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巫溪縣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制約因素與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4-0004-02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志碼: A
  摘   要:發展特色農業是巫溪縣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特色農業產業化可以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應因地制宜地發展優勢產業、改善基礎設施、增強龍頭企業輻射帶動作用,并不斷開發山區的特色產業,促進特色農業產業化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特色農業;產業化;制約因素;對策;建議
  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是解決當前一系列制約農業發展深層次矛盾的現實選擇,通過對貴州特色農業的發展進行研究,提出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劉鴻淵等人研究欠發達地區農村特色產業發展困境后,提出要立足于農村特色產業,加強政策引導,促進其發展。本文立足于巫溪縣地區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發展區域優勢產業,加強建設特色農業產業化道路,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1   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化的優勢及必要性
  1.1   優勢條件
  巫溪縣雖為貧困縣,但當前發展了眾多主導性產業,帶動山區農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根據各地區的區位條件,發展適合的產業。重慶市將巫溪縣劃定為建設特色型現代農業,并力爭打造特色優勢產業,提升了拓展的空間。
  1.1.1   良好的政策導向是保障
  優勢的產業政策是發展特色產業的動力,比如資金短缺、發放貸款,使得有更多的資金發展產業,加上政府的扶持,可以促進產業更好的發展。
  1.1.2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基礎
  巫溪具有海拔高差懸殊的立體氣候優勢,光、熱、水土、生物資源豐富,土壤多樣,土質較好,是發展特色產業的基礎。
  1.2   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的必要性
  1.2.1   發展特色產業是農業開發的重點
  巫溪縣因其地理位置和地勢環境,使得交通基礎設施落后,因此發展特色產業,不僅能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生產能力,還可以加快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異。
  1.2.2   調整農業結構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產品和產業文化,打造農業品牌,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開辟新的市場空間,促進山區農業結構優化升級。
  1.2.3   促進山區農民增收
  建設一批規?;?、標準化的農業生產基地,形成區域性的支柱產業,使農民充分參與產業發展的建設,增加其收入。
  2   巫溪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現況
  2.1   中藥材產業規模逐步增大
  巫溪是中藥材生產重點縣,早年獲得了“全國藥材生產紅旗縣”,同時也獲得國家商務部頒發的“綠色中藥出口基地”稱號。由于巫溪縣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其素有“天然藥庫”之稱,比如在巫溪縣天元鄉,該地區土地寬廣、海拔落差大,擁有獨特的氣候條件,特別適宜中藥材的生長。根據天元鄉這一獨特的自然優勢,以農民增收為核心、農村經濟調整為主線,全力做大、做強特色產業,致力于中藥材的發展成為天元鄉一大支柱產業。目前,全縣已發展文峰、蘭英等中藥材基地鄉鎮1.27萬hm2,并成功與各大藥業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2.2   “兩薯”加工產業暢銷各省
  “兩薯”是巫溪農作物的主導品種,占糧食總產60%左右,脫毒馬鈴薯也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種薯繁育基地和供應基地,其產品暢銷云南、四川、貴州、湖北以及內蒙古等地。為延伸產業鏈,巫溪積極探索創新發展模式,也為“三大坨”轉化開辟了新途徑,切實解決農民增產、增收難的歷史困惑。
  2.3   水果特色產業逐漸崛起
  巫溪酒泉的清脆李作為一種特色產業,其品質優良、果肉脆嫩,與西南大學建立校企合作,借助西南大學的技術、人力資源,立足自身土地資源、地理環境及氣候,大力發展清脆李種植產業,同時舉辦“李花節”、親子采摘活動等,提高脆李產業的知名度。結合鄉村旅游,使得村民人均收入突破8 000元,實現整村脫貧。同時脆李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華名果”稱號,產地巫溪縣也被授予“中國脆李之鄉”稱號。
  冬桃是一大新興特色產業,力爭打造西南最大晚熟桃種植基地。它是桃子極晚熟品種的一個品系,以核小肉嫩、甘甜清脆而著名,從山東青州引進冬桃品種并進行了試種,2018年首年掛果,共有35.3 hm2桃樹,產值110萬元,并在10月底舉辦了“開元”大節,更好地對冬桃進行了宣傳,冬桃首批上市被搶購一空。
  3   影響巫溪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制約因素
  3.1   政策體系不配套,機制不夠健全
  在發展特色農業時,相關部門的支持力度不夠,加上對一個產業的發展實行部門多頭管理,導致基礎設施建設受到制約,許多支農政策落實力度不夠。對農業發展的資金投入總量偏小,投入渠道分散,支農資金未能完全落到實處。
  3.2   基礎設施薄弱,生產力水平低下
  生產規模較小,缺乏產業支撐,產業的發展集中在某一個鎮,加上村民的經濟實力有限,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不夠充分,無力抵御自然災害。同時由于地勢環境因素,種植面積分布較為分散,集約程度較低,難以形成批量生產。
  3.3   地理環境不具備區位優勢
  巫溪縣地處西北地區,地形地貌使得交通受到崇山峻嶺的阻擾,交通運輸條件差,產品外輸困難,儲運設備落后,導致生產出的特色產品不能較快地銷往各地,農產品流通慢,使得農民有貨賣不出、企業有嘴吃不飽,限制了產業的發展[1]。
  3.4   龍頭企業輻射力度不強   龍頭企業的帶動能力亟需增強,多數龍頭企業處于發展初期,存在規模小、實力弱及產權單一等問題。沒有大企業、大工業的合作,產業的前向效應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3.5   品牌認知度低,銷售渠道單一
  沒有做好品牌效應,對產品的宣傳力度不夠,雖發展了多種特色農產品,仍未能打造出品牌。由于缺乏品牌意識,降低了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使得特色農產品的經濟效益沒有真正發揮出來。另外,產品銷售渠道單一,缺乏物流連鎖。
  4   巫溪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對策及建議
  4.1   因地制宜,發展比較優勢產業
  優先發展優勢比較突出的特色農產品,在適宜的區域進行生產,做到規模適度,保證產品的獨特性。針對不同的區域特色,加快特色產業的發展。依照不同的地理條件,發展本地優勢產業。比如脆李在海拔較高的地方能生產出口感較好的產品,酒泉村地勢適宜;冬桃在陽光照射面積均衡的地方最適宜生產,峰靈鎮梯田式的農田可以使得桃樹最大面積接受陽光的照射,從而增加產量。
  4.2   改善基礎設施,完善配套措施
  巫溪縣整個地理環境不能較大變化地改動,但可以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力度,完善農村公路籌資建設和養護機制,比如峰靈鎮的冬桃、酒泉的脆李,在開花季舉行賞花節、成熟時舉辦親子采摘活動;建設完備的道路設施,會增加游客的數量,帶動鄉村旅游的發展,同時也可以更好地達到宣傳產品的效果。
  4.3   提升產品質量,擴大農業產業化規模
  因地因時、科學培育特色產業,實施標準化生產,切實提升特色產業產品的質量。比如冬桃在冬季成熟,不僅避開了桃子銷售的高峰期,其果肉品質較高,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并進行了大規模生產,促進了縣域經濟的發展。隨著高速路的開通,完善規劃鐵路路線,使得巫溪與經濟發達的地區進一步拉近了距離,需要根據區域特色合理定位,樹立質量意識,實行標準化生產,優化產業布局。
  4.4   壯大龍頭企業,增強輻射帶動作用
  重點扶植幾個龍頭企業,并增強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同時加強政府引導,龍頭企業具有市場導向的功能,其輻射帶動能力直接決定產業化經營的水平和績效。政府可以采取定向補貼、訂單農業等多種形式,形成多村一品、多鄉一業等,促進特色農產品的銷售。
  4.5   樹立品牌形象,增加營銷渠道
  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大力舉辦相關活動來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強烈的品牌意識,同時加大對產品的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抓好已有品牌,并進行品牌延伸。利用互聯網技術采取線上銷售,打造線上線下一條龍服務。
  參考文獻:
  [ 1 ] 劉超,朱滿德.貴州特色農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3,43(03):214-218.
 ?。ㄊ崭迦掌冢?019-03-1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34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