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農業發展現狀與障礙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遼寧省由于耕地面積廣闊,農業從業人口基數大,所以自建國以來一直在人均農業糧食產量方面位居全面前列,綠植面積60萬公頃,占土地面積的4%;林地面積570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9%,全省的林業基地在遼寧東部,牧區草地面積為35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3%,其他農用方面地面積約50萬公頃,占總土地面積的3.38%;農業用水用地14.8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還未開耕的土地面積139萬公頃,占中國土地總面積的9%。
遼寧省地理因素特殊,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畜牧業和種植業發展速度尤其快,又因海岸線綿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所以林業和漁業近幾年來也取得了可觀的成績。此外,牧業發展迅猛,截至2013年,牧業的年總產值已經超過種植業年總產值,成為遼寧省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遼寧省玉米產量為1171噸,自古以來,玉米都是遼寧以至于東北三省的主要糧食作物,現在玉米增產速度也在逐年遞增。另外,遼寧省蔬菜在產量上和在種植面積還有顯著的增長,不僅遼寧省將重點放在蔬菜生產方面外,遼寧省還將重心放在了設施農業,農業合作社,農產品深加工,農業互聯網加,區域特色等幾個方面,為遼寧特色農業指明方向,保駕護航。
但是目前遼寧在農業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和不足:
由于遼寧省氣候和經濟因素,導致遼寧農業發展緩慢,產業結構發展不完善、農業現代化程度低,政府工作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目前,政府對農業的重視與扶持程度雖然已經大幅度逐步增強,相關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是隨著遼寧經濟的發展加快,問題也在逐漸浮現出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收益快的農產品品種較少。究其原因主要反映在農業從業人員基礎薄弱、資金投入不足。結合遼寧省農業現狀,農業固定資產投入數額較少,傳統農業的發展模式仍然占較大比例,投入與產出匹配度不高,農業科研產品轉化率較低,農業產值不高,農產品高附加值的產品基本為空白,農產品的深加工能力和現代化農業的要求尚有距離。二是產品比較單一。以種植業為例,玉米和水稻種植仍然是遼寧省主要農業種植形式,區域化種植還未形成。三是農業基礎設施落后,農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四是具有引領作用的的大型企業數量很少,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相關產業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長期以來,傳統農業仍然在遼寧省農業收入方面占有很大比例,但現實情況是與之相關聯的產業發展速度卻和實際需求符合度不高,這也直接導致農業加工業和運輸業鏈條就很難得以大力發展。
遼寧農業方面需要繼續完善與加強的方面:
就目前遼寧省農業存在的問題來看,遼寧省農業產業化發展緩慢,農產品深加工環節薄弱,遼寧省應該從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強遼寧經濟發展,大力發展遼寧農業互聯網加。遼寧省由于氣候和自然環境決定遼寧第一產業由農業構成,必須促進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農業產業升級才能一直堅持農業的基礎地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這對于遼寧省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意義重大。第一,準確把握農業科研研究的最新方向,積極提升農業科技化進程,確保農業經濟效益和農產品質量雙向提升。通過借鑒發達國家的農業先進技術,認真研究其管理經驗的先進性和科學性,結合自身發展實際需求,因地制宜,敢于創新,努力尋找適合農業科技化進程的新路徑、新方法、新措施;例如充分利用上級政府政策優勢,合理計劃推進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工作,把遼寧特色的發展緩慢的傳統農業發展成為先進的能大幅提高經濟效益的現代化農業。第二,做細做強,不斷提升農產品深加工水平和層次。遼寧省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建設和旅游業方面積極打造本地特色,逐步培育經濟效益好,有帶頭作用的龍頭產業。實現產業升級是農業深加工的重要途徑,農業加工鏈條中體現尤為突出。第三,政府應該加大基礎農業知識宣傳與普及,不斷提高廣大農村農民的專業知識水平。同時,充分利用多種新媒體手段和方式,是廣大農民更多、更快、更好地了解科學的農業技術知識,并將先進技術應用于生產中。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5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