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襄汾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狀調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為引導我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康發展,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不斷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適應市場能力,增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增加農民收入,我于2018年12月上旬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對全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
  一、我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基本情況
  我縣自2006年開始發展農民合作社以來,截止2018年底,全縣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497個。涉及種植、養殖、農機、剪紙、旅游等行業,在合作社行業中,種植、養殖、農機合作社占到92%以上。合作社中,國家級示范合作社2個,省級示范合作社15個,市級示范合作社25個。有20個合作社注冊了商標,有2個合作社獲得了地理標志認證,有2個合作社獲得了4項國家專利發明,有6個合作社辦理了無公害產品認證,有3個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家庭農場的認定從2014年開始,截止2018年底,已認定29家家庭農場,其中,省級示范性家庭農場2個,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1個,縣級示范性家庭農場3個,土地流轉千畝以上規模家庭農場3個,這些都促進了我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規范化建設,也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
  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我縣經濟發展發揮的作用
  1.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確定農民在市場經濟中的主體地位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把處于松散狀態的農戶組織起來,有效解決了小生產與大市場的銜接問題,使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明顯增強,農民在市場經濟中的主體地位得以確立。南賈君誠養殖合作社,申請了無公害羊的產品認證,建立了貯藏冷庫,實行羊肉排酸,年屠宰羊30萬只,逐步向品牌養殖、流通、貯藏、加工等生產經濟層次發展。通過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有效緩解了單家獨戶的農民難以進入市場的問題。
  2.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民增收
  在生產過程中,通過提供給成員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所生產的產品質量好,相對銷售價格高,提高了經濟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如南賈高升玉米種植合作社,入社社員100余戶,玉米種植面積1000多畝,采取統一提供生產資料,利用其雙株玉米葉齡種植管理技術專利發明,統一種植技術指導、管理,每畝玉米產量提高200-300斤左右,畝均增收160-240元,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提高產量,實現了增收。
  3.促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
  有的合作社中開展了不同程度的標準化生產,在蘋果種植管理上。景毛申村晉豐蘋果種植合作社,為提高蘋果品質,堅持標準化生產,成立了專門作業隊伍,在蘋果生長周期,實行統一的生產標準技術流程,每年春季,統一熬制、噴灑石硫合劑,減少病蟲害發生,在后期管理中,什么時間該用藥、用何種品牌農藥、用量多少,什么時間施肥、施何種肥,都有明確的規定要求,并由該社專業隊伍統一實施,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記錄,確保全社社員蘋果品質達到無公害品質要求,堅持蘋果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合作社入社社員136戶,蘋果種植面積800多畝,截止現在,2018年合作社社員蘋果基本上全部銷售完畢,銷售蘋果近400萬斤,每斤蘋果在1.4-1.5元之間,比鄰村蘋果每斤多賣0.2元以上,每畝果園純利潤在8000元以上,好的在萬元以上。
  4.打造農產品質量品牌,開展電商銷售,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目前,我縣已有20個合作社已取得了注冊商標。如南賈崗眾城蘋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蘋果面積近500畝,通過注冊賈家坡商標、辦理無公害產品認證,培育品牌,極大地增強了該合作社社員蘋果的市場競爭力,通過電商銷售,實現好的價格,2016年,通過電商銷售蘋果1250噸,每斤蘋果4-5元,每斤增收1元以上,2018年,電商銷售蘋果已經達20萬斤,后續正在緊張銷售中。
  5.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實行適度規模經營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土地流轉信息平臺,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通過土地經營權的轉包、出租等方式,不斷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實行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襄汾縣君強家庭農場主翟戰備,根據本村年輕人外出務工多,土地無人耕種的實際,通過縣鄉兩級經管部門的指導服務,利用兩年時間,流轉土地1047.8畝,利用寬幅種肥同播機和雙翼式深松犁這兩項農機專利發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推行農業機械化耕作,通過降低成本,提高產量,經濟效益不斷增加,既保證了國家糧食安全,又加快了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并帶動全村農戶采取種肥同播耕作技術。
  6.帶動農戶發展產業,提高效益增加收入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通過發展不同產業,采取統一提供生產資料的購買,統一技術流程,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社會化服務體系,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加收益,帶動周邊農戶發展規模產業,增加農民收入。襄汾縣農哈哈農民合作社聯合社組成的五個合作社,經過近幾年發展,入社社員不斷增加,現已經達到753戶,蘋果種植面積近萬畝,并帶動農戶發展蘋果產業,申村、尉村、北賈坊、南賈崗、北堡等合作社所在村,蘋果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特別是申村,全村農戶家家種植蘋果,全村耕地面積1600多畝,蘋果種植面積達到1000多畝,全村農戶230多戶,加入合作社的農戶達到135戶,蘋果產業成為該村支柱產業,也是農民發家致富的重要來源。
  三、目前我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對全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調查,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辦社門檻低,運轉不正常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第十條規定:有五名以上規定的成員就可以注冊登記辦理合作社,且注冊登記合作社不收費、不驗資、不評估。一些農民對合作社內容要求不了解,只知道有5個人身份證就可以登記成立合作社,造成了入社門檻低,隨意性大;有的合作社就是希望爭取到上級資金的扶持而盲目成立,這部分合作社也基本不運轉;有的合作社由于市場的原因,經營不善,已經倒閉,辦理注銷手續,得在市級以上新聞媒體登記發布,因此也不辦理注銷手續。   2.規模小,帶動作用弱,組織松散
  由于農民合作社是一個特殊注冊登記企業,全縣1497個合作社中,90%以上的合作社入社社員只有五名,入社成員大多數自發形成,整體規模小,自身經濟實力弱,很大一部分合作社與成員關系松散,沒有按照合作社法的規定設立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內部組織和管理制度,法律又明確規定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再加上沒有入社資金制約,缺乏基本民主的理念,沒有吸引力,很多入社社員只能和合作社利益共享,卻不能風險共擔,后期發展服務功能受到制約。
  3.管理專業人才缺乏
  我縣合作社的參與者97%以上都是以農民為主,農民對國家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規缺乏認識,理解不透,掌握不深,即使合作社平臺搭建起來,由于缺乏相關知識,怎么干、干什么,沒有必要的規劃,難以起到帶領農戶增收致富作用,再加上文化層次較低,綜合素質不高,經營管理理念弱,難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部分大學生村官創辦、領辦的合作社,隨著國家政策的變化,原大學生村官都轉為公務員或事業人員,脫離原單位,其創辦、領辦的合作社就不運營了。部門家庭農場主雖然實行土地規模經營,但由于自身管理、技術等方面原因,效益不高,極大地影響他們的積極性。
  4.土地流轉機制不暢,流轉土地難以連片耕作
  通過縣經管中心的推動,縣鄉村都建立了三級土地流轉服務體系,但由于種種原因,特別是人員、待遇等方面的原因,流轉機制不暢同,再加上部分農戶不愿流轉自己土地等原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流轉的土地不能連片耕作,新技術、新產品難以得到更大的推廣,機械化、集約化、規?;y以實現。
  四、對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幾點建議
  1.嚴把成立關,實行分類指導,提高辦社(場)質量
  一是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成立登記時,要嚴格細致審核設立人員提供的成員身份、出資情況、草擬的章程等相關資料,杜絕弄虛作假,嚴把進入關,使設立合作社工作扎實嚴謹;按照分類指導的原則,對于種植、養殖、農機、林業、旅游類合作社,由農委、畜牧、農機、林業、旅游等職能部門進行專業指導、規范服務,真正提高辦社質量。
  二是對于不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年度報告的合作社,納入經營異常名錄,連續三年經營異常的拉入“黑名單”,直至注銷。對該注銷的合作社,即使其不申請注銷,也要勸其辦理退出手續,避免大量“僵尸”合作社,農民合作社連續兩年未從事經營活動的,吊銷其營業執照。對于經過三年發展,經審核不符合家庭農場認定條件的,予以注銷。
  2.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從業人員管理水平
  按照分類指導、注重實效的原則,制定培訓計劃,開展面向以理事長為主的經營管理人才,以會計為主的理財能手,以專業技術為主的種養能人,在法律、法規、政策、會計業務、種養管理技術、標準化生產等方面,進行系統化培訓;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對合作社從事種養從業人員進行不同的技術、技能培訓;結合務工人員技能培訓,對從事旅游農家樂、剪紙、編織類合作社從業人員進行技能培訓。確實提高合作社人員的管理水平、經營能力,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健康、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加強宣傳,增強廣大農民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的認識
  要運用傳單、小冊子、微信、電視、廣播專題片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等,宣傳其的重要意義、性質、組織機構等基本知識,引導干部群眾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趨勢有正確認識,組織農戶開展適度規模經營,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得以健康、持續、穩定發展。
  4.政府引導,部門聯動,支持信息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
  一是強化政府引導、服務功能,設立政府風險補償基金和專項扶持資金,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冷庫等基礎設施,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貯存難的問題;鼓勵社會化力量建設電商、物流銷售平臺,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銷售難的問題。
  二是縣級各職能部門財政支農項目,要在政府統一指導下,針對不同主體,采取不同方式,增強扶持政策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按照部門不同,渠道來源不同,多個渠道進水,一個漏斗下水原則,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戶數量和實際成效作為財政支農資金和項目的重要參考依據進行扶持,同時把其納入各種補貼范圍,建立農業信息監測預警機制,為其提供市場信息服務;建立銷售服務平臺,為解決其銷售難、價格低提供必要的幫助。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0324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