資金流向數據等信息資料,為農業生產經營活動提供指導。
1.3 農業科學技術信息化
農業科學技術信息化,是指采集并傳達與農業生產加工等相關的技術應用信息,包擴農業栽培要點技術、畜禽養殖技術、農副產品生產加工方法。
1.4 農業市場流通信息化
農業市場流通信息化,是指給農民提供農業生產的相關資料和農副產業的發展趨勢以及產品的流通、效益、成本等方面的資料信息。
1.5 農業資源環境信息化
農業資源環境信息化,是指提供農業產業發展經營相關的資源優勢以及環境條件信息。
1.6 農民生活消費信息化
農民生活消費信息化,是指給農民群體帶來生活消費信息的服務,介紹重點消費物的特點價格以及供求變化情況等。
2 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農民素質不高
我國農民的信息化意識淡薄與運用信息的能力較低。以廣東省為例,1997年,廣東省的農民中,沒有超過初中文憑的占87.91%,高中文化水平和中專文化水平的各占10.07%與1.63%,大專及其以上文化水平的只有0.39%,說明廣東省農民整體素質嚴重偏低。
2.2 產業化程度較低,難以形成信息需求
農業產業化是農業信息化的關鍵因素,農業產業化和農業信息化相互依存。農業產業化是影響生產規模的主要因素,農業生產以市場為導向,生產規模較小時,對信息技術的需求較小。采取信息技術要有一定的投入,如采購信息技術設備、支付收取信息的費用,這對于生產規模小、生產效益不高的農業生產來說成本太高[1]。
2.3 農業信息化基礎水平低
基層缺乏采集、處理、傳播信息的軟、硬件設施,信息網絡系統不完善;基層缺乏主動、科學開展信息管理的相關工作人員;信息資料來源真實性較低,很多虛假信息與過時信息給農業生產工作帶來了負面影響;更重要的問題是缺少大型的實用數據中心,雖然數據庫數量很多,但缺乏質量高、實用性高的數據庫。
3 新時期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策略
3.1 重視和加強政府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的作用
政府部門可以建立農業信息化管理制度,提高對農業信息化的重視程度,督促各地方政府積極配合農業信息化建設,并在有需求時提供幫助。政府部門要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提高信息服務質量,在數量和質量上加強農業網站建設,提高網站的實用價值,幫助農民獲取準確的農業信息。結合各部門、組織的優勢,為農業信息化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利條件[2]。
3.2 加快農業信息服務平臺的開發與建設
開展建設農業信息動態監測和速報工作。建立計算機農業策略支持系統和農業專家系統,提供農業宏觀決策、農業科學研究、農業生產管理等方面的服務。農業科技信息資源數據庫的內容包含農業自然資源、信息、農業科技信息、農業決策法規、農作物市場信息、人才資源信息和農業產業資源信息等,合理開發利用這些信息資源,并使用現代信息處理技術、多媒體系統,開展農業技術信息資源保障工作。
3.3 遵循市場,推廣產業
隨著信息化建設的持續發展,從源頭上來看,市場化運作的持續推進離不開政府支持的信息化建設,不提升實力就提高不了生產力水平,有些項目開展迅速,但最終以失敗告終。政府部門應依據對應的政策措施,科學合理地引導企業進行農業信息化建設,通過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各個地區要結合自身特點及實際情況,運用現代化的技術創新發展[3]。
3.4 培養人才,建設隊伍
我國需要建設一支高素質、信息化程度高的團隊,建立完善的、有效的、符合農業信息化的管理體制。通過信息化教學、現場教學等方式,對工作人員進行農業信息知識培訓,培養出農業信息化管理的全面能手,打造既有實際經驗又有理論知識且素質高的團隊,從而提高地方的農村信息化發展水平[4]。
4 結語
為了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提高農民收益,一定重視推進農業信息化發展,積極構建新型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提高農民的農業生產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光輝,切實采取得力措施加快發展林業第三產業[J].林業資源管理,2004(6):9-12.
[2]張建國.現代林業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3]周生賢.突出布局調整,加速生態建設,努力實現新世紀林業的跨越式發展[N].中國綠色時報,2001-02-23(1).
[4]宋淳.北京市林業第三產業發展現狀分析[J].中國城市林業,2014(2):17-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