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高中生物的有效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生物是高中階段的一門基礎性學科,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探究能力、科學精神、生物素養與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有效教學一直以來都是教師不斷追求和努力的目標,只有實現有效教學才能保證生物學科教學價值和作用的充分發揮。而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師面臨著全新的任務和更高的要求,有效教學的實現變得更加重要和迫切。本文將從整合課程資源、提高教師素質和優化教學模式三個方面出發,系統地分析和論述實現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的具體方法和科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有效教學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教育教學的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和全面化的發展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核心和焦點,高中生物教學也更加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更加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更致力于生物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所以在這種新形勢下,傳統單向傳輸式的教學方法和模式顯然已經不能與現代化教育相適應,也無法有效滿足學生知識增長和能力發展的基本需求。高中生物教師必須要具備清醒的認知,及時更新教學觀念和思想,革新課堂教學方法,以促進生物教學的有效性的不斷提升。
一、整合課程資源,豐富教學方式
課程資源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深度和廣度,教學方式則關乎著教學的最終效益。因此,高中生物教師首先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在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之上,結合學生的基本認知結構、學習能力、認知規律等要素,來將生物課程資源進行科學、全面地整合,構建系統、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避免學生在知識點羅列的教學方式下產生知識的混淆;其次,教師需要豐富教學基本方式,巧妙地利用問題驅動法,來引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觸發學生的求知和探究欲望,使學生能夠在問題的驅動下主動進入到問題的思考、探究過程之中。
例如,在教授《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這部分知識時,為了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筆者利用提問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首先,筆者對本節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讓學生們認識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的種類和功能,然后,筆者再提出問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們進行探究,問題如下:細胞中的糖類從哪些地方獲???糖類和脂質對于細胞有哪些幫助?問題提出后,學生們立即展開思考,經過學生們思考與分析,最終得出答案。這樣一來,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筆者通過整合課程資源,有效豐富了課堂教學的方式。
二、提高教師素質,增強教學現代化意識
信息時代的到來推動了教育的信息化、現代化發展,各種信息技術也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教學過程中。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化教育的需求,高中生物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以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運用現代媒體的能力,強化自身的信息素養,樹立教學現代化的意識,從而能夠正確地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手段,來為學生直觀地呈現與展示生物知識的內容,優化學生的感知認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強化學生的現代意識,最終實現生物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細胞增殖》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增強教學的現代化意識,筆者注重信息技術的使用,將信息技術導入課堂教學中。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已經對于細胞的增殖有了一定的認知,為了讓學生們更加直觀、更加深入的了解細胞分裂的過程,筆者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進行了直觀的演示,通過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學生們認識到了細胞的有絲分裂方法。這樣一來,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筆者通過提高教師素質,有效增強了教學現代化的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優化教學模式,打造和諧課堂
新課程改革強調和倡導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學習,所以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與優化尤為重要。高中生物教師便可以利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來的打造和諧課堂。首先,教師應將全班學生科學地分為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并保證每個小組整體水平相當,以奠定學生們合作和競爭的基礎;其次,教師應為學生提出問題或者布置任務,激發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動機,讓學生主動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溝通、討論、互動、交流與探究,實現互幫互助和思維互補,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為了打造和諧的課堂氛圍,筆者為學生們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在活動中,筆者先將學生們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5熱,小組成員確定好后,筆者再為學生們下發探究任務。通過探究任務的引導,幫助學生們明確探究內容,使學生們在合作學習中有目標的進行學習。這樣一來,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筆者通過優化教學模式,有效打造了和諧的課堂氛圍。
總之,高中生物有效教學的構建是不僅是新課改的基本要求,也是更進一步推進新課改工程的動力。所以,高中生物教師必須要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通過整合課程資源、提高教師素質和優化教學模式等策略的運用,來將課堂交還給學生,構建新型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模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最終實現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唐培華.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探討[J].成才之路,2018(31):62.
[2]彭怡.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評價研究[D].蘇州大學,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9484.htm