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依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科技成果轉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位于黑龍江省南部,是典型的農業縣、國家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縣。種植業以玉米、水稻、雜糧生產為主,畜牧業以生豬、鵝養殖為主。
  一、發展情況
  多年來,肇源縣為大慶市農業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依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目前全縣農民合作社發展到948個、專業種養大戶發展到1020個、家庭農場發展到55個,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31家。2018年農業增加值實現43.07億元,比上年增長6.5%。畜牧業止跌反彈,增加值實現13.6億元,增長4.4%。綠色、有機產品認證總數達到120個,認證面積達到88萬畝。肇源縣被確定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示范縣和中國好糧油示范縣,鯰魚溝米業被評為中國好糧油示范企業,肇源大米“五優稻4號”獲得中國首屆國際大米節銀獎,鯰魚溝大米、乾緒康有機小米獲得全國農產品交易博覽會金獎,新站洪益糧食種植合作社王洪波在全省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上榮獲“水稻大王”稱號。鑫慶吉肉業晉升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青花湖被確定為省級現代漁業產業園,順德米業、惠豐乳業晉升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農民提供優質的科技培訓、農業信息、金融保險、生產作業等全程一站式服務,加速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二、存在問題
  肇源縣農業發展主要是種植養殖業,農民收入也主要是以農業為主,當前發展雖具規模,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缺乏資金和專業化人才,種養殖標準化程度不高,一家一戶分散經營還占一定比例,集約化程度不高;農業科技水平仍然很低,科技經費嚴重不足,特別是農業技術推而不廣,下鄉而進不了村,進村而入不了戶,科技到位率低,制約著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成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以玉米生產為例,種植規?;痉€定,產量和效益卻持續走低,農民多數科技意識淡薄,沿襲著傳統落后的生產方式,先進的農業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閣,推廣不開,農業科技良種不被認可,良法不被接受,成果轉化遇到了一些很難克服的困難。
  三、原因分析
  農業科技成果本身具有潛在生產力,只有讓農民認識、掌握,在實際生產和經營上被采用并產生了效益,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農業科技成果的采用者(農民)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農民自身的素質高低特別是科學文化水平的高低和采用科學技術意識的強弱程度是影響農業科學技成果轉化的直接因素。同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缺少專業人才也是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因素。
  四、解決方法
  1、挑選有代表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全縣選取5個鄉鎮15個行政村,篩選出經營規模較大、標準化程度較高、經營效益良好、種養水平較高的15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科技示范戶,對這些經營主體進行專業化培訓,尤其是培訓先進的種養殖技術,在他們中推廣先進的種養殖方法,從而帶領更多的農民發家致富。培養出這些發家致富的能人,使他們有致富技能和門路,通過培養科技帶頭人,再由他們為農戶送技術,送信息、送服務,帶領群眾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2、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機制。一是強化在全縣選出了有雄厚的農村工作經驗的技術指導員,由他們直接培訓指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傳授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為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全程技術服務,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遵選上“定高標”,有目標地選擇那些有特長、有文化、有思想、有威望、有致富本領的能人,把他們培訓成為作為常態化機制形成制度,對發揮作用好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給予精神和物質鼓勵,在上級各項項目扶持等方面向這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調動科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積極性。二是打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每個村科技示范戶中確定了1~2名有威望和影響力動能力強、技術水平高的管理人員為核心,帶領全村農民學習借鑒的生動實例、農民致富的科技成果成功案例,帶動“一村一品”發展,引導農業經濟發展。三是編寫科技科技示范手冊,對于不知道學什么、技術指導員不知道怎么干的問題,編寫了科技人戶指導手冊,做到“春耕抓培訓,秋收抓指導,冬儲傳信息,適時提高銷售效益?!彼氖莿撔鹿ぷ鞣椒?。每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技術指導員至少要負責50戶農戶,有針對性的對農民進行技術講解、實踐操作指導。
  五、實踐效果
  肇源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已經成為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成長的標志,成為農業生產中的行家里手、帶領農民致富的標桿,不僅僅是經濟收入,更為重要的是把農民引上學科技用科技之路。使一大批先進實用技術、良種良法運用到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測土配方施肥、化肥深施、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節水灌溉等21項節本增效技術,惠及全縣200多萬畝農田,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極大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生豬、肉雞、標準化飼養技術的普及,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嘗到科技致高的甜頭。以古龍鄉黃麻子土豆、肇源鎮綠色瓜菜、民意鄉黃煙套種大蒜等為代表的具有區域特色的“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肇源鎮四方山村太陽能保溫房、太陽能保溫豬舍、太陽能熱水器、高效節能炕連灶、節能鍋爐等生態能源技術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形成生態循環農業。科技示范戶帶領肇源鎮農戶發展菜大棚3萬多平方米,畝經濟效益在7000元以上;通過大面積推廣應用水稻新品種,糧食品質和產量大幅度提高。
  (作者單位:163311 黑龍江省大慶市扶貧開發服務中心)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8703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